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的,基本都读过这样一本书——《城市地理概论》。这是我国第一本城市地理专业书籍,由宁越敏与其研究生同学于洪俊联合编著。
当时,1983年,宁越敏不到30岁。至今,很多人介绍起这本书,还会这样说——
该书至今看来仍旧是不朽著作,翻阅著作可以发现两位作者学贯东西,具有良好的国外理论素养……
是的,这本“不朽著作”的作者之一,被称为“学贯东西”的宁越敏,宁教授,也是本次杭州“拥江发展”战略全国研讨会“智囊团”专家成员之一,本周六,他将莅临杭州,为“拥江发展”战略出谋划策。杭州“拥江发展”战略全国研讨会,可以说是“拥江发展”战略提出来后,杭州召开的一次最强“智囊团”会议,届时除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外,与会的还有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李贵才、香港大学地理系主任王缉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郑德高(详见9月11日A03版)。
截至昨天,又有一些专家陆续敲定出席。具体有哪几位?今天,继续向大家介绍。
宁越敏: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除了《城市地理概论》外,宁越敏和同事的另一项“跨界”研究著作——《中国城市发展史》,也满满地透着他踏实做学问的学者之风。
这是一本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历史和演变规律的著作。该书追古述今,从中国城市(聚落)的起源,一直谈到当代城市的发展,阐明中国城市发展和演变的特点及规律。其中不乏引用大量的古文献和考古研究进展。
宁教授住在上海,对隔壁邻居杭州一直非常关注。
2013年,在杭州市规划局举办的“美丽杭州行动规划研讨会”上,宁越敏就对如何建设“美丽杭州”提出过建议:杭州要加强生态绿地建设,不能仅仅围绕西湖做文章。杭州的东部、北部地区,例如下沙,除了进行绿道建设,更可以搞一些区域性的郊野公园。
沈清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沈清基是《城市规划学刊》的副主编。在2014年的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新城)规划研讨会上,他曾和李晓江一起,为大江东的发展规划出谋划策。
他为大江东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词——“缀合”,联结组合的意思。他认为,大江东的发展,应该把人力资本、生产资本和自然资本综合起来考虑,按照“缀合”的思想来进行。
陈桂秋: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上个月,在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规划局举办的“一区一规划”编制成果交流会上,陈院长就曾为杭州城中村改造“把过脉”。
他认为,城中村改造不仅要解决好“三公”设施、安置、10%留用地的落地问题,也要做好各区城中村腾出土地重点区块的城市设计,对城市空间形态要有系统的把握。对于高强度开发建设区块,首先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要借助城中村改造拆出的地块,加快打通断头路,增加道路网密度。交通问题解决不了的地块应暂缓开发。
潘毅刚: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综合处处长
潘毅刚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区域战略规划、城市和产业经济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参与浙江省“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思路和纲要编制起草。
去年,他就“如何提高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发表自己的看法:能源资源的匮乏、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正在削弱杭州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城市国际化,首先要从产业结构高端化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