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新貌宜居宜业 拱墅区奋力开创运河南端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导语
高水平打造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这是一方人文荟萃之地。
运河南端,千年大运河蜿蜒流淌,哺育着生活在这里的祖祖辈辈,串起两岸文化珍宝。百转千回,奔腾入海。
这是一座通达富有之城。
地处杭州中心,拱墅繁荣富庶,“十里银湖墅”“繁华武林门”盛名流传千古。古往今来,人才辈出。
这是一片宜居宜业热土。
老城新貌,拱墅在全国率先探索一系列民生项目,老旧小区改造名声在外,“一老一小”普惠服务享誉全国,被授予“最具幸福感城区”称号。
当前,聚焦省委“七个先行示范”7条跑道,杭州市拱墅区紧扣“1+7+N”重点工作体系和“1+5+n”重大改革体系,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全力推进“动能转换活力区、未来城市先行区、数字变革实践区、运河文化示范区、幸福生活典范区”建设,高水平打造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小小社区 美好未来
精耕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从空中俯瞰,一座座农房经过改造,白墙搭配黄色或红色的木质栅栏,崭新、时尚。走进其中,人才公寓、精品民宿、创意办公及商业街区等多元业态,构建起高效复合型社区服务圈。
作为全省首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之一,瓜山未来社区已成为数字化现代化未来“潮社区”,自2019年10月运营以来,已对外开放22个组团,集聚7000余人。这里,也是拱墅打造以人为核心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样本。
对浙江而言,城乡社区是实现社区宜居宜业、生活富裕富足等愿景的微观载体。拱墅区聚焦最小单元,做优基础设施配套,着力破解空间用地、资金平衡、服务配套、环境面貌、基层治理等难题,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获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等荣誉。
美好,源自从“住有所居”到“居有所乐”的满足。
近年来,拱墅区高标准实施旧改、加梯等民生工程,广泛征求民意,“一小区一方案”实施“个性化”特色改造,着力补齐老旧小区功能短板。
和睦街道和睦新村二期、文晖街道流水北苑、潮鸣街道小天竺知足弄社区入选住建部旧改试点案例,大关街道西苑连片改造项目列入住建部旧改联系点,加装电梯引入保险机制被列入住建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
从“老房重修”向“生活重塑”升级,拱墅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融入“未来社区”场景。“旧改”样板和睦新村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行动中,在54幢房子、21.63公顷实施总面积中,融入商业街等服务场景,运动中心等健康场景,以及邻里场景、教育场景、低碳场景等。美好生活场景,在这个小小单元集成落地。
美好,源自创新优化社会治理模式带来的安全。
作为全国第一个楼道党支部——科普楼党支部所在地,该党支部成立至今,已经走过20个年头。这个单元的幸福背后,是王马社区坚持党建统领,传承王马精神,凝聚“初心小巷”红色资源,持续深化“66810”为民服务工作法,充分发挥红色讲师团、新时代发展协会、春燕服务队等本土志愿团队力量,推行“百姓议事厅”,及时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
针对老旧小区多、管理混乱的难题,拱墅以高质量党建聚力打造居民幸福共同体,创新深化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党建、商务社区区域党建联盟、区级三级党建红盟等模式,强化“一小区一支部一专员、一名党员一幢楼”等疫情防控机制。
小区党建、党组织领导的三方协同小区微治理,成为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重要撬动力。物业管理大关模式、东新物管站……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成立联合党支部,集中力量解决问题。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找得到居委会,拱墅还实施“一小区一专员”,选派在职社工下沉小区担任专员,并在小区设立固定办公点。
让看得见的管得到,管得到的看得见,拱墅借力数字化改革为复杂的基层社会治理赋能。
2021年,拱墅迭代升级“城市眼·云共治”综合应用,2.2万个物联感知设备触及城市大小角落,“城市眼·云共治”运行中心倒逼体制机制改革,技术为跨部门、跨系统的联勤联动增效赋能,实现全区“一屏统览、一网统管、一域统筹”,形成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改革成果:“渣土统管”入选省级数字化改革优秀案例,“社区智治在线”全区174个社区全覆盖,多项创新工作被国家省市推广……
幸福底色 温暖相随
服务人的全生命周期
在祥符街道庆隆社区2138平方米的“阳光老人家”里,宽敞明亮的“阳光小伢儿”成长驿站也建在其中,不仅盘活了场地空间,增加人气,更实现了“一老一小”服务精准化、高效化。除了定期开设的科学育儿公益课程,“阳光小伢儿”驿站中家长陪伴式照护和互助式照护,也让一些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
“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拱墅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形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图景,先后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等荣誉。
站在人的全生命周期的两端,老人和婴幼儿是社会最柔弱的群体。呵护“一老一小”群体,提升照护服务水平,拱墅先后获评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全国智慧养老示范基地。
为了解决“房从哪里来”“钱往哪里去”“人气怎么旺”的问题,拱墅借力全域旧改,推动养老、托幼、工疗、文明实践等场所共建共享。同时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通过发放补助、减免租金、以奖代补等办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一老一小”服务运营。目前,全区92%的养老站点、86%的托幼机构实现社会化运营。
学有优教、病有良医。杭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拱墅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形成“1+1>2”的合力。
在拱墅辖区内,拥有卖鱼桥、安吉路、长寿桥、华师大、启正、育才、文澜、上海世外等知名基础教育品牌。为了让优质教育资源南北融合,打造全域优质教育资源圈,拱墅深入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与高等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挥优质教育品牌的辐射引领作用。
