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城市烟火气:掌柜的,你家小店生意还好吗?
导语
城市在苏醒,繁华正归来。
路,是城市的“血脉”。一座城市的活力,在路上最感知得到。
2022年12月5日,杭州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一个多月以来,有人跌跌撞撞,保持“阴性”,挺进了“半决赛”,也有人从“阳”到“康”,迈步走向新生活。将时间的轴线拉长,从2019年末疫情突然来袭,“战疫”已行至三年。如今,有个疑问在每个杭州人脑海中萦绕——市井是否已经重启?繁华恢复了几分?
2023年元旦过后,记者蹲点杭州的一条经典商街——中山路。我们选择了中山路的凤起路到平海路段,从这条长约1.6公里、拥有271家店铺的路上找寻答案:掌柜的,你家小店生意还好吗?
中山路街景
“老顾客又回来了”
1月5日中午12点,位于中山北路庆春路口附近的“永太全牛坊”,1楼大厅里11张桌子坐满了。67岁的店主陈慈真手拿大勺,一桌挨一桌,往每位客人的碗里加了几块牛肉。“多吃点,我请客!”
元旦后,这家开了27年的老店,迎来了久违的“大客流”。中、晚餐高峰,大厅里从坐一半,到坐大半,再到满员。半个多小时前,一位两年前搬家离开的老顾客,又一次走进店里。陈慈真上去一聊,原来对方专程从萧山开车过来,就为了尝一口“曾经的滋味”。“回来了就好。”结账时,她悄悄“免单”了一碗牛肉粉。
“永太全牛坊”一楼大厅客满了
疫情三年,每个人都不容易。陈慈真记得很清楚:“一头一尾,最难熬。”
2020年春节期间,杭州多地封控,包括“永太全牛坊”在内,这段路上的店铺都停业了十来天。突然闲下来,陈慈真浑身难受,连吃饭都没了味道。就连晚上做梦,都是把一碗碗热腾腾的牛肉面端到客人桌上的画面。
有人劝陈慈真:转做“外卖店”吧!座位撤一些,减少营业面积,节约成本。她试了几天,又恢复了原状。这位开了半辈子饭店的老人,心中有个执念:“把门打开,让客人进来吃。刚出炉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多月前,防控措施调整。“转换”初期,街上冷冷清清。陈慈真天天跑到门口张望,“老板娘”成了“迎宾”。可从早到晚,进店堂食的客人,两只手都数得过来。一天的营收,只有房租的零头。
12月中旬,自己“阳”了,厨师、服务员也“阳”了。要不要关店?陈慈真想了一晚上,还是决定“拼一拼”。人手不够,家里的儿子、女儿都来帮忙。自己发了两天烧,热度刚退,就在前厅后厨补位。“全牛坊”依然“全天候”——早上10点开门,凌晨5点闭店。而陈慈真,平均每天只睡5个小时。
在“永太全牛坊”,牛肉面和牛肉粉是“明星产品”
如今,“永太全牛坊”的营收,已接近疫情前水平。陈慈真觉得,全家人上阵的辛苦,值了。“我就说吧,把东西做好,把料放足,客人肯定会回来。”她反复对儿女“炫耀”。
中山路地处杭州市中心,又离西湖边不远。“市区”与“景区”的双重属性,决定了这里商业业态的多样。从居民日常所需的餐饮、服装、百货,到潮人游客们喜爱的咖啡馆、艺术长廊、工艺品卖坊应有尽有。
1月5日下午2点,记者做了个统计:长度约1.6公里的该路段两侧,商铺总数为271家,其中处于开业状态的219家。到了1月11日下午2点,这个数字上升到了228家,占总数的84%。逐家推门进去,喜悦写在了绝大多数店家的脸上——
在位于中山路凤起路口“聚安网咖”,店员告诉记者,元旦期间,这里的上座率超过60%,创下三年来的新高。而此前,该网吧的上座率始终在20%-30%左右徘徊。
“八角杯咖啡”中山路店
不远处的“八角杯咖啡”中山路店,店长龙龙告诉记者,近一个月,日均到店客流从最初的个位数,已涨到了如今的4、50人以上。即将到来的春节,该店将破天荒地“不停业”。
“阳峰”过后,未来会更好吗?在中山北路149号女装店,门口挂出了“清仓甩货”的标牌。“反复折腾了三年,该和疫情说再见了吧!”老板娘梅子告诉记者,“希望这几天,再来一波好销路,能开心回家过年。”
