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杭州楼市 > 楼市新闻  

萧山人才新政25条有何突破?权威解读来了

2019-10-12 09:29 来源:浙江在线 / 记者:记者 张留 区委报道组 蔡卡特 通讯员 薛辰 / 编辑:张筱

导语

《萧山区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的若干意见》日前正式发布。

  浙江在线10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留 区委报道组 蔡卡特 通讯员 薛辰)杭州“人才生态37条”发布不久,萧山即推出了“人才新政25条”。

  萧山人才新政旨在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究竟有哪些突破?如何高质量推进创新强区战略实施?又如何因地制宜全面提升萧山人才竞争力?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就此专访了萧山区委人才办副主任韩赵炎。

  补齐引才差距

  大力储备更多青年人才

  今年1-8月,杭州人才净流入量达到14.09万人,同比增长超过100%。根据猎聘等第三方平台发布的数据,杭州人才净流入率稳居全国第一。

  韩赵炎介绍,当前萧山存在高层次人才总量和质量发展不均衡、重点平台的虹吸效应不明显、市场化引才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人才服务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健全等问题。“必须从政策入手,破解人才工作的‘痛点’‘难点’。”

  究竟“痛”在哪?记者梳理数据发现,相对于杭州来说,萧山目前每年引进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体量不大,未来有发展潜力的新生力量储备不足,人才年龄结构偏老化。

  “增强平台的自我造血功能和承载力,增强产业对人才的吸附作用,提升人才总量、结构和发展后劲,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政策力度,找准角度全力突破。”韩赵炎说,通过各种手段,储备更多青年人才,这能很好地解决萧山人才年龄结构偏老化、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

  此次,萧山新增“青年人才工程”,加大对博士、硕士等青年大学生的政策力度,力争到2022年,新引进集聚全球青年人才10万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2万名以上,博士研究生2000名以上,新扶持大学生创业企业200家。

  “同时,萧山在人才住房、子女就学、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保障水平比较薄弱,我们的人才新政还要从政府服务人才的能力上,跟上新形势的要求。”韩赵炎说。

  突出市场导向

  将年薪纳入人才认定体系

  环视全国,目前,各大城市开展人才工作时,大多还是依赖行政手段,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企业自主招引高端人才的积极性不高。“人才工作的改革有需要,‘萧山人才新政25条’要率先破解这个难点。”

  如何破?针对人力资源市场不够发达,对人才创新创业的扶持主要还是依靠财政直接资助等方面,萧山要依靠此次出台的新政探路,推进人才工作市场化。

  韩赵炎介绍,“萧山人才新政25条”更加注重导入市场元素,加快人才工作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体转变,将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比如,在优化人才评价机制上,萧山将人才年薪等体现市场价值的评价要素纳入人才分类认定评价体系,对年度纳税3000万元(含)以上的符合萧山重点产业导向的企业,根据纳税规模给予若干技术及管理的人才名额,可参照萧山区F类人才标准给予相应政策保障。

  同时,在加大对企业和中介引才奖励力度、降低企业用才成本、激活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支持人才项目成果转化、对投资人才项目的股权机构给予资金补助等方面,“萧山人才新政25条”都进行了明确或提升。

  结合发展需求

  招引制造和民生领域人才

  从全国各地不断发布的人才政策来看,比较偏重科技创新类人才个体,在引育符合当地重点产业人才、社会民生类人才方面比较薄弱。

  然而,一旦制造、金融、文创、教育、卫生、农业农村等领域专家型人才稀缺,就会严重制约经济社会民生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加大引育力度,提升制造领域、民生领域人才数量和质量,服务社会经济和民生事业发展。”

  韩赵炎介绍,萧山区教育局近几年引进了一名生物金牌教练黄云光,他培养了4名学生获全国总决赛2枚金牌、2枚银牌,最后都被清华大学录取,成效明显。“所以,我们这次出台的政策修订,特别加大了对教师、医生、农村实用人才等社会民生类人才的引育政策支持。”

  招引人才归根结底还是看城市的能级和人才生态环境。能否引进更多人才,最终要看能不能提升人才平台能级和优化人才服务,能不能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为人才创业创新和实现价值提供广阔空间和舞台,全力营造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韩赵炎介绍,萧山将选树“十佳爱才重才先进单位”“十佳优秀科技人才”,给予每个入选单位15万元补助、每位入选人才5万元补助,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营造尊才爱才浓厚氛围。

  同时,萧山将加快“金钥匙”人才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人才服务“零跑申请”、人才事项“掌上办理”、人才诉求“在线解答”。人才服务一站式代办、一窗式咨询、一件事改革等举措也将在萧山全面落地,提高服务人才的办事效率。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