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建筑界的“诺贝尔”普利兹克奖颁给了什么?——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共存。

  身处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担心,我们将逐渐失去本土价值观、本土艺术和本土风俗。而建筑师却以诗意的方式让我们看到,全球化和本土化并不是非此即彼,至少可以在建筑中寻求两者的共存。

image001.jpg

  杭州(图片来源于网络)

  普利兹克奖预示着建筑本土化的新趋势,国际设计大师曾仕乾同样也是这一趋势的践行者。

image002.jpg

  Soori Bali(图片来源于网络)

  求取建筑立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设计永恒的秘诀,在于场地规划做好,形式要清晰,比例要合理。在设计中加入象征或文化参考,让它与环境融合——这样的设计便会永恒。”

  意识决定形态,谈到区域性和设计的关系,在曾仕乾的很多作品中,都能找到参照。以巴厘岛Soori酒店为例,巴厘岛自身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元素很浓郁,很容易渗透到项目里并直接影响设计思考过程。更重要的一点,除了这些设计形式上的影响,这个过程也延伸到项目的落实。

image003.jpg

  Soori Bali(图片来源于网络)

  设计中听取了当地村长和宗教领袖的意见保留及修缮了九个兴都教神庙,需要了解当地日常灌溉的水道、农耕运作的流线等,来进行空间的规划调整。所以,当地农耕生活和传统习俗的元素直接结合到设计里,这是必然产生的一种效应,无法割裂。

image003.jpg

  Soori Bali(图片来源于网络)

  区域性所延伸出来的设计方向

  “如果我们生硬地把传统的建筑形态以符号式的形象植入到现代建筑里,其实是一种很牵强的表达方式。”

image004.jpg

  马尔代夫柏悦酒店(图片来源于网络)

  曾仕乾认为自古以来每个区域都有自己原生的建筑形态,这种原生建筑形态是建立在当时的社会功能及需求之上的。诠释、放大并落实本土建筑并不容易,在马尔代夫柏悦酒店的设计过程中,他并未照搬“岛屿建筑”,而是结合当地航海民族精湛的造船工艺,请他们为酒店接待处设计一艘倒置的船形,成品状美至极。

image005.jpg

  马尔代夫柏悦酒店(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寻求一个适当的建筑形态?需要因地制宜地深入了解项目自身的基础条件,它是否具备融入传统建筑形态的可能性,这其实是关键点,符号化的建筑外观表达形式不能轻易的运用在设计当中,需经深度思考后提取其特性和底蕴。目前,曾仕乾最为常见的创作方式就是以现代的建筑语言作为始发点,结合各地的不同历史及背景元素,这使得他们的项目能顺利地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image006.jpg

  马尔代夫柏悦酒店(图片来源于网络)

  住宅公建化与居住化的“平衡术”

  随着设计方法的日渐国际化,实际应用的设计语汇更需要吸收气候、文化和地域的细微精妙之处,而清楚明了的建筑设计语言将有利于普世性和地区特性间的有效融合。

image007.jpg

  南京涵碧楼酒店(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点,在曾仕乾的杭州首作【古翠隐秀】身上,有着鲜明的烙印。

  在以往东京、新加坡等国际化都市中,SCDA的设计均显现出住宅公建化的倾向,但是基于在中国的设计实践,以及对杭州的实地勘察,在【古翠隐秀】,试图在住宅公建化的趋势与居住化之间寻求平衡,从热衷于大块面玻璃,到开始尝试用花岗岩+铝板+石材的新型立面组合,通过增加新的材质,消弥建筑的商业感与距离感,这既是曾仕乾对过往的突破,也是因地制宜杭州本土化的实践。

image008.jpg

image009.jpg

  Park Residence(图片来源于网络)

  设计过程本身是不断流动和进化的,稳定不变的是循环出现的组织策略,建筑本土化的方法论也将贯穿曾仕乾设计的始终,或许,立面并未展示【古翠隐秀】建筑本土化的一切,还有更多因地制宜的杭州化设计值得我们期待。

image010.jpg

  杭州西湖(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