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4AiVooWlyAWe1WAAISSipr3eQ504.jpg

  富阳境内现今遗存最早的石刻,位于万市镇众缘村庵头山。石壁上刻“寒泉”两字,系至和二年(1055)南新县令刘仲章手题。石壁下有冷泉一泓。据民国《新登县志》载:“泉涌如轮,冬夏不竭,俗呼冷水孔。”

  这处富阳区文物保护单位,前些年因为日常管护不到位,加上周边村民在这里浣洗衣物和放养鹅鸭,导致“寒泉”水质逐渐变差。今年,万市镇结合精品线路建设,将“寒泉”作为一个重要节点加以打造。通过综合整治与景观改造,寒泉恢复清代诗人笔下描绘的“摩挲旧迹留碑碣,滴沥清音系管弦”的旖旎风貌,瑜伽爱好者成了这里的常客。

  近日,富阳区2017年度“最美小微水体”评选结果揭晓,包括万市镇寒泉在内的10处小微水体上榜。另外还有:东洲街道木桥头村吃水池和小庙池塘、鹿山街道汤家埠村羊角塘、新登镇松溪村藻山大塘、场口灵塘、灵桥镇董家桥村钓鱼池和光明村新池塘、新桐乡俞家村长塘、龙门五村后山塘。

  小微水体被称为水环境的“毛细血管”,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今年以来,富阳坚持抓大不放小,将河长制延伸到小微水体,实行挂图作战、水岸同治,全面完成364处Ⅴ五类小微水体的整治销号工作。富阳区治水办常务副主任何郁芳说:“小微水体变清了,老百姓最有获得感。此次评出的10处‘最美小微水体’,它们是田野里的小清新、乡路边的小可爱、村庄里的小温馨、家门口的小公园,更为众多小微水体整治提标树立了样板。”

  对比这10处“最美小微水体”整治前、整治后的照片,反差惊人。鹿山街道汤家埠村的羊角塘,曾经是一塘死水,村民出门都要捏着鼻子走。今年,村里采取疏明沟、埋暗管的方式,打通21口池塘的水系,从富春江引水进村,灌入池塘进行循环更新,再排入农田综合利用。除了对羊角塘清淤“排毒”外,还拆除了周边的违建。现在,岸边的栈道、垂柳与塘里的美人蕉、睡莲构成美丽风景,村民感叹地说,“住在西湖边也不过如此”。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很多池塘其实都有历史渊源,一个个好听的池塘名承载着乡愁记忆,寄寓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东洲街道木桥头村的“吃水池”,顾名思义是老百姓的饮用水源。但这几年富营养化严重,垃圾漂浮,浮萍泛滥,老百姓连洗拖把都嫌脏。今年,木桥头村通过清淤泥、砌石坎、引活水等方式使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并通过养殖水草和观赏鱼对“吃水池”进行净化、美化。终于,一泓清水还复来。

  灵桥镇董家桥村的“钓鱼池”,周围农居环绕,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严重,鱼儿早就绝迹。今年,该村抽干塘水进行彻底清淤,将大源溪与“钓鱼池”联通配水,水面种植生态浮岛。如今,“钓鱼池”能见度达120厘米以上,小鱼游弋,村民们都说终于找回了小时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