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个月精心筹备,两天的紧张冲刺,截至7月20日晚24点,临平街道年度征迁重头戏——临平一小(老校区)扩建及周边区块市政配套项目提前两天百分百完成191户签约工作,为临平副城“一山、一片、一城”提升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迈出坚实一步。

  火热的天气沸腾着

  无数人火热的期盼

  近日,和“三伏天”的气温一样,位于临平将军殿弄口的临平一小(老校区)及周边市政配套项目指挥部“人气”极旺,项目涉及的191户征迁户,统一在此和临平街道签约。

  作为临平老城区城市有机更新“一山、一片、一城”提升改造的第一个项目,老百姓翘首以盼,临平街道也为此筹谋已久,建立机制、配强队伍、形成合力,始终把“服务”两字理念贯穿在整个征迁过程中。通过近4个月的精心准备,四天价格见面期,仅用了两天临场冲刺,提前两天完成100%签约的既定目标,为后继项目的持续实施开了一个好头。

  临平老城区

  有机更新第一篇章

  必是“难中求胜”

  根据区委区政府规划部署,今后三年内,临平副城将实施“一山、一片、一城”提升改造工程,包括临平一小(老校区)及周边区块市政配套、地铁九号线、环临平山综合整治、山水慢行环、老城区口袋公园、运河二通道等项目。其中临平一小(老校区)及周边市政配套项目总用地面积15674平方米,房屋面积20354.22平方米,共涉及191户,项目征迁工作从今年4月6日启动。

  据了解,191户征迁户中,从房屋性质来说,有自建房、房改房、公寓房、商铺等,再加上位于老城区核心地段,一方面群众故土难离;另一方面国有土地区域的拆迁不同于农村房屋拆迁,经验少、情况杂,前期的准备、核实、调研等环节就耗费了工作人员大量的精力,征迁工作难度较大。“这是临平城市有机更新的第一个项目,我们做深前期,做好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临平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国伟说。

  征迁的致胜法宝

  ——“三个一”建设

  为顺利实施项目征迁,临平街道重点抓好“三个一”建设,即“一套机制、一支队伍、一股合力”。

建立一套专属机制。前期,街道成立临平城区有机更新领导小组,下设分项目征迁指挥部,实体化运作,层层落实责任,有序推进各项目征迁工作。针对临平一小项目,街道抽调骨干力量,依托部门资源,成立4个征迁组,每个小组由1名班子成员和1名调研员挂帅,并配备6名工作人员,强化街道、社区、部门三级协同作战,明确责任区域,包干到户。

  配强一支专业队伍。选派懂政策、熟悉基层、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街道干部组成征迁组。自征迁工作启动以来,全组成员在自身吃透政策,能活学活用补偿方案的前提下,深入每家每户排摸情况,解答问题,掌握第一手征迁户资料。

  形成一股专攻合力。一方面,街道主动加强与区住建、国土、财政、住房保障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联动工作机制,专人跟进申请、审核、审批等流程,形成强大合力;另一方面,在被征迁群众中大力宣讲征迁政策和后续建设美好蓝图,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三公”原则+服务精神

  是成功签约的重要保障

  注重“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突出“服务至上”精神,是此次征迁取得圆满成功的重要保障。

  这次征迁涉及3幢区政府宿舍楼和多名原区级老领导,领导干部签不签、怎么签?群众都在盯着看。

  “老领导率先签约,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工作组一名工作人员说,“他们的征迁价格、适用政策和普通群众完全一样,并且全部公开上墙。”7月15至18日是此次征迁的“价格见面期”,区级老领导们均在此期间提前与街道签约,体现了老同志良好的政治觉悟。

  “征迁实际上是一次博弈,公平交易才能达到双赢。作为征迁主体,政府部门要有服务意识,充分尊重群众的正当诉求,不能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一名现场的工作人员表示。

  在此次征迁工作中,征迁组一方面以“换位思考”为出发点,充分尊重被征迁群众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处处以情动人、以情暖人,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使签约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由于房屋建造时间长,情况错综复杂,工作组根据相关政策,严谨把关,实事求是;考虑到大热天群众办事不便,征迁指挥部召集建设、国土、住房保障等部门提供“一站式”办证服务;今年6月梅雨期间,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查看老旧住宅漏雨防洪情况,与群众贴近了距离;有征迁户老人需要在外过渡,工作人员热心帮助联系入住华临山庄老年公寓;有征迁户有购房意向,工作人员想方设法推荐合适房源,使双方满意成交。

