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1.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5.5%。业内专家表示,当前经济平稳,不存在通胀压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7月份CPI涨幅低于预期,一方面因为7月份非食品CPI涨幅为2.0%,比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猪肉价格下降15.5%,影响CPI下降0.46个百分点,猪周期对CPI的拖累作用仍然存在。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从翘尾和新涨价因素来看,7月CPI翘尾因素为1%,比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拉动CPI上涨约0.4个百分点,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新涨价因素较弱,前7个月累计新涨价因素只有0.4%,而去年同期是1%。新涨价因素难以抵消翘尾因素的走弱,7月CPI涨幅略有回落至1.4%,总体运行基本平稳。

  PPI方面,申万宏源宏观首席分析师李慧勇表示,7月PPI持平前值,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PPI均表现稳定。分行业来看,钢铁、造纸、公用事业等涨幅明显回升;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家具等涨幅明显回落。近期工业品价格韧性较强,CRB指数涨幅自5月来连续回升,8月来国内油价上调,供给侧改革继续推升工业品价格,PPI整体上好于预期。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7月PPI同比回落速度放缓,仅仅是去年7月低基数效益下的“中场休息”。9月之后,随着高基数效益的重现,PPI同比将大概率出现回落,年底PPI同比或将大概率回落至2%的水平。

  “经济无忧,通胀平稳,企业效益仍有支撑。”李慧勇预计,三季度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景气度,食品CPI改善有望带动CPI逐步回升,且工业品价格彰显韧性,工业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有望继续,企业盈利将继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