在中山北路1号的“人可艺术中心”,刚刚“阳康”的策展助理何梦真,正忙着整理一场“境象主义展”的海报。艺术馆内,不少作品旁边被贴上了小红点,意味着这幅作品已经被购买收藏。“一场艺术家群展,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春节过后,欢迎大家都来看看!”何梦真说。
“暂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
1月6日中午,拱墅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武林中队队长王剑,正从凤起路口沿着中山路往北走。他要去局里吃中饭。一路上,他习惯性地留意街边的小店,心里默念:“‘蟹三宝’没人排队,‘永太全牛坊’桌子倒是坐满了。”
同一时间,上城区湖滨市场监督管理所的“网格员”赵凡,也在中山路“巡街”。他走进了网红咖啡店“a.s.n”,与前台的老板和老板娘亲切地打招呼。“这两天生意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中山路上小店们的经营状况,一直让管理者们牵挂。在王剑看来,近几年中山路没有经历大的改造,沿街小店自然生长,每家店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选择。
赵凡(左)在中山路与店主交流
疫情以来,有人坚守,也有人选择离开。
在中山路140余号,一家服装店的大门紧闭。落地窗上,贴着“门店转让”的字条。记者联系上了老板,电话那头传来一声叹息。“爱人身体不好,有点吃不消了。”
店开了四年多,这位老板觉得,最艰难的当属刚过去的2022年。年初疫情反复,春装那一波没赶上;到了夏天又限电,工厂产能不足,店里货源跟不上;一个多月前,“阳”的人一多,“好多人买新衣服心思都没有了。”
在中山路靠近庆春路的那一头,“余欢”酒吧的店主秦小姐,用粉笔在店门上留下一段长长的文字:即日起至1月28日(初七)店休,感谢记得,走过路过,拍照为证,初八可换酒喝。
“年后再战吧!”秦小姐叹了口气,话音里有不舍,也有无奈。在她看来,酒吧夜店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近三年,“余欢”光停业就有近10次。“一开始,一停就是一周,后来,政府照顾我们,一次只停1、2天,还是遭不住。”
何时是个头?元旦期间,秦小姐看到了曙光。跨年夜,年轻人们再一次涌上街头,附近延安路、东坡路上人山人海。“余欢”当天的营业额冲到了1.5万元。自2018年1月开张以来,这几乎是最高纪录了。秦小姐还发现,最近几天,微信里沉寂很久的调酒师群,又一次活络起来。很多酒吧在招人,调酒师的日薪从100元涨到了200元。
“要不是元旦前,就答应员工放假,我肯定不会闭店。”秦小姐一边后悔,一边开启了自己的新店计划。在她看来,只要杭州的年轻人还在,活力就不会消失。1月11日晚,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暂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那些闹猛的夜晚,终会回来。”
“年轻人,总是先跃跃欲试。”赵凡说。在他看来,中山路在上城区辖区内的这一段,网红店的比例很高,店主大多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相比大商场里的店家,小店租金低、用人灵活。近三年,中山路上绝大部分商铺,都坚持开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小店们又是最快恢复的。”
中山路街景
一切正在向好。王剑建立了一个工作群,把沿路商家们请进群,一个个叮嘱:有困难,直接在群里找我就好!赵凡所在的“湖滨所”,几位年轻的工作人员经常约好了“下班自费探店”。“只要有朋友来,第一时间请他们在辖区小店里吃饭、喝咖啡。我们之间开玩笑说,至少要把消费留在辖区。”