  24小时坚守岗位把服务意识融进心中

  能够赢得拆迁户的支持,使得征迁顺利进行,离不开工作人员背后的默默付出。7月19日是签约首日,当天晚上7点,记者走进征迁办公室,这里仍然是人声鼎沸,却忙而不乱。根据安排,从19日至22日四天是正式签约期,所有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

  在征迁工作中,一位拆迁户赵先生想要拆迁后赶紧购买一套房子居住,临平街道党群科科长郑欣知道了以后,立即通过联系中介和身边有房源的朋友,在他的帮忙下,赵先生买到了自己心仪的住房。“想要拆迁户理解、支持政府工作,更要付出真心和诚意,和老百姓拉近距离才利于工作开展”,郑欣说。听闻征迁居民生病住院的消息,临平街道教育卫生计生科科长李莉带着工作组人员立即买了慰问品前往医院探望,告知其安心养病,征迁之事不要记挂心中,待身体痊愈了再商量征迁的相关事宜,可谓雪中送炭,瞬间拉近了和老百姓的距离。

  ◆风雨无阻的王林峰

  王林峰是临平街道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科科长,也是此次征迁工作政策组的核心人物,从工作组筹备开始他就参与征迁的各个环节,从项目前期到政策制定,和各个相关部门衔接,都离不开他的层层把关,王林峰凭借多年丰富的城建工作经验,挑起了此次征迁工作的“大梁”。在签约这几天,地面温度一度达到了40℃,王林峰还带着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

  ◆最“敬业”的新娘

焦依玲是一名九零后,刚刚今年3月份来到临平街道城建科工作,一进组就碰上街道的征迁工作,高强度、错综复杂的工作内容在她的人生经历来说是第一次,更是无法忘怀的一次。为了工作,她放弃了婚假,将蜜月旅行改到了国庆节假期。今年5月20日是她结婚的好日子,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周六花了一天时间匆匆准备,周日大婚,结婚第二天就到岗上班,一直到签约最后一天都没有休息。“我来街道上班不久,无论哪个岗位上,大家都干劲十足,我们年轻人也要再加把力啊”,焦依玲说。她的老公也对她的工作表示十分支持。

  ◆“最小”的工作组成员

  临平街道妇联主席蒋秀娟常常是一手端着中药,一边又扶着被征户阿姨的臂膀。曾经做过计生、妇联、文体工作的她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已经怀孕7个月的她刚开始都瞒着大家,每天守在征迁指挥部,每天都要喝一帖“补气保胎”的中药,无论多晚,她都咬着牙坚守在征迁一线,她开玩笑地说:“我这第二胎取名就叫‘迁迁’吧。”或许这就是工作组最小的“工作人员”了。签约开始之后,她挺着大肚子忙里忙外连轴转,累得不行了就坐下来歇一歇,歇一会儿后再继续起来工作。大家都让她快点回家,可她却从来没有早退过一次。

  ◆调研员们是“定海神针”

此次街道调用了施水勇、张梓兴、章建明、朱成利这4名调研员,让这支力量参与到每个工作组中。每位调研员无论白天黑夜,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人到岗,心到位,严格要求自己,为街道中心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施水勇9月就要退休,但他还是和组里的年轻人一样,白天晚上连轴转。他说:“尽管就要退休了,但只要组织需要我,我就要尽力把工作做好。”

  顺利征迁离不开

  拆迁户们的理解与支持

  本次征迁有4天的价格见面期和4天的签约期,可喜的是提前两天就能100%完成签约任务。其中最要感谢的是老一小周边区块老街坊的支持和理解了。居民们都说:“征迁是大势所趋,是为临平的明天更美好,就算心里舍不得,也要支持和配合。”

  在征迁工作组四组办公室,记者看到一位拆迁户褚大伯开心地与工作人员握手,“我们互相留个电话,以后就是朋友了”,褚大伯说道。褚大伯是土生土长的临平人,今年已经61岁了,是一位老党员。当天下午五点,他和妹妹就已签约。吃完晚饭,他们又回到征迁组与工作人员聊天。“住了这么多年了,对这里很有感情,让我们搬说实话有些舍不得,不过听到是老一小扩建,我和妹妹都是从老一小毕业的,为了下一代,我们没说的,一定要积极响应”,褚大伯说。

  秋春凤大妈今年79岁,得知要征迁了,她当天晚上7点半左右就在女儿的陪同下来签约。“我十八岁就到临平了,在这里住了60多年,一步步看着临平越来越好”,秋大妈说。“刚来的时候,这里广严寺弄不过是一条小巷子,只有6排房屋,后来房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挤,交通也不方便。征迁是好事,大家都是为了临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