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晓琳 通讯员 孙力)近日,《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下称《通知》)公布,“朱彝尊传说”等51 个项目列为第六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海宁大纛旗等7个项目列入该名录。

  记者通过梳理看到,公布的名录涉及到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方方面面,包含2项民间文学,1项传统音乐,1项传统舞蹈,6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传统美术,27项传统技艺,7项传统医药,8项民俗。

  据了解,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自2018年9月开始申报,海宁市文化馆经过筛选,于11月初向上级部门提交申报。从海宁申报的内容来看,既涵盖反映海宁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涉及海宁百姓的生活习俗。比如大纛旗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的表演艺术,钱塘江捕捞技艺展现老百姓生活的技艺,豆瓣酱、米醋、糕点制作技艺演绎着舌尖上的美味……值得关注的是,马桥朱氏中医妇科作为医药界代表被列入名录当中。

微信图片_20190213122631.png

  【大纛旗】

图片1.jpg

  (部门供图)

  大纛旗是海宁许村翁埠一带农村传统的汉族民俗表演艺术,始于清道光时期,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一种风俗,古代军队里的大旗,与正方形帅字旗、长方形三军令旗一样都是表示元帅及大本营所在地的。上有飘带,可作行进及列阵表演。

  大纛旗的主杆是由一根10米左右的毛竹加一面大旗组成,旗杆的顶上装有四根粗绳,整个重量有50斤左右。表演的时候一人托举大旗,四人分别拉住连着大纛旗的绳子以确保安全。

  大纛旗是庙会必不可少的表演节目之一,展现了江南水乡地区百姓的威武强壮,也为庙会活动增添了一项喜庆活动,深受当地百姓的喜欢。

  【豆瓣酱制作技艺】

MG2A4503.JPG

  (部门供图)

  豆瓣酱是江南地区百姓家必备的一种调料,既可以作为做菜的调料,也可以直接食用。而且豆瓣酱的制作技艺相对简单,在过去每户人家都会自己制作豆瓣酱。随着社会发展,百姓生活的改善,民间豆瓣酱制作逐步的消失,取而代之是工厂化的生产。

  豆瓣酱制作技艺一直延续古法制作,民间制作豆瓣酱技艺一直流传至今。现存大批量制作豆瓣酱的光明蔬菜有限公司其制作技艺源于1869年创办的万同酱园,其传承人杨健康于1992年拜葛正荣(1944—)为师,学习古法豆瓣酱制作技艺,现带有2位传承人,使豆瓣酱制作技艺保存至今。

  豆瓣酱制作技艺展示了前人豆瓣酱制作技艺展示前人劳作生活的场景,以此同时,为考证江南地区的日常生活与劳作提供了参考。

  【钱塘江捕捞技艺】

微信图片_20190213122954.jpg

  (方炳华 摄)

  海宁自古鱼米之乡,境内水道遍布,人们逐水而居,靠水而生。捕捞技艺也随着先民的传承一直保留下来。钱塘江在海宁境内70多公里,人们利用潮汛和各种工具,从钱塘江中获取相依的食物和资源。

  其捕捞技艺有抢潮头鱼、张网捕鳗苗、环网捕虾、拖网捕鱼、提网捕鱼等捕捞技艺。抢潮头鱼是最原始的一种捕捞技艺,渔民趁着钱塘江涨潮时,跑在潮水前面,看准潮水中的鱼跃出水面的的一刻用网抄住鱼,随着潮水逐浪捕鱼。张网捕鳗苗是钱塘江边一项重要的捕捞作业,每到每年三四月份时候,鳗鱼苗随着潮汛进入钱塘江,渔民在岸边根据潮汛进行张网捕捉鳗鱼苗。

  海宁的钱塘江捕捞技艺有多达几十种,主要有即张簖捕捞、横帘捕鱼、虾簖头捕虾、丝网捕鱼、百脚笼捕鱼、过江笼子捕鱼、拖网捕鱼、桥洞捕鱼虾、蟹筝捕蟹、环网捕蚕白虾、抄网捕虾和鱼、夹网捕鱼、箍索罩鱼、扳罾捕鱼、钓甲鱼、张网捕鳗苗、拉滚钓捕鱼、蟮笼捕黄鳝等捕捞技艺。

  钱塘江捕捞技艺展现了先民的古老智慧,是与海宁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淡水捕捞作为渔民生存必备技艺,长期是渔民谋生的手段。

  【裕丰米醋制作技艺】

微信图片_20190213123145.jpg

  (张鉴平 摄)