最近一年,拱墅区和上城区正大力推进行“大综合一体化”。王剑和赵凡,都多次参与了“多部门联合执法”——城管、市场监管、卫健、环保等多部门由“分别上门”变“联合上门”,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在保证规范经营的同时,让商户们减轻了负担。此外,浙江省出台对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首次不罚”,并在人性化执法方面等方面不断努力,实实在在地让“小店”们感到了“大温暖”。
“在我看来,商街就像一棵树,路上的商铺,就像树上的叶子。它有自己的生命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足够阳光,把树木和叶子呵护好,让它们快快生长。” 赵凡告诉记者。
“收拾收拾大干一场”
1月11日上午10点,中山中路上的“哈记”花店刚开门。90后店主俞依纯把一束束刚“打扮”好年宵花,拍照后发到了网上。才十来分钟,照片被一位网红博主“pick”(网络语,意为“挑中”)了,立刻又被上百位网友转载。
一家央媒曾做过统计:在中国,有400多条“中山路”,是“重名率”最高的道路之一。上海中山路、厦门中山路、青岛中山路……多数处于繁华的市中心,“老街”“小店”是它们的共同标签。杭州中山路一头是南宋御街,一头连着武林广场,在小区、写字楼们的包裹中,它像一面镜子,映照着周边居民的日常起居;它又带着几分神秘,吸引着八方来客。
俞依纯在“哈记”花店
元旦期间,在小红书、大众点评、百度等互联网平台上,“杭州中山路”的搜索指数上升了50%。网红达人、探店博主们重新出动,来中山路上“打卡”。元旦当天,小红书博主“阿呜”发布了一篇“中山路笔记”,获得了超过3000次的点赞与回复。
“与杭州其他街道相比,中山路上有不少两层高的古风小楼。街边的店都不大,各有特色,如果要探店、打卡、拍照,很多博主会首先想到中山路。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天中山路又火了。”“阿呜”告诉记者。
网络上的动向,俞依纯也注意到了。在她看来,如果中山路是“晴雨表”,那么春江水暖“花”先知。“大家的心情好了,就会想到买花。如果花卖得畅了,那说明疫情过去了。”
这几天,小俞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多进点货。一方面,即将到来的春节,是传统的花市旺季。对于花店而言,这样的商机必须要抓牢。但另一面,万一疫情反复,花卖不出去,损失就大了。三年里,她吃过好几次亏。
真正让她下定决心的是两件事。第一件,是小店公众号发文、发图后,客户们又开始点赞、问价了。而半个月的圣诞节,差不多的内容发出去,应者寥寥;第二件,过去几年时常缺货的进口花,又一次齐齐上架。“这说明,批发商的信心也很足。”
北美冬青、南非针甸、日本宫灯……一通操作下来,小俞完成了一次大采购。“要把小店装扮得漂漂亮亮,”她信心十足,“生意肯定会来的。”
中山路上,繁华正归来
站在中山路上放眼望去,沿街的小店店主们,大多在为春节忙碌着。离“哈记”鲜花不远,另一家花店“新紫竹”,把一大批盆栽摆到了最醒目的位置。店员告诉记者,最近接了不少节庆活动的订单,婚礼、家庭聚会、公司尾牙……“大家的生活在回到正轨。”而店里的王牌项目——花艺师培训,也重新启动了。
城市在苏醒,繁华正归来。家住中山路上岳王路社区的王金炎,既是居民,也是房东。元旦后,他收到了名下几家店铺上个月的电费短信:3700元。而在三年疫情期间,这个数字曾一度下降到1700元。
同样家住中山路边的章小平,这几天耳边“你方唱罢我登场”。汽车的滴滴叭叭声、行人讲话声……对于这种“喧嚣”,章小平不仅没有厌烦,反而倍感亲切。“没点噪音,还真睡不着!”
前两天在路边散步,章小平发现有家店铺正在重新装修。“看样子,是想收拾收拾大干一场。”他笑了,“居民、游客都走出来了,中山路车水马龙的样子,很快就能回来。”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