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日举行的“2018城中村改造杭州论坛”上,拱墅区表示城中村改造,在让村民过上城市生活的同时,也尽量照顾好村民的乡愁。

  为了保护大家对农耕的特殊感情,拱墅区之前专门在善贤社区留了一块600平方米的“开心农场”,让大家种菜。这两天,一角“小乡村”又在拱墅区亮相。这就是占地30000平方米的方家埭公园。

  一眼望去,方家埭公园像极了乡村的一隅,这块以前村民“进去就拔不出脚”的地方,经过一番改造,留住了原来的味道。

  红的、白的、粉的 将来遍地都是花

  赶去方家埭公园一看,高高的树林、矮矮的花苗,满眼的绿色里还能看到泥土。三三两两的绿化工人,蹲在地上锄草养护。

  杜鹃、美人蕉、石蒜、金娃娃萱草、美女樱、松果菊……一口气种了20多种花。“以前,这一块地主要是树,树大阴凉多。这次栽种花卉,就选了一些耐阴的花。”拱墅区绿化办副主任杨雪丹说,“金钟和南川柳金灿灿的,明年春天,这一大片都是。”

  今年种下,好好养护,花苗会陆陆续续开出花来。到时候,金灿灿、红彤彤,都是一片一片的。

  花田与花田的间隔,就像村子里麦田与麦田的间隔,用一些土,堆出一条长长的小丘,像两个同桌划了一道分割线。花田间的小水渠也跟麦田里一样,铺盖着石子。田间的小道更是直接用石子铺成。

  一切都原汁原味。乡愁留住了,但是看起来未免有些“粗犷”。

  挖池塘、建水渠

  水再也不会赖着不走了

  “粗狂”自然是有原因的,看看这块地的位置就知道了。这是一块真正的洼地,比旁边的学院北路和申花路矮了一米多,最矮的地方足足有2米。

  “一切都是为了解决矮带来的困扰。”杨雪丹说,“以前,这里虽然有树,但没有河,所以大雨大淹,小雨小淹,树都被淹死了。”

  新挖出来的池塘,约2000平方米,蓄水量可达3600立方米,也是方家埭公园的“精髓”。在市园文局和市海绵办的支持下,区绿化办充分利用了原本下凹的地形,在学院北路沿路的绿化带内设置了生态排水沟,在低洼积水处挖出了一个池塘。一旦遇到强降雨,不能下渗的多余雨水,就可以通过排水管道排至池塘,池塘多余雨水则可流入北面的婴儿港河。

  有了河,怎么让多余的水都流到河里呢?为了探索土地的“吃水能力”,方家埭公园百分百无水泥硬化地块。竹木栈道是被“架空”的,没有采用混凝土加固。河岸也采用了3米长的松木桩加固。土壤和植物吸收不掉的水,都可以顺畅地流到池塘里。

  解决了水的问题,方家埭公园得了一个外号,叫“海绵公园”。这块“大海绵”,不仅解决了自身蓄水问题,还能帮帮旁边的学院北路。强降雨时,学院北路的积水经过截污挂篮进行垃圾拦截,之后经过水处理器处理,就能够排入公园的池塘,水质可以达到二类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