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楼市快报 > 国内楼市  

上海新晋网红徐家汇书院一座难求,这些家门口的“城市书房”也值得一去

2023-02-04 21:48 来源: 上观新闻 / 记者: / 编辑: 姚曹洁

  去年末,15家全新的城市书房在闵行落成。至此,30家“小而美”的城市书房已遍布闵行全域,全区实现14个街镇、工业区全覆盖。市民走上几步,就可以在家门口享受有温度、有情怀的公共阅读服务。

  事实上,能享受到类似的公共阅读服务的区域不仅有闵行。在徐汇、在浦东、在嘉定,不同层级的公共阅读空间次第落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这些新落成的公共阅读空间有哪些新特点,实现了哪些新探索、新突破?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术联盟(文科)成员汤诚带来他的研究成果。
  宋代黄庭坚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这是从反面鞭策不读书之人。真正读书之人,无需鞭策,因为有内在正向激励,读书之趣、之乐、之益,了然于胸,存乎一心。漫卷诗书喜欲狂,带来情绪愉悦;腹有诗书气自华,塑造精神气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拓展格局境界。读书能览江、海、山、川;读书能通天、地、人、神;读书能见性、情、知、趣。无怪有人言,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人人都说读书好,却非人人都能静静读书。欲解不能读书之困,须有能读书之所。能读书的场所,无家人来回走动之声,无外物聒噪干扰,有朋辈凝神思索的眼神,有少年郎不负韶华的身影,在静谧专注之中,能和他人形成静心阅读的默契。在此场所走神、发呆、偷懒、溜号,都成让人羞惭之事。

  如珍珠般镶嵌于上海都市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便是这样的所在。这些空间或分布于林立的高楼之间,或镶嵌于居民社区之内,或在黄浦江边,或在苏州河畔。日月旋转,昼夜更替,它们时而恬淡悠长,时而光华满目,为都市褪去浮华,为市民增添温润。无数市民如飞火流星,围绕它们聚散来往,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点亮城市的文化灯塔。

  自从家门口有了这家书房再也不想搬走

  浦江之畔,陆家嘴的高楼大厦之间,隐藏着一幢简约几何结构的建筑物——“融书房”。三层白色的小洋楼没有围墙,室内和户外设有大片阅读区域。从阅读中回过头来,就能透过窗户看到高耸的上海中心。

  “融书房”由浦东新区陆家嘴图书馆二分部转型改建而来,于2018年4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古板而过时”的传统基层图书馆,一举更新为现代时尚的新型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也是全上海第一个以金融为特色的阅读空间。

  传统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升级,不止于硬件更新,更重要的是功能迭代。阅览和外借服务之外,“融书房”以组织读书会为特色,成为乐阅读、爱分享的人士碰撞思想、交流心灵的专属空间。

  读书会主题广泛,内容涵盖文史、科技、地理、艺术、财经等领域。嘉宾均为广受市民喜爱的作家或某一专业领域的学者,陈钢、刘诗昆、易中天、叶辛、郎朗等名家都曾前来交流。

  “融书房”不仅人文气息浓厚,科技感也十足。它推出网上预约送书上门服务,以互联网为平台,以线下借阅点为基础,打造集成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互联网技术、第三方征信、移动支付、第三方物流配送系统、RFID物联网技术等多个系统平台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平台。读者通过手机或其他终端即可登录平台,提交借阅申请。图书馆工作人员收到预约申请后,可通过指定物流,将图书配送到读者指定的地点。

  “融书房”以其颜值和内涵吸引了一众粉丝。年轻的女白领因为“融书房”专程在附近租房。不少人说自从有了这个家门口的书房和会客厅,再也不想搬走。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说,自己以前都是带外国朋友逛东方明珠和水族馆,如今都带他们来“融书房”听讲座,因为“这是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体现”。

  “融书房”是浦东图书馆的金融主题分馆。除此之外,浦东图书馆旗下还有科技、国际象棋、运动等10个主题分馆,万樱阁、沪东“来客厅”、傅雷故居等6个主题书房,颂韵有声书屋、红色文旅空间等主题阅读空间分布于浦东各地,以高质量的阅读服务和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让市民尽享阅读之美、阅读之乐。

  浦东图书馆5楼挑空区域的“空中花园”采用了露天敞开式设计,读者感到困乏时,可以去空中花园呼吸新鲜空气。

  打破物理空间限制把服务主动推送出去

  如果说“融书房”是上海存量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微更新后的蝶变,徐汇区“灯塔书房”则是区级公共文化机构联合多方社会力量进行增量供给的全新实践。

