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2015年,日本投票排行网站GOO RANKING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最想得到的哆啦A梦道具进行了调查,第一名就是可以瞬间去任何地方的“任意门”,得票数远远超过了第二名——什么道具都有的“四次元口袋”。
天马行空的漫画总有现实意志的体现。
现实中,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越来越辛苦:上下班挤公交,被挤得怀疑人生;高峰期从城西到滨江,建议还是带着干粮再上路;地铁出了站,一打听,离目的地还有2公里,大太阳底下走过去,就连梁静茹给的勇气也撑不下去。
于是,“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的论断一下子抓住了人心,被快速刷屏。
人多、拥挤、昂贵,成了“城市病”。破题的一个手段,便是从“摊大饼”到“蒸小笼”,脱离“单中心”,走向“多中心”,这也是杭州正在做的。
根据统计,杭州常住人口近千万,主城区人口就超过500万,可以说大部分人口挤在主城区。
多中心发展,通过地铁等交通干线,将人口一点点疏散开去,同时把每个地铁口作为一个人口聚集地,好比一个个“小笼包”,这就解决了人在城市里的“移动性问题”,使得大部分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可以实现快速、高效。
值得关注的是,让每个“小笼包”具备核心地位的模式之一,就是TOD建设。
SECOND
早在1914年,年轻的意大利建筑师桑蒂利亚就做了个“梦”:未来的建筑和城市应该是一个“新城”,超现代化的高层公寓,这些高层建筑是纵向的城市,互相用桥梁、高架桥、地下铁、轨道交通联系起来,低层部分是商场、配套设施……
人类花了100多年时间,终于找到了通往未来的模式。
把空间“折叠”起来,捏合城市资源,结合轨道交通,增加位移速度,这种代表着“未来生活”的TOD就是现实中一扇扇“任意门”。
现在我们使用的TOD模式,就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为一体的“混合用途”,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有了TOD,一个地铁站不再是单一的交通枢纽,而是一座扎根于此的“竖向城市”。在这座“竖向城市”,人们可以生活、工作、消费娱乐,将繁华的城市生活浓缩在半径更小的生活圈里。
这也是巴黎的德拉芳斯、东京的六本木、香港的中环等知名城市TOD的精华所在。
THIRD
正当TOD开发模式在房地产业风靡之时,龙湖脱颖而出,先于很多企业提前布局。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18个TOD项目在手。
在杭州市场,西溪天街就将是龙湖率先打造的TOD范本。甚至在杭州武林广场以西的区域中,还没有出现像西溪天街这样一个TOD项目。
通过地铁5号线上盖的形式,西溪天街的交通核心点由此开始。龙湖为此做了一个“杭州第一”的尝试:在地下建了一条24小时开放的通道,把地铁站和下沉式广场、办公楼、酒店式公寓等业态直接连通,远比风雨连廊更为便捷。
西溪天街的整个项目形态也和一般综合体不同,告别了“盒子式”的单一模样,以“打开”的方式呈现,从空中俯瞰,项目中还穿插有车行道,连接周边的余杭塘路以及花蒋路等主干道,以BLOCK的形式汇聚人流,进一步增加TOD的交通整合能力。
同时,作为一个拥有“竖向城市”功能的项目,西溪天街几乎把龙湖旗下所有业态都包含了,商业MALL、下沉式中央广场、旗舰式商业独岛、商业写字楼、酒店式公寓、开放式步行街……从地下到百米高空,形成了一个24小时活跃的城市中心。
FOURTH
于整个杭州城西而言,西溪天街是龙湖用TOD模式“升阶”板块的一个重要动作。不仅把一个地铁5号线蒋村站“装备”齐全,也用自身的商业优势,吸引周边更大范围内的人群聚集于此,让板块更具活力、提升价值。
去中环和铜锣湾等香港老牌CBD参观时,总是羡慕繁华都市的高效和便利:大量高层建筑汇集,商场林立,但大型建筑之间全都由地下通道、天桥连接,直通地铁站,挂八号风球的日子,许多人甚至可以不湿鞋,就从家里一路抵达办公室。
未来在城西,西溪天街实现了这一生活畅想,而且更接地气。
“我们邀请了全球顶尖的设计团队CallisonRTKL所来设计,全国最赚钱的20个综合体里,有7个是他们设计的。 ”这是西溪天街对城西蒋村的尊重,非地标无法匹配板块人群的品位。
而用杭州第三座“天街”来迎合城西居民更显诚意。
定位“西溪里·慢生活”的西溪天街商业将打造“风景·场景·心景”三景合一的慢生活美学综合体。楼层布置更添诗画意境,在西溪之畔,在现代化建筑中,与窗外的地缘风景与文化相互关照。
这是一座有西溪特色的天街,也是一座有杭州“范儿”的TOD,它的出现,锚定了未来的一个城市中心,也为我们开启了通向未来的城市生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