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1-9月累计合约物业销售约为港币1714.62亿元(折合人民币约1483.88亿元),相应的累计楼面面积约为1040.07万平方米。

  金地集团今年前9个月累计签约金额1026.1亿元,同比增长42.68%,累计实现签约面积55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10%。

  华润置地前9个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1006亿元,按年增长26%,累计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660.54万平方米,按年增长20%。

  绿城集团前9个月总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930亿元,同比上升16%,完成年度目标(900亿元)103%,累计取得总合同销售面积约503万平方米,同比涨17.5%。

  富力地产1-9月总合约销售金额约人民币593.9亿元,合约销售总面积约457.09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和销售面积分别上升22%和24%。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预计今年大部分房企将提前1个月至2个月完成年度销售目标,2017年将是房企销售业绩突破历史的丰收年,这背后是过去两年房企可结算货量充沛,房价上涨,项目结转所致。

  2018年或迎资金链风险考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扩大销售规模,不少房企将销售带回的绝大多数现金再度用于拿地或者并购项目增加土地储备上。“房企在收获了刷新历史纪录的2016年后,资金情况空前宽裕,在去库存之后,大部分标杆房企都开始积极拿地。”张大伟如是分析。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50强房企合计拿地金额达到17711.8亿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上涨了48%。同时,今年拿地金额超过100亿元的房企有49家,而2016年同期只有37家。

  有分析指出,目前仍有一些房企在拿地时以突破上限的价格拼抢,尤其是对热门和优质地块,加之受调控政策的影响,房企的盈利空间势必会缩小,资金成本逐渐增加。此外,各种融资渠道压力的增加,也让很多房企的资金链风险逐渐积累,2018年或将迎来“考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