  瑞宁路99号,坐落着徐汇滨江“灯塔书房”。这栋白色房子结构简洁,屋角飞扬,与周边由工业仓库改建而成的美术馆群落相得益彰。进入其中,可看到带着电脑沉浸于工作的上班族,陪着孩子看绘本的年轻父母,到滨江散步的老年人,大汗淋漓到此歇脚的跑步者。透过宽敞的落地玻璃窗,浦江对岸的建筑天际线清晰可见。

  “灯塔书房”是徐汇区图书馆以“阅读+”的形式,将阅读服务嵌入城市毛细血管的创新之举。徐汇区图书馆一直受限于自身的馆舍面积,无法很好地为市民开展各类阅读服务,因此,考虑以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形式拓展服务范围,打破物理空间限制,把服务主动推送出去。

  一开始,徐汇区图书馆联合区域内的出版机构、书店、咖啡店、民间阅读组织成立了“汇悦读书香联盟”,将区域内的阅读力量有机整合在一起,为一些公共文化空间进行活动配送和阅读活动的指导扶持。

  “灯塔书房”从2019年开始进行点位建设,从原有的居委层面90多家自助图书室里进行筛选,充分考虑读者需求、空间大小、软硬件设施等因素。自2020年6月第一家“灯塔书房”在龙南佳苑公租房小区开设以来,目前已在全区开设20家“灯塔书房”,包含社区综合服务点、文旅融合服务点、楼宇商圈服务点和特殊人群服务点4种类型。位于徐家汇T站、衡复风貌馆、西岸水岸汇、枫林科创园的“灯塔书房”都已有几分网红打卡点的潜质。

  “灯塔书房”采取区文旅局、区图书馆、街道、社区、企业、设计团队、市民合作的形式。文旅局设置工作指标并提供一定经费。区图书馆负责跟有意向的合作方如街道、社区、企业洽谈,确定场地选址及在运营中各方应承担的责任义务。设计团队针对公共阅读空间所服务区域的受众群体进行调研,选定主题特色,做好整体设计、服务设计、装置设计等工作。在运维阶段,区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活动指导,而主要活动则由提供场地的合作方运作。在从筹备、建设到运营的整个过程中,各方的资源、优势、专业知识得以整合和最大化利用。

  尤为可贵的是,“灯塔书房”引入专业设计团队,全程参与整体设计、需求调研、阅读展演设计、工作坊设计、装置设计、平面设计、调研评估等各个环节。设计团队根据每个点位的空间位置、在地居民调研情况和空间定位,进行个性化设计布置。除了“灯塔书房”的主标识和主色调采用固定的设计元素以外,其余都是个性化设计。

  比如,乐山“灯塔书房”体现了触觉、听觉、视觉的通感联动,拓展了阅读的丰富性。龙南佳苑“灯塔书房”靠近上海植物园,在设计上突出植物主题,在形式上采用多维书盒以及电子阅读单等符合青年读者口味的创新设计。位于徐家汇商圈的T20“灯塔书房”通过“光盒作用”的互动设计,使得书房成为了解徐家汇的窗口。西岸美术馆“灯塔书房”的设计通过极简装置突出了阅读主题,并在空间安排上做到儿童友好。专业力量的介入保证了“灯塔书房”外观的高颜值、服务和活动的针对性以及评估的科学性。

  “灯塔书房”的持续多点布局,成为中心城区的文化驿站,让每一个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有了身边可感知的温暖处所。正如其名字一样,“灯塔书房”像一座座灯塔,照亮每一个爱看书的人,而每一个爱看书的人都是一座移动的灯塔,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孩子们在闵行城市书房浦江郊野馆选书。

  将公共阅读空间从新城延伸至乡村

  如果说,徐汇区“灯塔书房”以见缝插针的努力让中心城区的居民有了方便舒适的阅读场所,嘉定区的“我嘉书房”更是将公共阅读空间从新城延伸至乡村,成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新注脚。

  日前,上海市质量金奖颁奖仪式在上海城市规划馆举行。嘉定区图书馆以均等优质的“全域”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管理模式获2021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这是沪上公共图书馆行业获得的首个上海市质量金奖。能荣获该项荣誉,遍布城乡的“我嘉书房”功不可没。

  2016年,嘉定区在调研中发现,随着新城人口的快速导入,许多新建的大型居住社区虽然集聚了大量新居民,公共文化服务却一时间跟不上。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面临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环境、服务时长等方面的局限。现有的公共文化资源相对稀缺又难以在新建社区周边快速布点。为破解这一难题,也为了吸引更多优质社会资源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嘉书房”应运而生。

