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彰显不同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的“老房子”。

  为了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自杭州启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以来,通过在理念、机制、方式和技术方面的不断创新,破解了实施中的诸多困难,取得了突出成绩。

  截至目前,列入2017年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修计划的项目中有2处已修缮完工,其余拱墅区大兜路等5处基础设施整修等项目正在实施中。此外,历史建筑保护整修项目中,冯山人巷6号等9处已完工,方谷园胡宅等10处正在施工,其他正在开展方案设计工作。

微信图片_20171017175031.jpg

方谷园施工现场

  近年以来,为了及时将这些建筑找出来、保下来、用起来、活起来,杭州住保房管局不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开展了抢救性挖掘而且还实施了科学修缮,推进了活态利用。同时,通过开展建立老房子数据库、抢救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逐步形成了以文脉保护、民生改善与城市有机更新融合发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杭州范例”。

  一是创新建立“四制一库、应保尽保”抢救性保护机制,使城市建筑遗产保护对象从少量文保建筑迅速扩展到城区大量历史建筑;

  二是成功实践“分类实施、综合改善”的活态保护方式,按照不同的修缮使用标准,实施一幢一策、综合保护;

  三是首创“鼓励外迁,允许自保”为主的多重激励机制,提高了业主自觉保护的积极性。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面,2017年全市共计划实施上城区小营巷、思鑫坊,拱墅区大兜路、拱宸桥西,滨江区长河、西兴以及西湖风景名胜区梅家坞7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修项目,重点将对道路、供水、排水、排污、电力、消防等基础设施进行整修和改造;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2017年共有44处项目列入历史建筑保护整修计划,其中上城区包括冯山人巷6号、泗水新村建筑群等19处,下城区包括浙江工农速成中学科学馆旧址等5处,拱墅区包括杭丝联建筑等3处,西湖区包括浙大西溪校区生命科学院建筑群等2处,西湖风景名胜区包括灵隐路18号等8处,滨江区包括襄七房40号等7处。 

微信图片_20171017175107.jpg

浙大西溪校区生命科学院

  目前进展

  7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修项目中,上城区小营巷道路封闭隔离项目、思鑫坊风貌整治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已完工,拱墅区大兜路基础设施整修等项目正在实施中。

  另外,正在施工的10处历史建筑保护整修项目也进展顺利。其中,位于上城区小营巷的方谷园历史建筑群项目,预计年内可完工,今后拟用作健康产业展示等功能;位于西湖区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内的生命科学院建筑群项目,目前正在实施整体保护及加固整修,完工后拟用作浙大建筑设计院办公;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灵隐路18号“怀庐”历史建筑,重点对围墙、主楼、庭院环境进行了全面保护整治,目前处于施工收尾阶段,今后拟用作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办公场所;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洋房山乌芝岭大慈山脚别墅建筑,目前正在进行全面保护加固整修,预计明年可完工,今后拟用作精品酒店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