  裕丰米醋是海宁及嘉兴地区民间饮食重要的调料之一,最初是由创建于1836年的“徐裕丰酱园”所制,新中国成立后改制成为海宁酿造厂,改革开放后又重新恢复“裕丰”。但无论如何改变,其米醋酿制技艺一直延续最原始的制作方法,自然发酵、纯手工娘造。

  裕丰米醋的原料就只有大米,通过浸泡、蒸煮、自然糖化、发酵最后压榨过滤,高温灭菌,灌装。裕丰米醋制作过程分为:选米浸泡、蒸煮、入缸糖化、发酵、压榨过滤、高温灭菌和灌装等步骤。裕丰米醋最大的特点就是穿手工、自然发酵,而且发酵时间长,发酵期间每天需要翻缸,发酵时间基本在3-4个月时间。

  裕丰米醋作为饮食必不可少一种调料,在杭嘉湖地区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也是百姓在选择醋类产品的首选。由于裕丰米醋一直保留了最开始阶段的制作工艺,能够全面的反映当时人民劳作生活的场景。

  【朱万昌糕点制作技艺】

IMG_20181026_101232.jpg

  (部门供图)

  朱万昌百果麻饼源于1871年盐官马万兴创办的糕饼兼点心店,后称“万昌茶食号”。由于选料讲究,用料精细,配制独特,做工考究,近百种糕点早成传统,自成一家,昔有“北(硖石)有天益兴,南(盐官)有朱万昌”糕饼之说。但“天益兴”因体制转换,早已不存在了,朱万昌仍以精制糕饼应市。

  清朝年间,乾隆帝数度巡访海宁之际,有一次因路途劳顿,食不甘味,吃了万昌的砂仁糕后,胃口大开,砂仁糕对消化不良略有积滞的患者,具有理气、开胃、消食的药理作用,乾隆对此大加赞赏。古盐官作为海宁县府所在地,又靠钱塘江,自古就经贸发达,南北往来客商都要经过盐官,各种行业在此聚集。普通工人为节约时间,时常将百果麻饼作为食粮随身携带。更有来往商贾将百果麻饼作为地方特色点心,将之带往江浙一带。

  百果大麻饼分为毛边麻饼、光边麻饼两种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顾客。毛边麻饼个型较小,价钿便宜,适合普通老百姓填饱肚皮之点心;光边麻饼制作考究,馅料丰富,最大的可做到十七、八斤重。

  【马桥朱氏中医妇科】

504913491350252534.jpg

  (部门供图)

  马桥朱氏中医妇科地处海宁马桥,始于十八世纪末代,源于现海宁市石路乡沈家宋幼帆传承,后经已故海宁市名中医朱博云(朱八官)老先生在原海宁市马桥乡成立了马桥中西医联合诊所设置特色专科妇科。历经几代传承,已有150余年的历史。

  朱氏中医妇科的发展,除在原体系中不断进步,在杭嘉湖当地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医生,其中第三代传人朱庭舫继续发扬了老先生的传统中医疗法并运用现代医学结合,在妇科杂症及不孕不育症的治疗上具有独到之处。

  年门诊量10万余人,年手术量500余人。全国各地患者慕名前来门诊、住院治疗,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被誉为“送子医院”。

  【硖石灯会】

2002年梅园公园灯展精选之1[摄影方炳华].jpg

  (2002年梅园公园灯展 方炳华摄)

  灯会,又曰灯市,俗称迎灯,也可以叫灯节。海宁元宵前后的硖石灯会活动,始于唐代而盛于南宋,素有“江南第一灯会”的美誉。硖石灯会主要有迎灯和灯展两大形式,每五年举办一次大型迎灯活动,中间年份每年举办两次常规灯展活动。石灯会与海宁民俗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当天家人团聚、吃汤圆、聚餐;夜晚,则有盛大灯会。

  硖石灯会自清末民初至今,一直是浙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民俗活动,每次大型灯会活动周边县市的市民都赶来赏灯。每年元宵、中秋两次灯会活动是灯彩系列的全面展示、灯彩创意和艺术造诣的全面展示、灯彩制作手艺的全面展示,也是灯彩艺人们接受赞誉的机会。

  硖石灯会初为群众自发组织,至清康熙年间,则由民间行会组织参与筹备协调,乾隆年间形成了演灯、顺灯乃至斗灯的习俗。自清末开始,硖石灯彩向大型灯发展。建国后,时常有小型的灯展活动,群众自发参与观看,每隔一定周期举办大型迎灯活动。

  《通知》要求,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抓紧制订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责任,落实保护措施,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