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楼市快报 > 国内楼市  

炒房客重返倒逼调控加码,热度不退深圳限购升级

2020-07-16 17:11 来源:北京日报 / 记者: / 编辑:周杭

导语

深圳加码限购的“靴子”昨天落地。限购新政中为深圳本地户籍设下了“落户满3年且社保满36个月”的购房门槛。此举在全国都少见,被评为“史上最严调控”。进入下半年已有杭州、宁波等多地面对楼市升温加码调控。业内分析,此类政策具有很强的风向标意义,预计今年下半年部分房价过热的城市依然以政策收紧为导向。

  深圳加码限购的“靴子”昨天落地。限购新政中为深圳本地户籍设下了“落户满3年且社保满36个月”的购房门槛。此举在全国都少见,被评为“史上最严调控”。进入下半年已有杭州、宁波等多地面对楼市升温加码调控。业内分析,此类政策具有很强的风向标意义,预计今年下半年部分房价过热的城市依然以政策收紧为导向。

  热度不退深圳限购升级

  诺德假日花园是深圳前海地区的“标杆”。但从疫情缓解后,主要户型价格水涨船高,动辄有一两百万元的涨幅。记者查询成交历史发现,去年7月该小区的成交均价还在9万元上下,但今年1月已经突破11万元,到今年五、六月则大多已在12万元、13万元左右。

  “周边其他小区看见这个小区涨价,也就跟着涨,带着价格一下子起来了。”一家中介门店经纪人说。中介小陈介绍,最近找他买房的人中,除了深圳本地的刚需,还有不少人是刚刚落户深圳,“这些人虽然落户在深圳,但根本不在深圳工作,买房纯为了投资。”

  一时间深圳楼市高烧不退。贝壳研究院披露,深圳上周(7月6日至7月12日)链家二手房成交量突破今年以来周度成交最高水平,二季度深圳二手房挂牌业主涨价次数占比超过50%,市场预期偏乐观。

  有意思的是,一周前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还对外发文称,关于深圳市即将出台房地产调控新政的不实传言被有意扩散,不负责任地催动楼市成交紧迫氛围,误导短期内二手房周网签数据环比上涨40.7%。

  除了在税费等方面有更高要求外,深圳限购新政还明确居民家庭、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须在本市落户满3年,且能提供购房之日前在本市连续缴纳36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方可购买商品住房。

  楼市降温治标也得治本

  在此之前,各地鲜有对本地户籍购房人要求社保和落户年限。当地经纪人向记者介绍,该新政除了把刚落户的购房人挡在门外,更通过税费、普通住房标准等政策,抑制价格上涨。

  “明确规定户籍人口必须落户满3年同时有社保缴纳记录才能购房,精准打击了上半年深圳落户炒房的现象。”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认为。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解读,此类政策出台是针对当前深圳楼市供求矛盾在增大的新情况,必须通过政策调控来缓解。

  深圳有望进入调整周期。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预计部分投资客很可能开始离场,7月至8月成交量开始快速萎缩,房价也将开始调整。“如果政策严格落地,预计深圳未来半年房价将开始一轮明显的下调。”他说。

  加码限购或许能快速见效,但楼市降温依然需要疏堵结合,深圳土地供应少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对此,深圳住建局介绍,将加大居住用地供应,今年计划供应居住用地3平方公里以上,比往年增长一倍以上,今后新增土地将主要用于公共住房建设;增加商品住房供应,今年新开工商品房1200万平方米,是往年600万平方米至800万平方米的近两倍。

  调控或陆续收紧打击炒房

  进入下半年,杭州、宁波等多地都在收紧调控,目的很明确:打击炒房。

  7月6日深夜,宁波楼市再出新政。最大变化是将限购区域从原先的140平方公里扩大至240平方公里。宁波市住建局解释,近段时间以来宁波市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偏热状态;土地市场方面,土拍竞争激烈,地价持续走高,溢价率持续攀升;房产市场方面,价格上涨预期增强,不少楼盘重现排队买房和“日光盘”现象。

  杭州近期也发文明确对高层次人才购房实施5年限售,并严格了“无房家庭”的认定条件。在外界看来,此举与上半年杭州房地产市场确有升温势头不无关系:上半年杭州新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加12%,增速在重点一二线城市中较大;链家二季度二手房成交均价同比上涨6.2%,同比涨幅居于重点城市前列。

  “深圳等地的做法至少说明今年的政策风向。”严跃进说,此类政策出台,目的就是要进一步促进市场的稳定,防范市场炒作。预计后续其他房价不稳定、上涨过快的城市,也可能会有政策出台。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