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条道路进入收尾冲刺阶段,杭州亚运村片区立体交通网络即将成型
导语
为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这几天,萧宏集团项目负责人郑建化忙得不可开交。一大早,他就来到奔竞大道巡查:“奔竞大道(鸿宁路—纬五路)工程已全部完成,进行预验收之前,我们还要做好进一步的检查工作。”
目前,杭州亚运村片区奔竞大道、民祥路、环路等道路主体以及综合管廊已基本完成建设,为后续预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亚运筹办工作已进入冲刺决战阶段,市政路网建设等攻坚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亚运会前,亚运村片区道路畅达度、舒适度、美观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不断加速完善城市路网建设,全力保障亚运村片区道路畅行,为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隧道“遇上”管廊
穿插作业难度大
奔竞大道是钱江世纪城区域的主干道,也是进入亚运村的必经之路。萧宏集团承建的奔竞大道(鸿宁路—纬五路)工程,包括隧道管廊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等施工内容。
“施工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不少难题。” 郑建化说,在开挖隧道的同时,还要负责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极大增加了在工作面狭小的隧道内进行工序穿插作业的难度。
奔竞大道(鸿宁路—纬五路)全长1008.5米,管廊结构全长942.409米,隧道结构全长796.5米,管廊和隧道的走向十分复杂。“一段是两侧分离式的,一段是紧紧贴牢的,还有一段是上下结构的。”郑建化指着施工图纸介绍,在靠近鸿宁路的起始位置,管廊位于隧道两侧,前行至487米处,管廊和隧道逐渐并拢,再前行至664米处,管廊位于隧道上方,施工难度极大。
“难度大、工期紧,隧道及管廊结构工程按照变形缝、施工缝划分成31个和52个节段,以便两个通道能同步进行区间施工。”郑建化说,为满足工期要求,项目部在开工前还积极与隧道、管廊设计单位沟通、协调,优化设计方案,减少隧道施工对管廊建设的影响,确保管廊工期节点。
另一方面,奔竞大道(鸿宁路—纬五路)工程还涉及桥梁施工,“工程多个工序要推进施工,特别考验现场负责人的协调管理能力,施工高峰时期,一天要用20多台吊机。”郑建化把手指挪到图纸桥梁位置,“后解放河桥和内河桥这两座桥,跨度大、自重大,而且施工场地复杂、狭小,可以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吊装难度非常大。”
内河桥下部结构还有部分直接支撑于下方奔竞大道隧道结构上,“这对结构的稳定程度要求更高了。”
就在前不久,通过2个多月24小时昼夜兼程、连续奋战,最难攻克的两大难题顺利按照节点完成。亚运市运保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工程是亚运村建设的重要硬件支撑,项目的建成有利于实现亚运村地面至地下交通的有机串联,缓解交通压力,保障亚运会的顺利召开。
上穿地铁6号线
最近距离仅2米
亚运村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一期)另一条道路民祥路(平澜路—环路),近期也在紧锣密鼓施工中—— 一条集管廊结构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5G合杆基础工程等于一体的市政道路“呼之欲出”。
该项目工程起点为平澜路,自西向东分别与经五路、宁二路、经八路、奔竞大道、经九路、经十路、经十一路、皓月路、环路平交,总长1380米。“目前,管廊主体结构雨污水管道全部施工完成,道路还剩沥青摊铺。”萧宏集团项目负责人姚钱明说。
民祥路施工,难度也不小。
“管廊开挖深度大,最深基坑开挖深度达15米,防护要求比较高,此外,第二舱管廊处下方还有正在运行的地铁6号线,原坑底加固底离盾构顶只有2米距离。”姚钱明表示,为了加固地基,减少对地铁运行的影响,工程采取了更安全的MJS工法桩,取代了原设计的三轴搅拌桩。
民祥路工程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受疫情影响,管廊安装材料进场迟缓,除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外,我们全力以赴抓进度,确保按计划完成目标任务。”姚钱明说。
除了民祥路外,亚运村环路(民祥路—鸿宁路)也是亚运村片区城市主干路网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运村环路工程需下穿鸿宁路,这条主干道路车流量和人流量都非常大,地下各类管线、光缆分布复杂,沿线铁路、公路、建筑、河流等障碍物众多。
“项目如果采用传统的‘明挖现浇’法施工,必将带来交通拥堵、工期拖延等问题,影响周边市民出行。”萧宏集团项目负责人周建刚介绍,为此,经过各单位多方比对,最终决定采用矩形顶管施工法穿越该地段,“顶管施工不但不影响鸿宁路的通行,还将解决路面沉降等问题,确保施工安全”。
从传统管廊施工把马路“开膛”到由现在顶管推进的“微创”,环路项目在不声不响中于地下悄然推进。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这些项目建成后,亚运村片区的交通将实现区域范围内的联网成片,为亚运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也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有力保障。“通过亚运兴城,杭州正在加速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能级。”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与亚运一起共同承载使命,强化交通路网保障,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形成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综合承载力。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