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溪街道推进“我的家园”建设,要在60多个老小区建立自管小组的事颇受杭州市民关注,毕竟,老小区居民自己管理小区,在杭州还算是一件新鲜事儿。转眼,2018年已过去近半,这件事推进得怎么样了?
记者昨天了解到,西溪街道的两个老小区不但选出了自己的自管小组,这两个自管小组还完成了一件大事:进行了小区的物业公司招标大会。今后,小区的秩序维护、安全保障、卫生等都会交给物业公司进行,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更好地服务小区居民。
西溪街道
老小区引入物业公司
近日,西溪街道文天社区进行了一次准物业招标会,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文天社区的马塍路11号和13号两个老小区,将成为西溪街道推进自管小组以来,首批引入物业公司的老小区。
上午9点半,招标大会在文天社区邻里之家举行,参会的既有3家参与招标的物业公司负责人、自管小组代表,也有闻讯前来的普通居民,街道民政科也派了工作人员前来记录、监督。
文天社区副主任张冠民首先介绍了马塍路11号和13号两个老小区的基本情况,并且展示了两个小区自管小组的社区社会组织备案证。随后,他当众将三家物业公司标书的封条撕开,交给两个小区资管小组,由他们进行审核。
由于招标会是在工作日举行的,自管小组里的年轻人要上班来不了,参会的都是年龄较大的大伯大妈。对于他们来说,参加招标会可是头一遭,而且还要帮两个小区600余户居民选物业公司,压力不小。为了不辜负大家的信任,他们格外认真,手指着标书,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下读。
“这家公司我以前听说过,感觉应该可以。”一位大妈说。
而一旁的大伯则有不同意见:“我觉得应该看注册资本。你们看,这家(注册资本)是1000万元的,另外两家都是200万元。1000万元的实力应该雄厚一些。”
经过一番谈论后,杭州义平物业管理公司顺利中标。如果招标结果顺利通过公示,从7月1日开始,义平物业就将正式进驻马塍路11号和13号两个老小区。
“我们主要是考虑到这家公司的价格合适,提供的服务也比较多,所以选择了它。”马塍路13号自管小组成员、81岁的徐宝娣说。
物业公司 在成本和服务间取得平衡
义平物业参加招标的是一位姓王的先生。“很高兴,压力也很大。”王先生坦承,“钱”是接下来最主要的问题。
义平物业的中标金额是按照每户每天1元钱来收自管费的,也就是说,每户居民一年要缴纳360多元的自管费。按照两个小区总共600余户居民来算,物业公司每年能收上来的金额约为22万元。
“现在招工的人力成本都比较大,比如你开出4000元的月薪,可以招到一个40岁左右的保安。但月薪如果是3000元左右,可能就只能招到一个50岁左右的保安了。我们既然是一家企业,肯定是希望有利润的,即便是微利也好。”王先生说,目前,他还不太好判断接手两个老小区是否能盈利,“做物业的都知道,物业费的缴纳比例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满意程度。所以我们回去要好好精打细算一番,在成本和为居民提供满意服务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王先生表示,除了一些应有的物业服务外,他们会考虑给马塍路11号和13号两个老小区配备有驾照、会挪车的安保。
“这两个小区我们都去看过,道路狭窄,私家车却很多。像是救护车、消防车这些比较大型的车辆,有时很难开进小区。所以以后,如果有车子停的位置有可能会挡路的话,车主可以把钥匙给我们保安,一旦需要挪车,可以由保安来负责。”王先生说。
社区 三个月试用期,关键在服务
对于引入物业公司来负责小区管理,居民是什么看法呢?本月,文天社区曾对两个小区的居民进行了上门走访,征求大家对《“我的家园”居民自管自治公约》以及《告居民书》的态度。统计显示,两个小区共有489户居民表示支持,119户弃权,1户反对。
物业公司入驻老小区
已经到“不推不行”程度了
文天社区是西溪街道推进物业公司入驻老小区比较快的社区。张冠民说,这是因为已经到了“不推不行”的程度了。
以马塍路13号为例,之前小区有4个保安,都是公益性岗位,负责早中晚的轮班。今年,受到政策调整影响,公益性岗位“只出不进”,2位保安退休后,小区里只剩下2人,根本忙不过来。
如果招募新的保安,工资需要居民共同承担,由于之前大家的认识尚未统一,社区临时找了两位退休人员充当义务保安,并给予一定的补贴。
“他们年纪毕竟大了,接下来就是高温天了,身体恐怕会吃不消。所以,如果不引进物业公司,别的不说,光是小区的基本安全都难以保障。”张冠民说。
物业入驻的前三月不收费
得到认可后再补缴
当然,对于马塍路11号和13号的大部分居民来说,几乎一辈子都没缴过物业费,一开始缴,大家难免会有些不习惯。文天社区与物业公司就此约定:物业入驻的前三月不收费。
当然,不收费的意思并不是免费,三个月后,社区将征求居民的意见,如果大家认可了物业公司的工作,确定继续做下去,那么大家需要补缴这三个月的物业费。如果大家觉得物业公司的工作不到位,不再合作下去了,那么这三个月的物业费就不用缴了。
“我给物业公司提出的要求是,要把事情做到居民们的心里去。”张冠民说,马塍路11号和13号老年人特别多,光是马塍路13号,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80多位。文三路农贸市场与马塍路13号只有二三十米的路,但对于不少老人来说,下楼去买个菜都很费劲,“我觉得,如果物业能把帮老人买菜、买药这件事做好,大家肯定会认可他们的。”张冠民说。
“我们这儿的人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真做得好,缴费比例肯定不用担心。”徐宝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