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俞熙娜 周洲 通讯员 梅波 吕啸)秋高气爽。记者走进杭州馒头山社区,环顾是白墙黛瓦的江南风情,仰头是澄碧的天空。美好的环境,犹如此刻馒头山人的美好心情。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十九大报告中这些令人怦然心动的语句,尤其令馒头山人感怀于心:这片60年未大动的“皇城根下”,借势去年G20杭州峰会的城市有机更新,开启了蝶变之旅。短短一年间,馒头山社区从曾经的群租房聚居地,变成重拾江南韵味的现代民居;从老小区变成一个游客向往的南宋风情小镇。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馒头山社区居民对未来充满期待。

1.jpg

  补民生短板

  一杯清茶,两把藤椅,在秋日的暖阳下,记者走进梵天寺路49号陈天虹的小院。这位离家27年的摄影师,从未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重新回到馒头山居住。

  “十九大报告中说,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听到这句话,我们忍不住拍手叫好!”作为土生土长的馒头山人,曾经陈天虹每次回家的任务就是劝说老父母搬离这个脏乱差的地方,但在过去两年间,他却看着馒头山一点一滴地改变。

2.jpg

陈天虹 摄

  看着掩映在古树坡道上的白墙黛瓦,陈天虹第一次对着自己的家举起了相机。“当这些照片发在朋友圈里,很多朋友叹为观止。”现在的馒头山,俨然成为陈天虹摄友圈的创作据点。

  想不到的惊喜还在后面。昔日馒头山最大的群租房变成了“邻里中心”,18日当天很多人聚集在这里看十九大开幕会。年过七旬的老党员郝素琴热情地拉着记者在“邻里中心”一处处逛过去。“现在我们想要的,馒头山都有了;我们没想到的,馒头山也有了,真是赶上了好时代!”郝奶奶欣喜地说,“期待今后的馒头山,居住环境能越来越好,卫生死角也越来越少。像这样干净、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能一如既往地保持下去。”

  谋发展之路

  在宋城路尽头,记者看到了一幢简约的新建筑:小满公寓。这是上个月才刚刚开张的馒头山第一家人才公寓。首期38间客房预订一空,公寓负责人沈晔直呼意外:“我们计划趁热打铁,在邻里中心附近再建50套房。”

  人才公寓的火热,映衬着周边园区的人气。正在园区里和创业者们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的馒头山社区主任陈骏说:“十九大报告中说,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这两年来,我们在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也着力引进和打造文创产业,让馒头山真正‘活’起来。”

  在凤凰山脚,原先的杭州电焊条厂挂上了“凤山拾遗”的牌子,这是馒头山第5家文创园,主打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截至目前,馒头山已引进170多家文创、金融类企业,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九大报告让陈骏对未来有了新设想,接下来再招引一批重量级的文创企业,发挥“领头雁”的带动作用,实现社区从“输血”到“造血”。同时,吸引一批小而美的初创型企业,丰富当地百姓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3.jpg

  求治理实效

  在馒头山公园旁,一组灰色的晾衣架引起记者的关注。它仿照中式屋顶而建,既改变了居民乱晾晒的陋习,又如艺术品般与周边融为一体。这是馒头山社区的首创,很多地方纷纷来取经。馒头山社区没有物管。一支只有14人的社工队伍,如何管好这个上万人的开放型社区?馒头山社区党委书记朱鸿名告诉记者:“‘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我们一直按照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在实践。”

  没有物管,社区就邀请交警、消防、派出所、城管和工商等部门一起进驻,大家协同治理;邻里纠纷多,社区就在邻里中心新设“商议坊”,邀请律师坐台,专门负责调解纠纷和提供法律咨询。今年,馒头山还一口气引进11家公益组织,让专业组织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馒头山的改变,远未结束。最让馒头山人激动和憧憬的是,馒头山已经被纳入南宋皇城小镇的范畴,正在进行整体规划。“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我们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朱鸿名说,下一步社区一方面要在社会治理方面继续下功夫,比如,宣传推广垃圾分类、规划新车位缓解“停车难”、引导居民文明晾晒等;另一方面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去谋划未来,挖掘馒头山的历史传统文化,让这片古老的土地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