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初步计划,未来对就业者推行积分购房制。工作时间长、贡献大的市民,攒够积分后可以买房,但在一定期限内不能转手。房屋可再上市时,政府拥有优先购买权,以略高于同期银行本息的价格回购,避免房屋频繁“倒手”推高房价。9月19日,雄安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雄安发布透露上述最新城市发展思路。

  雄安新区于2017年4月1日设立,是首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宣布的国家级新区。新区规划范围包括安新、容城、雄县三县及周边部分地区。这一临近北京的新区,被称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雄安新区绝对不搞土地财政,一定要考虑百姓的长远利益,绝不搞形象工程。”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如此总结雄安新区建设的三条原则。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依靠发展房地产,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来支撑地方财政收入的传统模式。这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但也存在明显弊端。

  雄安发布指出,政府以较低的征地补偿从老百姓手中“拿地”,又通过招拍挂以较高的价格出让给开发商,这里面存在与民争利的问题。而且,当占地补偿与百姓期望值差距较大的时候,征地拆迁就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更大的问题在于,这种纯资本推动式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将会不断推高房价,令居住成本越来越高,导致新市民安家困难、城市发展竞争力下降。”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认为,雄安新区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在资源和创新方面有很多优势,完全可以探索尝试新的路径,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示范“模板”。

  “雄安新区的房地产业如何发展,要有新思路,但不等于排斥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的发展,重新回到计划经济上去。这涉及到雄安新区产业布局和发展,如何循序渐进的问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不搞土地财政意味着政府不再热衷于“卖”地,土地使用权为政府与老百姓共有,以往的房地产开发变为“房产开发”,即开发商根据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按照市场机制开发建设;建好的住房将实行租售并举,其中公共租赁住房是大头。

  未来新区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收入,以及土地增值收益。该负责人认为:“把新区建成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未来的财政收入就会源源不断。”

  该负责人指出,新区不搞大规模土地出让,土地使用权从少数人所有变为社会共有。政府和百姓作为城市“股东”,在共同建设新区的过程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未来,政府对农民的占地补偿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农民的一次性补偿,还有一部分折成“股份”,农民每年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分红。这意味着对农民来说,征地不再是“一锤子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