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叶临风)9月15日,临安区正式挂牌,成为杭州城区“新成员”。在未来,扬帆起航的新临安,将如何从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城市功能等方面重新定位,在杭州加快建设世界名城的进程中扮演独特角色?所有人都满怀期待。
打造“大湾区”创新之源 推进产城融合
青山湖科技城,不仅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重要一极,更是临安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截至2016年底,科技城实现规上工业销售产值291.4亿元,规上高新产业销售产值224.3亿元,财政总收入20.68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幅分别达10.7%、23.6%、83.5%。
创新资源密集
青山湖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中电海康、众泰新能源整车等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的69个产业化项目,相继进入园区;小镇还引进了147家投资机构,目前管理资本达到了300亿元,高端资源集聚优势进一步显现。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功能配套水平,浙医二院青山湖院区、育才小学等高端配套项目相继入驻,越秀城市综合体、科创大楼、杭电信工学院等陆续投入使用,狮山公园、滨河公园等景观绿地也逐步建成,并斥资100.8亿元作为基础配套建设资金,建成道路100.3公里、绿地101.5万平方米、公建配套93.5万平方米,基本建成了科技城主干道路网体系:
“今天的青山湖科技城,产业高新化态势明显,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初步成型,核心区城市格局基本形成。”该负责人说。
全面启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打造协同创新的“杭州样板”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战略引领下,五年来,这里集聚了46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载体,50家国家高新企业和一批上市公司,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2100余名,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可以说,青山湖科技城已经进入了从过去的‘大投入大建设’转入‘出形象出成果’的阶段。”青山湖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香港大学浙江科技研究院是香港大学在长三角地区设立的唯一一个研究院,目前物联网等3个研究所入驻,并诞生了云叉车等首批10项科研成果,直接推进了杭叉等制造企业产品升级。首个创新链、产业链一体化项目——投资5亿元、预计达产后销售超过10亿元的省丝科院生态染整工程创新基地启动实施,为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树立了标杆。中科应化与临安本地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创新研究,也取得初步进展。“此外,杭氧集团、万马集团等企业,也积极与浙江大学等国内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协同创新。”该负责人说。
“两个制造”
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也是科技城做出的积极探索。“云制造小镇”作为浙江省首批创建的特色小镇之一,致力于建设浙江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的集聚区、示范区,获评浙江省行业标杆小镇。通过三年创建,这里涌现了恩大施福、利珀科技、开浦科技、世楷自动化等一批智能制造服务企业,推进了磁性材料行业等领域工业4.0发展。
在云制造小镇的带动下,一方面,颐养小镇等纷纷入选第二批浙江省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另一方面,万马高分子等一批传统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战略,杭氧、源牌、西子等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制造与服务联结在一起。截至2016年底,规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9.6%,相比2011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
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技城生根发芽,使这里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推进“产业现代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临安还主动汇聚创新动能、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这里建成了一批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为一体的产业创新平台,五年中,新产品产值从2011年末的126.53亿元提高到2016年末的241.10亿元,增长了90.5%。其中,共开发并通过鉴定的省级工业新产品就有500余项,其中9项产品获省级以上首台(套)认定、2项获国家级认定。
