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杭州楼市 > 城市新闻  

萧山:戴村不是村 跃变智造城

2022-08-01 08:55 来源: 浙江日报 / 记者: / 编辑: 吴洵非

导语

从共建共治共享到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服务“两个先行”大局,戴村正在上演一场生动的镇域实践。

W020220801359563301478.png

  小城镇新貌 沈伟春 摄

  这个夏季,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佛山村很“热”。

  开业仅两个多月的云山峡谷漂流,月均接待游客达到1.5万人。“杭州及周边来的游客特别多,光是每天的停车费,村集体都能收2000多元。”这让佛山村党总支书记钟望达十分欣喜。

  佛山之“热”,折射的是戴村之先。

  在“两个先行”新征程上,戴村的“初速度”不一般。凭借着前两年超常规的项目布局,如漂流、滑翔伞、空中秋千等项目,戴村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地。随着时代大道一路向南,戴村步入了杭州主城区30分钟交通圈,文旅体旅融合项目以及商住小区、学校等公共配套加速扩点连面。用戴村人的话说:戴村不是村,正在跃变一片城。

  事实上,戴村这股“初速度”,也不止于美丽经济和城镇面貌的转变。从共建共治共享到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服务“两个先行”大局,戴村正在上演一场生动的镇域实践。

W020220801359563357267.png

  “映山红”乡村共富党建联盟成立

  打通供需链

  “映山红”联盟助农促增收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持续推动农民增收,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戴村镇下辖22个行政村、1个社区,全镇62.8平方公里有三分之二是山林,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如何带动乡村增收?

  戴村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映山红”乡村共富党建联盟。

  7月11日,在大石盖村的“映山红”服务中心,三五个妇女正在麻利地打包蔬菜,有辣椒、玉米、小番茄、茄子等,都是应季货。这些即将“进城”的蔬菜,1小时前还长在地里,是村民刚摘了送来的。

  “城里人喜欢新鲜、优质的蔬菜,我们就负责收集、供货。”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笑着说,“现在,我们可是村里的‘红人’,村民都盼着我们去收菜,很多老伯老太再也不用踩着小三轮,去路边菜场坐一天了。”

  城里有需求、村里有产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党建联盟的作用就是架梁搭桥,建立一个双向互通的销售渠道,逐步打造联盟经济体,最终目的是助农增收。

  “映山红”乡村共富党建联盟成立于今年3月,先期覆盖佛山、大石盖、张家弄、尖山下、枫桥5个村。短短4个月,党建联盟已累计销售佛山白茶、大石盖应季果蔬、张家弄干菜、尖山下小笋干、枫桥大头菜干等各类特色农产品7600余斤,带动村民增收116.54万元。

  为何成效如此显著?答案藏在“映山红”3个字里。

  熟悉戴村的人都知道,映山红算得上是这里的“镇花”。每年春天,云石群山上大片映山红如火似霞,总会成为朋友圈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近几年,因频繁遭遇“盗花贼”,村民自发组织巡山,衍生出一支“护花队”。

  借着全民护花的热情,戴村镇在党建引领下,开展了一场乡村治理的数字化实验,取名“映山红计划”。该镇发动村社盘活村里的闲置空地,鼓励村民打造美丽菜园,并用区块链技术为村民画像,以贡献论收益。渐渐地,村民有了主人翁意识,开始像保护映山红一样保护村庄。

  “映山红”乡村共富党建联盟,就是在村民高度自治的基础上,从治理端延伸到发展端的。

  每个村都会在党员中选出一两个熟悉村情、信用靠前的“村团长”做好农产品的品控,再统一向“映山红”服务中心供货。负责销售的,正是美丽菜园的发起者之一——杭州映山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它与3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建立党建联盟,只是戴村迈出的第一步。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说,接下来,要让“映山红”从一朵两朵开到漫山遍野。

  供需两端再延伸。供给端,将从5个村逐步扩展到戴村全镇、周边乡镇,乃至浙江省山区26县。需求端,将与平台合作,推动订单式购销,大力开拓城市市场,6月戴村镇与上城区望江街道成立“望戴联盟”,开启了未来社区和美丽乡村的跨区域合作;7月又与中国邮政萧山分公司结为盟友,将开设一条“映山红”展销专线。

  业务范围再拓展。除农产品销售外,党建联盟还积极挖掘各村资源禀赋,利用红色展馆、智慧农创园、特色民宿等打造红色研学、亲子休闲、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通过“游侠客”、携程旅游等平台把游客引进来,目前已带动餐饮住宿、农产品消费等百余万元。

W020220801359563774673.png

  云锦民宿

  立体式抱团

  美丽经济谋划“一盘棋”

  送农产品“进城”,引游客“进村”,都是戴村以生态谋发展的探索实践。事实证明,这条路子走对了。不过,戴村还想把它走得更宽。

  在钟望达的案头,放着一本厚厚的规划书,里面是佛山村与周边6个村的抱团共富项目——一个旅拍基地和一个综合商业街区,占地面积近10亩,总投资约3000万元,预计10月开工,两年后建成。

