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1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佳蔚)说起谭启晓,杭州的摄影圈算得上家喻户晓。从西湖到杭州东站,谭启晓眼中的杭州不再是世人常叹的诗画仙气,反而多了一丝寻常人家的烟火气息。

14feb5e6d9511b8056734a.JPG

杭州摄影爱好者谭启晓

  岁月荏苒,黑发添了银丝,老人手中的快门仍没有停下。近日,谭启晓给杭州市档案局送去一份特别的“礼物”,54000多张珍贵照片,其中数码照片17000多张,1971-2008年黑白彩色胶卷底片3.7万张,另还有黑白照片、彩色照片728册,摄影记录本33本……

  这是老人一辈子的照片,也是属于杭州老百姓60年以来的城市记忆。

  60年见证几万次快门时刻

14feb5e6d9511b8056814e.JPG

  谭启晓用镜头记录下曾经的杭州东站

  来到谭启晓的家里,第一个印象就是书多,满柜子的书本,被排放得整整齐齐。

  谭启晓说,大部分的照片胶卷底片、记录本原件都已经送给了杭州市档案局,但是为了纪念,他将这些东西都复印了一遍,平时也好翻翻看看。在家中的一个转角,一叠叠摄影记录的复印件,被仔细存放着,干净整洁。

  1957年,谭启晓因为工作,接触到摄影,让他没想到的是,这照相机一拿起来就是60年。“我那个时候在北京铁路设计院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接到了一个摄影任务。那个时候照相机非常珍贵,拿在手里,感觉就是宝贝。”谭启晓说,当看见自己拍出来的画面成为了一张照片,感觉就像是记录下了真实的每一刻,十分有意义。

  1982年,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部海鸥4B照相机,也是从这一刻起,开始了摄影记录。从一大堆复印件中,谭启晓找出了自己第一本摄影记录本。翻开第一页,可以看见“1982年5月23日”为第一张相片拍摄的时间。

  工整的字迹,用尺子仔细描绘的线格,如同板报般精心的排版……每一处精致的细节,都足够体现作者的用心。

  摄影记录的内容,被分为摄影对象、构图设想、摄影时间、天气及光线、胶卷速度、光圈等好多不同项,每张照片就像是有了自己的“身份记录”,一目了然。 

14feb5e6d9511b80569056.JPG

  谭启晓的照片充满生活气息

  因为在设计院工作,谭启晓还画得一手好画。在他的摄影记录本中,随处可见他的速写作品。在其中一页,记者就看到了一张手绘的杭州西湖全景图,小小一张图“五脏俱全”,白堤、锦带桥等景点清晰可见。

  “这张速写比较特殊,当时西湖边出现了非常美丽的彩霞,可惜我没有带相机,就用笔记录下了这一瞬间。现在是复印件,看起来是黑白的,其实原件还是彩色的,勾完线后我都会用彩笔上色。”这几十年间记录下的一字一句,拍摄下的每一张照片,都如同一帧一帧电影画面,成了谭启晓最宝贵的回忆。

  用镜头记录城市的每一次“成长”

  在谭启晓的镜头下,除了平凡生活中的趣事,更多的是关于城市的“成长记录”,每一张照片都述说着,杭州这座千年名城,涤荡铅华、奋勇向前,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进程中迈出的每一步。

  翻开谭启晓相册,杭州东站变迁、西湖申遗、奥体中心建设……浓浓的杭州味道,道出了一个个城市“大事件”。

  “因为在铁路工作,对于铁路我一直都有着独特的情结。无论是上班的时候,还是退休后,我都喜欢去拍拍火车站,看看铁路的发展变化。”在谭启晓的摄影本中,到处可以找到火车站的影子。 

14feb5e6d9511b80569d5d.GIF

  谭启晓镜头下的奥体“莲花”成长史

  杭州城站火车站始建于1906年,是杭州建成最早的火车站之一,先后历经一次迁址、三次重建。1999年12月28日,该站第三次建成投入使用。2000年的3月8日,谭启晓为焕然一新的城站与周边的广场拍摄了一张照片。

  1992年4月1日,老杭州东站正式启用,同年7月22日,他为刚造好的车站留下了一张影像。如今,杭州东站枢纽也已经启用了4年半,新旧更迭,照片为城市的每一处变化留下了最宝贵的证明。

  因为住在滨江,还在建设的奥体“莲花”就成了他最常去的拍摄地之一。在他的家里,就挂着一幅奥体“大莲花”的照片。“奥体我一共去了41次,一千多张照片摆放在一起,就能看到‘大莲花’绽放,真是一道非常漂亮的风景线。”

  “这么多年的照片,这次将它们全部捐给了杭州市档案局,心里有很多舍不得。这每一张照片,记录的每一笔,都是感情。”看着家中一叠叠的文件,谭启晓很是留恋。60年的拍摄,54000多张珍贵照片,光影瞬间,这都是给予这座城市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