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使特色小镇创新动力持续增强,科技城的服务型制造态势逐渐显现,不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青山湖速度”,也使科技城的总体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青山湖科技城还发挥了独拥10平方公里青山湖的自然生态优势,借助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这一有利条件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科技生态和“店小二”式的政务生态,吸引了包括中电海康磁旋存储芯片、光刻机浸液系统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大专项领域尖端项目在内的,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的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户建设,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规模以上产值的78%,处于全省科技园区前列。
绘好“大花园”点睛之笔
全域景区化厚植环境优势
临安是全国首批生态建设城市,2015年还荣登“中国最美城镇”第一名。临安将如何利用好优美的城乡环境、推进全域景区化、建成杭州的“后花园”?作为一座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的城市,临安一直扎实推进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其中,“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公路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等工作,都颇具亮点。
打造“美丽临安”的重要一环
临安把“五水共治”的整治重点,聚焦在电镀、造纸、印染、化工、节能灯和印制电路板等行业,近年来共淘汰落后产能110家,整治提升450家。为此,临安累计投资数亿元,建成了城市污水一厂脱氮除磷项目,并于2016年底完成了城市污水二厂的主体工程。
此外,临安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转型升级,关停拆除养殖场1973个,建成美丽牧场9个。严格实施农药化肥“双减双控”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为改善城市排涝设施,临安新建雨水管网24.7公里,改造10.3公里,雨污分流改造4.5公里。完成南干渠、北排渠、石泉排涝泵站等重大排涝工程建设,完成排水管网清淤413公里,完成汽车东站等16个城市积水点整治,如今城市路面积水问题基本解决。
临安还建立了“城镇村三级污水处理”机制,项目还荣获了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为杭州地区唯一。临安通过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化治水体系,形成了区域治水的“临安模式”,城市治污国内领先,建起了全国首个环保部重点减排项目。“全域287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已经达到了污水治理全覆盖。” 临安五水共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临安全域157条镇级以上河道Ⅲ类及以上水质达到99%。
把“无违建”创建作为深化“三美临安”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打造“美丽临安”的重要一环。在临安开展的两轮“双百攻坚”拆违行动中,重点对存量违建、“一户多宅”、沿路沿河等违建进行了拆除整治。行动期间,临安坚持以拆大、拆难为导向,共拆除违法建筑300万平方米,其中,拆除1000平方米以上违法建筑569处,占到总拆违面积的一半。
拆违与环境提升相结合
临安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开展了“美丽公路建设”。基于临安面积大、公路里程长的实际,2017年,临安制订实施美丽公路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以美丽公路串起美丽镇村、连接美丽景区、带动美丽产业,打造“千里美丽经济走廊”:
其一,是打造了一条总长345公里的“无违建精品线”;
其二,通过综合整治提升100条、总长度641公里的农村公路,大大畅通了全域景区化的“毛细血管”,公路及沿线环境大变样;
最后,是开展“靓城行动”,对城区街路沿线两侧乱搭乱建开展专项整治,消除“脏乱差”等视觉污点,打造“无违建精品街”,成为城区的靓丽风景线。
实施美丽公路建设的四个口号
首先,临安投入1.2亿元完成农村公交国有化改造,投放公交车287辆,新辟农村公交线路109条,新建港湾式停靠站牌1050个,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100%,喊出了“要建设安全便捷的民生之路”。
其次,临安对公路及周边环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提升,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9万平方米,整治公路沿线视觉污染点14751处、围墙和房屋立面19余万平方米、杆线320公里,新增绿化彩化面积54万平方米,对近1000家“农家乐”实行规范化管理,喊出了“要建设赏心悦目的景观之路”。
第三,临安围绕“浙西民俗风情”主题,注重挖掘、再现具有乡土气息的传统文化,美丽公路沿线共建设文化景墙540余处,主题人文景观节点340个,喊出了“要建设承载乡愁的风情之路”。
最后,临安通过美丽公路建设,将全域6个淘宝镇、22个淘宝村、20个景区景点、70个旅游特色村串联起来,促进高端民宿、电子商务、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创客”经济等新兴产业从城市向农村辐射,喊出了“要建设推动发展的富民之路”。
在小城镇综合整治工作方面,临安同样狠抓项目推进。2017年第一批考核验收的5个镇确定年内完成项目85个,计划投资约5.13亿元,目前85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并已完成投资3.08亿元,完工项目7个。为了彰显“一镇一品”,规划编制中,每个镇街对应一个主题,设计各自的LOGO,这些LOGO结合各自区域产业特色和文化特点,通过整治、挖掘、传承各个小城镇的历史资源,以个性化、差异化建设为主——如河桥结合至今保存的130余幢明清时代徽派古建筑,就重塑了河桥历史文化的生命力、水韵河桥的独特韵味。这也使临安成为浙江省唯一“一镇一LOGO”设计的县市区。
随着“全域景区化”理念的逐渐树立,青山湖科技城、城东新城、锦南新城三大新城日新月异,於潜和昌化两大副中心城市面貌也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