浙江在线杭州12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俞熙娜 张留 陈健 通讯员 徐佳)12月1日早上8时,记者来到杭州萧山区最繁忙的市心路与山阴路交汇处,只见南北直行车道上车辆不断增多,转弯车道上却已近放空。此时,红绿灯突然切换,直行车道绿灯提前亮起,拥堵及时缓解。“这不是我下的指令。”在路口执勤的交警郑明丰笑着对记者解释,“这周边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04组信号灯,都无需人工调控。每隔15分钟,它会根据车流车速等状况自动计算一次最佳亮灯时间配比,相当于我多了104个24小时在岗的同事。”
信号灯怎么学会自动调整?它背后的支撑就是“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今年11月,依托于阿里云的“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萧山交通就是最早的试点。
下午2时30分,记者赶到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所在地。“杭州城市数据大脑”要在这里进行一场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的试验。走进足有两层楼高的指挥中心,巨幅电子墙扑面而来。这就是“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的第一个行业子平台——交通V1.0平台,也是全杭州的交通指挥中枢。
马绍旺向记者介绍“杭州城市数据大脑”。
电子墙上,跳动着各种颜色的数字和符号,杭州城区路网的通行状况一目了然。“现在全市日交通量是114.01万辆车,市区主干道均速每小时25.10公里……”秩序科指导员马绍旺介绍,试点区域内的每辆车超过20秒未前进,平台就会即刻捕捉并显示为跳动红点报警。说话间隙,上德立交南口红点闪烁,放大的即时画面显示:两车追尾!杭州交警机动队立即出发。马绍旺形象地比喻:“这就像是每隔两分钟给杭州道路照一张高清CT,为交警精准导航!”该平台上线不足5个月,杭州市区试点高架路段和莫干山路等主干道平均延误就已分别下降15.3%和8.5%。
杭州医院的门诊量、气象局的数据、出租车空置率……指挥平台右侧,还显示了近十项与交通相关的周边数据。马绍旺说:“我们正在通过每天的数据痕迹来寻找关联规律,未来能更有效地进行预测与安排。”这张“交通生命体征图”亦成为其他部门决策的参考依据。例如快速路上的交通量达56.8万辆,分担了城市一半的车流,这个以前从未被精准算出的数据,就为建设部门加大快速路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交通V1.0平台是一个子平台试点,那么“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的真正核心在哪里?一路追踪,记者来到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公民个人事项组、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组、商事登记事项组……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各个办公室门前张贴着不同的名称。来自建委、城管、公安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和技术人员一起忙着整理数据。
“我们成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归集数据。2018年将在交通领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建设‘城市数据大脑’核心平台。”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平台分三层:底层是云计算技术平台,以阿里巴巴为首,联合华三、富士康、海康、大华、中控、银江、数梦工厂等相关领域内的尖端企业倾力打造;第二层是数据资源平台,过去的两个多月里,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已经打通了全市59个单位,归集了230多亿条数据。有以上两个平台作为基础,各单位才可以像交通部门那样,在第三层的算法平台上根据各自需求开发不同的智慧应用。明年,城管和医疗领域将被纳为新试点。
“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郑荣新说,“我们有信心建好这个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全球首个城市级人工智能公共系统,让智慧的杭州更宜居、更宜业。”
记者手记
唯创新者进
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在“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的探秘之旅中,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些话不时闪现在记者的脑海中。
犹记得2015年云栖大会前夕,从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博士那里第一次听到“城市数据大脑”的概念,当时他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从南极到北极,而是从红绿灯到交通摄像头。它们在同一根杆上,但从来没有被连接”。
让摄像头“指挥”红绿灯,有可能吗?短短两年间,杭州率先破题,发布了全球第一个“城市数据大脑”。而这两年,也是互联网技术应用在杭州如火如荼的两年:我们不带现金可以逛遍全城,出门能骑共享单车……科技创新的追求与应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今天,世界各国城市治理面临很多困难,而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手段和新机遇。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城市数据大脑”的横空出世,不仅仅是科技创新,更是机制创新、理念创新。唯有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勇于创新、支持创新,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智慧,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