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研究机构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十六届中国房地产投融资大会”在北京举行。
凭借强劲的综合运营实力与稳健的财务表现,合景泰富地产(1813.HK)登榜“2018中国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综合实力TOP10”,位列第9名;同时,还斩获“2018值得资本市场关注的房地产公司”,表现抢眼。
合景泰富地产荣获“2018中国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综合实力TOP10”
合景泰富地产荣获“2018值得资本市场关注的房地产公司”
优化土储 布局显效
过去一年,合景泰富地产紧跟时政战略,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城市群,在土地市场上表现积极。一方面,落子深圳、中山、肇庆等城市,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另一方面,加速长三角城市群的扩充,围绕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合肥等城市,向外辐射至全新城市徐州、台州、常熟、无锡、太仓、南通等;同时,抓紧华北区域的布局,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向外延伸至济南。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合景泰富地产通过公开市场招拍挂及收购合并,在内地及香港共获35幅优质地块,新增建筑面积531万平方米。随着上述地块的购入,合景泰富地产布局城市增至29个,共拥有项目101个,土地储备权益建筑面积约1,352万平方米,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权益建筑面积占总土地储备超过40%。
相对充裕的总土地储备面积和具有强抗风险能力的布局策略,为合景泰富地产未来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据披露,2018年合景泰富地产可售货值预计达到1,100亿元,其中一、二线城市的货值占比超过90%。
业绩亮眼 增势强劲
财报显示,在楼市调控趋紧背景下,合景泰富地产通过调整营销策略和产品组合,超额完成2017年的销售目标。截至2017年12月底,合景泰富地产录得销售额380亿元,同比增长33.2%;权益销售额287亿元,同比增长28.7%;整体平均销售价格约16,81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8.7%。其中,广州、杭州、成都、南宁、上海、佛山六个城市表现突出,销售额占比近80%。
在盈利能力上,2017年合景泰富地产实现营业收入约115.43亿元,同比增长30.2%;毛利40.20亿元,同比增长30.9%;核心利润35.23亿元,同比增长20.6%;净利润率及核心利润率分别达31.2%和30.5%的行业高位。
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合景泰富地产在今年前4月亦以一张不错的销售成绩单,印证着市场对其业绩高增长的预期。据统计,2018年1-4月合景泰富地产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00.08亿元,同比大增88.2%;合同销售面积11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4.1%。
此外,随着旗下写字楼、购物中心、酒店等投资性物业步入成熟期,以及携“誉舍”、“昕舍”、“陆舍”三大品牌进军长租公寓领域,预计到2020年将达3万间,布局20个城市,整体商业开发规模进一步扩大,将为合景泰富地产租金体量释放红利,成为其未来业绩高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动力。
财务稳健 市场关注
在布局加速和业绩增长的同时,合景泰富地产在财务方面也保持着稳健发展。2017年,合景泰富地产通过发行公司债、境外优先票据等多元融资渠道,不断优化财务结构,持续降低融资成本,平均借贷利率5.8%,为近五年最低;同时,净负债率为67.9%,处行业健康水平。
东吴证券等券商在近期研报中指出,合景泰富地产净负债率长期稳定在65%-70%之间,在行业内处于中低水平;大部分负债来源境内,多为3-5年期限的债务,一年期债务规模仅为37.41亿元,显示出公司短期的偿债压力较小,财务状况稳定可控。
合景泰富地产表示,随着国内融资环境趋紧,将积极探索包括长租公寓专项债券、REITs等在内的多元创新融资渠道,进一步改善融资结构,平衡境内外融资比例,为其下一步的高速发展和规模扩大提供重要支撑。
突出的盈利能力及稳健的财务结构让合景泰富地产备受投资者青睐。包括花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信、高盛、美林、德银、野村、里昂证券、大和等多家国际大行给予“增持”、“买入”、“跑赢大市”等积极评价。同时,天风证券、东吴证券、东北证券等国内券商亦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
此外,合景泰富地产主席孔健岷亦通过多次增持显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据统计,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29日,孔健岷累计增持公司股份2615万股,变动后持有权益19.58亿股,持股比例增至62.06%。
管理革新 运营升级
在寻求规模与利润平衡发展的目标之下,“修炼内功”成为合景泰富地产的另一看点。
一方面,2017年下半年,合景泰富地产推出了以分享收益、共担风险为前提的项目跟投制度。该制度通过高管和项目核心员工强制跟投,其他员工自愿跟投的形式,在合景泰富地产全新项目或现有项目的新分期中全面执行,每个项目跟投额不超过总投额的10%,由此形成员工和公司利益共同体,带动各项运营指标的提升。
另一方面,则是运营模式的革新,通过在标准化业务模块、大数据支撑的决策系统、项目全周期管理等方面着力,推进7大管理系统升级,优化改善管理层级和授权,最终助力企业实现高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