  2017年1月8日,首家“我嘉书房”——菊园·绿地天呈“我嘉书房”落成开放。该书房面积3000余平方米,藏书5000余册,设座席70余个,24小时开放。同时,书房纳入上海图书馆“一卡通”管理系统,自助服务技术使居民可自助办证、自助借还、自助使用。菊园·绿地天呈“我嘉书房”采取“政企合作、资源共享、文化增值、百姓受益”的社会化合作运营模式。该项目由嘉定区文旅局和菊园新区管理委员会主管,由菊园新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绿地嘉唐置业有限公司和嘉定区图书馆运营,由众多社会主体构成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管理。

  菊园·绿地天呈“我嘉书房”的成功尝试,形成了一整套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引入社会主体参与建设和服务,借助政企合作提升运营和效能。2017年9月,第二家“我嘉书房”正式开馆。2018年,新建24家“我嘉书房”被列入嘉定区政府实事项目推进建设。目前,已有30家“我嘉书房”投入运营,遍及嘉定区城乡所有12个街镇。

  “我嘉书房”自建立之初,就坚持标准化建设,注重制度先行,设立了一套层级分明、分工明确的管理模式。在“我嘉书房”的建设中,由嘉定区委宣传部总体指导,立足嘉定城市定位,确保项目“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建设方向。嘉定区文旅局负责牵头,各街镇协同推进,嘉定区图书馆、各街镇文体服务中心、社会力量共同落实项目建设工作和日常管理。

  目前,在嘉定区图书馆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我嘉书房”被纳入嘉定区文旅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并通过《“我嘉书房”运行管理规范》进行管理。该规范规定了“我嘉书房”的定义、职责、建设标准、服务资源、服务内容、服务效能、运行方式、管理模式、工作职责、管理要求、监督与考核、法律责任等内容。

  “我嘉书房”是嘉定区建设城乡公共文化全域服务空间的新探索。这一服务模式以社会化合作模式创新运营,将24小时自助图书室、社区文化空间、市民科创实践基地、志愿者自治基地、公益休闲区域等多元功能融为一体,提供时尚性、均等化、便捷性兼具的阅读服务,成为城乡居民的“知识加油站”,也以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了新城、郊区的活力和吸引力。

  “我嘉汽车书房”开到了汽车博物馆里。

  上述三个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案例,是上海以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缩影。

  略微不足的是,虽然上海现有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探索和实践异彩纷呈,但应该承认的是,很多社区周边依然缺乏此类空间,上海提升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布局的平衡性和均等性依然任重道远。因此,总结现有探索和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营建尽可能覆盖全市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体系,或许正当其时。

  营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体系,对城市发展、社会治理和市民生活均有现实意义——

  从城市发展而言,在城市建筑和外观同质化的时代,城市间的很大区别在于市民精神状态、认知水平和文化层次的高下,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市民的阅读高度决定市民的精神高度,市民的精神高度定义城市的精神高度。一座公共阅读空间随处可及、阅读蔚然成风的城市,必定是一座有精神内蕴的城市。

  从社会治理而言,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体系的营建,不可能由政府独立承担,必然是一个政府机构、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市民个人共同参与的过程。这在上述三个案例中都已得到证明。在设计公共阅读空间时,功能需求、方案设计、行动组织等环节都要发挥公众力量,在运营公共阅读空间时,活动组织和日常管理也离不开兴趣团体和志愿者的努力。营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体系,可以助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

  从市民生活而言,这些集学习阅览、讲座展览、艺术欣赏、亲子休闲、科创实践、志愿自治、社交娱乐等功能于一身,融知识性、文化性、实用性、共享性、便利性、时尚性为一体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就是市民喜闻乐见、频繁使用的“第三空间”和“家门口的书房”。对部分市民而言,狭窄的居住空间可能难以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独立的书房更是不可企及的梦想。家门口触手可及、随处可见的公共阅读空间,会成为他们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源泉。

  当前,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各区的建设如火如荼,若能在每个社区生活圈中都规划和嵌入这类空间,将有助于形成市级图书馆、区级图书馆、生活圈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三个层次构成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体系,让更多市民能方便地享用温馨舒适的阅读场所。

  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曾写道:“一个人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从某种意义而言,城市和母亲的相关性在于她们带给儿女的安全和温暖。

  也许我们能期待这样的场景:当你需要查点资料做研究,当你的孩子需要更为宽敞的桌子做作业,当你的爱人需要一个地方跟朋友聊聊天,当外卖小哥跑累了需要一个地方歇歇脚,当忘记带伞的上班族想找个地方避雨取暖,大家只需走上几分钟,就能在街角的不远处找到一座温暖的“灯塔”。这座“灯塔”不仅能够照亮大家的文化精神生活,还能以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之名,透出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温情与温馨。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住在杭州网",并保留"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