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江南,山水杭州。散落在杭州各区的城中村,改造后增加的不仅是“颜值”,更需要提升“气质”。

  8月23日,杭州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一区一规划”大比武,7个主城区(含下沙、滨江)和西湖景区分别亮出了各自的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七个设计团队将各区初步成果逐一进行展示和介绍,本次改造的方案,按照规划引领、民生为本、产城融合、统筹协调的原则理念,不仅落实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服务能级、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增进市民福祉等要求,而且体现了各区特色亮点。

  目前,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西湖景区、拱墅区、江干区、开发区(下沙)、高新区(滨江)都已完成了“一区一规划”的初步成果。同时,“一村一方案”同步推进,按照进度安排,已完成5个村的方案编制。

  公共服务配套的缺失,是城中村的一大短板,在这一轮城中村改造中,进一步落实优化“三公用地” (公共服务、公用设施、公共空间)。比如教育设施上,按照规划实施后,全市能新增初中24所(792班),新增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384班),新增小学54所(1890班),新增幼儿园116所(1433班)。

  据统计,这一轮城中村改造落实教育、农贸市场、医疗卫生、养老、文化体育、市政、交通、绿地等“三公”用地3153万平方米,占拆除重建范围用地面积的47%,极大地改善了城中村的配套环境,提高了空间品质。

  同时,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大力实施已有规划,打通“断头路”和“断头河”,完善修复路网与河网水系,提升了城市道路交通服务水平。

  最令人期待的是,未来将更突出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在这一轮城中村改造中,约有90个城中村位于轨道交通站点800米范围之内,约占面积的43%,联系十分紧密。今后居民们走走就能到达地铁站,便捷地通往各个地方。

  同时,规划通过改造,不仅加强了城中村改造与轨道交通站点建设项目的衔接,更是推进站点周边土地一体化开发利用,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发展。

  杭州市规划局说,针对部分与地铁站点距离较远的城中村,将规划形成慢行绿道,强化城中村安置区和地铁站、城市级公共服务集聚区的慢行交通接驳,要让城中村居民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如何让每一个城中村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就拿西湖区来说,西湖区的“一区一规划”提出,要注重于“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重点在于留下、蒋村、三墩、龙坞、之江核心区等地。

  位于留下中心区域的东岳社区,周边紧邻西湖老和山景区、西溪景区,近山乐水,隐于闹市,更深藏800年的东岳庙和始建于东晋时期的法华寺,称得上一块风水宝地。

  设计人员介绍,东岳社区中,要数王家坞生态环境最好,其中庙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小龙驹坞最精致,大龙驹坞最具有生活气息。在规划中,将会尽量保持这些村落的原有特点。

  目前,东岳社区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已经通过社区公示。根据规划,王家坞将被改造成高端精品休闲民宿社区,有茶室、与精品民宿、有创意休闲区;庙坞将借助寺庙文化资源,打造成“禅文化民俗特色街区”; 小龙驹坞和大龙驹坞,也将会对村落环境和外立面进行整治。今后,这里将成为杭州另一个诗意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