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01_attpic_brief.jpg

  “以后夜走可以来嘉兴植物园了。”昨天,网友“木鱼”在朋友圈里晒出了属于嘉兴植物园的九宫格。随着气温回落,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门,享受身边公园的福利。

  记者昨天从嘉兴市建委园林市政局了解到,嘉兴植物园经过三期建设和“海绵城市”改造,功能区日益丰富,同时加装了路灯并覆盖了WiFi信号,给市民游玩带来更多的便利。  

  功能不断完善

  网友“木鱼”常带着孩子到嘉兴植物园游玩,但以前没有路灯的时候,她觉得这里并不适合晚上散步,“前几天听朋友说路灯已经装好了,就来实地看看,真的没让我们失望。”

  确实如此,记者了解到,嘉兴植物园总面积约1200亩,园区内已经形成了虹越园艺、色叶林带、特色植物分类园、盲人园等功能区,内部水系发达,水域面积接近15%。整个园区是开放式的,市民白天或晚上均可进入,由此也对植物园提出了更多要求。

  “以前园区里是没有路灯的,市民晚上入园有诸多不便,所以三期建设中特意增加了路灯。”嘉兴植物园相关负责人范丽燕介绍。记者昨天实地感受了一番,发现目前园区内的主路和大部分支路都安装了路灯,据悉,7米高的路灯有139套,3米高的有178套。

  在园区里还有一个“隐藏菜单”——那就是WiFi,走进园区即可打开手机搜索,免费使用无线网络“I-JiaXing”。

  覆盖WiFi信号,难道是为了方便市民在公园里做“低头族”?范丽燕指了指树木下方的铭牌介绍,这是为了方便大家扫码学习园林知识。记者试了一下,随机扫了路边一棵“光皮梾木”树下的二维码铭牌,出现的页面上详细介绍了这棵树的名字、形态、习性、观赏特性及用途等内容,可以学到不少知识。

  牡丹园是亮点

  嘉兴植物园三期建设的亮点,当属牡丹园的建成。

  “我们植物园采用的是分期建设,以前大部分片林的开发是先乔木后地被植物,继而出现了整体性不强的缺陷。”范丽燕说,吸取以往经验,牡丹园的建设是总体规划布局,从乔木到灌木,再到草本植物,已经全部涵盖,“也就是说短期内已经不需要再去‘动’它了,等几十年之后,植物长得密集了再进行修整即可。”

  虽然眼下不是牡丹开花的季节,但丝毫不影响人们欣赏牡丹园的美景。从牡丹园东侧拾级而上,视线所及皆是景,这里收集了烟绒紫、赵粉、春柳、雪莲等华东地区适合生长的30多种牡丹和芍药品种,还有各种常绿植物的映衬,让非花期的牡丹园也看点十足。

  为什么牡丹园里会有芍药?据悉,每年的4月至5月份是牡丹的花期,为了延长花期和增加观赏性,考虑到芍药的花期和形态与牡丹有点相似,所以两种种在一起。  

  引入“海绵”理念

  由于园区内的部分区域缺少排水沟和坡地植被层,嘉兴植物园还启动了“海绵城市”改造,引入低影响开发设施,以期更好地利用这片“天然海绵”。

  在月季园的南面,是一块未开发的片林区,周围的坡度比较陡,“现在错落地堆放了一些景石,既能增加景观,又能防止水土的进一步流失。”范丽燕带着记者走到这里,现场景石已经根据地形和树木种植情况,自由组合铺设完成,靠近园路的植草浅沟也已经修建完成,后续还会在景石周边种植一些地被植物,减缓雨水径流。同时,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河岸边,还新打了木桩,做成生态驳岸。

  除此之外,园区内还建设了3个大型雨水花园。以前,纺工路、长水路上的雨水排放口收集的雨水是直接排入嘉兴植物园旁边的万兴桥港的。在本次改造中,纺工路、长水路上4个雨水排放口处建设了雨水花园,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具体来说,雨水通过管道首先被输送到植物园里的雨水花园前塘,在这里沉淀,然后通过渗透堰进入主塘,经过主塘里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净化后排入河道。”

  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上来理解,公园绿地长满了各种植物,雨水可以自然径流和蒸发,这就是一块天然的透水下垫面。在公园绿地的建设中做“+海绵”的文章,就是发挥植物根系减缓雨水径流和对雨水进行净化的作用,也能起到增加景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