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正衣冠、诵读家训、描红习字……昨天上午,滨江区长河街道“崇实国学馆”开馆,12位穿着汉服的小学童在先生的指引下,上了第一堂国学课。

  接下来,他们将在本学期至暑假期间,接受约15个课时的国学、国艺、礼仪、家风等传统文化的学习,开启长河耕读文化寻源之旅。

  崇实国学馆在槐河西侧,天官社区小桥弄1号,是一个砖木结构的建筑,院落里铺着石板,古色古香。以前,这里是“小桥弄地方银行”,因为建于民国,因此也叫做“民国银行”。

  槐河两岸,有不少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青瓦白墙,庄严又气派。而当时很热闹的槐街(也叫“横街”),就依槐河设街,沿槐河成市。 

  问及当年的“民国银行”,不少土生土长的“老滨江”还有印象。

  80岁的傅水生回忆,“当年,集镇的蔬菜、货物要运到江北,都要经过槐河,所以商户们常常聚集于此。槐河两岸就这样热闹了起来,渐渐开起了烟草店、茶馆、银行……”

  槐河昔日的这种热闹,37岁的沈红也记得清楚。

  上周二,她重回长河老街,发了一条朋友圈:“走在路上,脑海浮现的都是小时候跟着爸妈在这里做生意的画面,虽然有很多变化,但还是能轻易地找到之前的记忆。”

  “当时我们叫它‘生意一条街’。”沈红说,她6岁时,每个周末的早上5点钟,就要坐着爸爸妈妈的三轮车出门了,车上装着臭豆腐、嫩豆腐等各种豆制品。

  “那时,在街上做各种生意的都有,大多是蔬菜。像我们这样踩着三轮车卖豆腐的,已经算是先进的了,很多人都还是肩挑手扛的呢。” 

  虽然现在的长河老街,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但保存完好的青砖、黛瓦、木门牌,依然记载着这座古镇的历史。

  今年,滨江要进行小城镇综合整治,长河老街也要换“新颜”,“民国银行”变国学馆,就是整治的一部分。接下来,在留住“乡愁”的同时,一条更加整洁、好看的老街,将要和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