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对于未来的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强调了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其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建立雄安新区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学习报告精神,认识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前提是要站在区域战略的角度下,站在全局的立场上认识城镇的发展。虽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不能否认,目前尚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资源通过行政手段过多地集中在中心城市,特别是行政等级高的城市,造成特大城市过大,中小城市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发展活力不足;二是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镇落户难,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三是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京津冀地区京津和河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反差,尤其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站在区域发展战略上认识城市的发展,制定城镇化发展的新格局,首先要重视城市群内各类城市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于中心城市,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鼓励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报告还提出要向省以下地方政府下放权限,权力的逐级下放,有利于通过深化改革来激发行政等级较低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活力。通过重新分配行政权力,打破行政界线,在城市群内形成特大城市和各类城镇良性发展、功能互补、交通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的互动格局。
其次,深化各项改革,特别是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改革会有更多的政策举措。提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更体现了报告中以人民的福祉为中心的基本精神。如何化解各类矛盾,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造良好的政策平台和发展空间,应该是在十九大召开之后未来五年需要重点落实的内容。
再次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抓手,率先实现超大城市的功能疏解,通过特殊新区的理念,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的发展。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为其他特大城市主城区要素过度集中、交通拥堵、房价过高等城市病的治理提供了借鉴模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的设立,是通过大空间区域协调发展破解当前的城市发展模式的弊病。通过城市内功能的空间再分布,推动区域平衡发展,这是一种很好的思路。
站在区域和全局的角度认识城市的发展,也是针对30多年改革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所进行的总结和反思。报告把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如何通过区域战略进行矫正,使过去城镇化发展轨迹中出现的各种不平衡现象和误区,及时地回归到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正确轨道上来。其中关于房地产发展如何避免炒作的规定,更是对目前城市过度依赖地产,造成房地产独大,严重侵蚀和影响了实体经济发展的现象,提出了明确的结构调整路径。报告对城市发展的部署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城市的描述上,而是贯穿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深化改革,鼓励创新,甚至实现生态和绿色发展上。也就是说,整个报告通篇的主导思想实际上也是城市战略布局中必须要贯彻落实的指导思想。
(作者为中国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