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灰瓦的小院,院里熟透的柿子,墙角边囤成山的大白菜,平板三轮车上整齐码放的蜂窝煤……这座位于“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展厅内的微缩模型,勾起了很多观众的回忆。
“呈现在您眼前的模型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老北京大杂院内人民生活的场景。您可以从四个角度观察大杂院内外的生活,比如这幽静而狭长的胡同,正面的金柱大门和倒座房,垂花门里拥挤的院落,四合院正房内两户人家的家具布局。” 随着讲解员的讲述,许多人都会停下脚步,扒着圆形的玻璃展柜,仔细观看这座可以旋转的四合院微缩模型。
北京的大杂院是在四合院的基础上形成的。改革开放初期,因居住人口激增,原先规整的四合院大多被分割成了杂院。“我就是在这样的大杂院里出生长大的,看到蜂窝煤、煤炉子、大白菜感觉特别亲切。”观众李威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煤棚是平房院家家户户的标配,沿着院墙的墙根儿,搭着一溜儿的煤棚子。
如今,冬天烧蜂窝煤取暖几乎退出了北京人的生活。2015年,城市核心区实现无煤化,老城区里再没人烧煤取暖,仅剩的9家煤铺在当年年内关张。
据了解,这件四合院微缩模型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宋东葵、谭泽恩两位老师带领13名学生历时3个月时间,综合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很多历史资料及优秀影视作品中的典型场景创作完成的,表现了平常百姓柴米油盐、酸甜苦辣的民生故事。其中,冬储大白菜的每一片菜叶都是拿宣纸染色而成,以轻质黏土做白菜心,再把一片片白菜叶按真实生长形态贴上去。
此外,展览还介绍了中国住房制度的改革发展历程。其中,1978年到1998年为第一阶段,住房制度改革于1980年拉开序幕,1998年停止住房的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进入1999年到2012年的第二阶段后,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形成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2013年至今,坚持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不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住有所居。据统计,1978年到2017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6.7平方米提高到36.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8.1平方米提高到46.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