  参与这个项目的,都是云山片区的经济相对薄弱村,年经营性收入不到100万元。7个村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佛山村出地、其他6个村出钱,再加上镇里的配套资金、运营方的投资款,共同推动项目落地。

  “村村抱团”的做法,是为了把资源整合起来,集中力量干大事。据悉,这也是戴村目前最大的“村村抱团”项目,建成投运后,7个村每年总共将获得保底100万元的收益,净利润170万元以上部分,7个村与运营公司按照六四分成。

  放眼全镇,抱团发展的思路已经在更大的蓝图上铺开。

  今年,戴村镇建立起一个镇级共富项目库,把各村拟建、在建、已完成的项目都纳入到一个盘子里统筹谋划,目前已有14个项目入库。盘点项目库,全是闲置资产盘活项目,也全都与发展生态旅游有关。其中,佛山村的云山峡谷漂流项目、三清园的户外运动项目等还列入了区级共富项目库。

  其实,发展生态旅游,戴村已经打出了郊野运动特色品牌。近年来,该镇接连招引了10个体旅文旅休闲项目,云山峡谷漂流、云石滑翔伞、高空秋千等项目人气火爆。

  建设共富项目库的作用,就是迭代布局、深化组团,让项目与项目抱团,串点成线、串线成面,畅通“美丽经济”的转化通道。

  以佛山的抱团共富项目为例,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项目。一方面,它和云山峡谷漂流都在一个村里,相距并不远,可与之形成联动效应,还可弥补其季节性的短板,为村集体带来持续性收入;另一方面,它也将填补戴村郊野运动小镇在高端餐饮、住宿,以及室内游玩项目等方面的配套空白。

  拥有如此多的优质项目,戴村自然也就成了萧山区“镇镇抱团”的种子选手。

  前不久,萧山区“三彩小镇”美丽城镇集群入选2022年浙江省美丽城镇集群化典型案例培育名单。“三彩小镇”的建设主体,就是戴村镇、河上镇、楼塔镇三镇。在建设中,三镇将打破“各美其美”的界线,按照一体化、系统性、互补性的理念联动发展,打造山水共连的旅游整体片区,共同构建辐射杭州都市圈的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联盟。

W020220801359564143907.png

  山地自行车比赛

  创新促发展

  产城融合集聚新动能

  在共同富裕的全景作战图上,戴村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加快小城镇能级提升,增强自身在萧山南部的影响力、引领力。

  走进杭州鄂达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一条条精密零部件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这里生产的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供给德国博世、三花智控等知名品牌。

  鄂达科技规模不大,发展却很快。2020年产值达8000万元,2021年增长到1.5亿元,今年有望达到2.2亿元。今年年初,该公司还成功入选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谈及原因,董事长张少特说,近年来,公司每年坚持投入约3000万元进行技改,还与清华大学等高校成立了研发中心,持续用先进设备和人才赋能公司发展。今年,又与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签约合作,双方将共同建设数字工厂。

  鄂达科技的跃变,不是一家企业的蝶变故事,而是戴村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赶超故事。

  今年1-6月,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戴村经济仍实现了稳进提质: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规上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35%,工业投资完成全年目标的72.4%。

  数据背后,体现了戴村经济的韧劲和后劲。而这两个“劲”,主要来自戴村坚持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大力实施以产兴城、以城促产。

W020220801359564525800.png

  美丽乡村

  以产兴城,戴村破立并举,打造数字智造新引擎。

  早在时代大道开建时,戴村就提前做了产业规划,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盘活存量土地1600亩、收储存量厂房10万平方米,在高架东侧重点打造了V智造产业社区,成功引入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40余家创新企业,集聚数字产业人才近千名。

  先行一步的戴村,接连迎来新机遇。V智造产业社区先是被纳入三江创智新城,后来又成为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的启动区块之一。锚定数字智造、科技创新、企业总部的产业导向,戴村深度参与三江创智新城兵团化会战,着力完善要素保障,推动优质项目落地投产。眼下,浙报融媒体产业园、恒鼎建设集团总部等项目已相继落户。

  以城促产,戴村聚焦人的需求加速提能。

  打造数字智造新引擎,离不开高端资源、人才等要素的集聚。在戴村,与产业规划同步先行的,还有城市规划——

  交通层面,戴村配合时代大道南延工程,全面提升校前大道、恒达路等工业园区道路,对戴临路、戴兴路等集镇道路进行拓宽、延伸、裁弯取直,进一步拉大城镇框架,畅通内外交通。

  配套层面,占地231亩、总投资9亿元的国际名校威雅实验学校建成并开学;德信、金地等楼盘刷新城镇“封面”,4100套住宅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生态、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协调共生,戴村正依托自身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产城人文融合的赶超发展之路,也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一场生动的镇域探索。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