2022年拱墅将推进华附、观成、长江、上世外等10所名校集团建设,持续擦亮文澜、安吉路等15所名校集团品牌,投用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文澜实验中学慧澜校区等2所中小学和7所幼儿园。
随着邵逸夫医院大运河分院、新华国际医院、树兰医院等高端医疗资源落地,5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新建改造,拱墅将构建全民健康体系。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扩中提低”的重要路径之一。
针对失业人员岗位匹配难问题,潮鸣街道数字就业服务应用场景,精准匹配细化职介服务。系统从失业登记信息中获取年龄、教育背景、就职历史、求职意愿等信息,分析求职方向、专业特长,形成“个人画像”。依托辖区内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优势,将海量的岗位需求信息与失业人员“个人画像”精准匹配,实现双向选择。
深耕创业沃土,拱墅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出台“拱聚英才·拱赢未来”三年行动计划系列人才新政,不仅给予生活补助和租房补贴,还提供交流平台,举办运河国际青年人才季系列活动,成立运河国际青年人才双创联盟,开设“拱聚英才”抖音号,千方百计服务人才。
人文之美 美美与共
提供更多更好优质精神食粮
入夜,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内游客往来不绝。绚丽的五彩灯光,点亮古朴的拱宸桥畔,映照在波光粼粼的大运河水面,令人赏心悦目。街区内,提升改造后的环境、新引进的特色小店,让这条老街焕发新生,成为拱墅新的文化地标和人气聚集地。
“始凿于春秋时期的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南北水上的一条重要干线。”拱墅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拱墅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运河河道近30公里,拥有各类博物馆20余座,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31项。拱墅努力“铸魂”,实现“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理念落地生根。
浙江已全面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拱墅持续擦亮城市文化的“运河名片”,以文塑形铸魂赋能,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的精神家园。
以文树人,富足的精神力量,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拱墅区深入实施“拱墅优礼”全域文明新实践,走出富有拱墅特色的大运河精神文明实践新路径。
从孔胜东公益修车、吉正龙爱心理发、金德意从头到脚为老服务等“志愿服务大咖”,到“黄飞华爱心车队”“武林大妈”“拱宸大伯”等“优礼拱墅人”群像,“拱墅优礼”视频号上,200多个“有礼”瞬间里藏着美美与共的拱墅人新群像。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公羊会、“中国好人”周伟法等最美现象,在大运河畔蔚然成风。
线上,由拱墅全省首创的“文明帮帮码”新时代文明实践数字服务平台,志愿者注册数已达18.2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544个,全民共建共享“5分钟文明实践矩阵”加速形成;新推出的“拱墅优礼·开门大吉”数智平台,构建“自治+法治”“自律+他律”的治理新模式。
线下,培育“文明好礼进千亿商圈”、爱心理发、孝心车位等接地气、聚人气的文明实践项目,从阵地空间的开放融合、服务模式的资源共享,到参与力量的公益众创、运作机制的邻里互助,让老有所依、幼有善育。
以文兴业,活化保护和开发利用相得益彰,千年运河文脉焕发新活力。
夜幕降临,一场《如梦上塘》沉浸式夜游,用光影再现上塘河2200多年的古运河文化历史。
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拱墅不断做“优”大运河文化产业带,探索“文化兴盛+商旅兴旺”特色产业新路径,放大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综合效应,推动文化软实力与产业硬实力多元融合发展。依托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群和各类遗产资源,打造串珠成链的旅游线路,开发别具一格的旅游产品。
当前,拱墅积极推动“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积极创建“大运河第一街”,焕新重现祥符老街、华丰工业记忆走廊等传统风貌街区。同时,树立运河品牌活动“金名片”,组织半山立夏节等传统民俗活动,举办各类文化论坛,为群众补给运河文化“精神食粮”。
以文惠民,拱墅拓宽文化繁荣的广度,保障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运河两岸,运河中央公园、上塘古运河夜游、大运河紫檀博物馆……20个颇具地方特色的运河文化地标,成为基层百姓乐享文化盛宴的新舞台。
拱墅正打造“全域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同时以社区为单位打造“运河书房”“微博物馆”等170余处公共文化设施,把运河元素积极融入社区文化家园、杭州书房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全域构建15分钟文化生活圈。不断优化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广泛开展的各类特色惠民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滋养,助力实现精神富有。
接下来,拱墅将持续打造“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推动以文化人,活化千年文脉,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使大运河拱墅段成为千里大运河文化带的“八达岭”,让拱墅成为千里大运河最璀璨的明珠、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窗口。
活力拱墅 蓄势待发
跃升区域发展新动能
从当年风姿绰约的女装街,到今天科技满满的元宇宙,历经30年风雨变迁的武林路,正迎来新一轮提升改造。夜色中,百年建筑梅鹤堂在更新迭代中重新焕发活力,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成为激活武林街区的全新流量密码。
“七个先行示范”,首条“跑道”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拱墅围绕聚焦产业主赛道、依托空间主平台,以实打实的产业扶持政策,为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格局上,动能转换持续深化。
今年4月,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动能转换活力区动员大会上,拱墅亮出成绩单:经历数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拱墅顶住压力、迎难而上,集中签约重大产业项目30个,总投资540.41亿元,项目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引领强。
随着高耸的冷却塔、大烟囱退出时代舞台,大厂浓烟、机器轰鸣的重工业时代远去。如今的拱墅区,产业已经走过“破”的过渡期,进入“立”的新阶段。杭钢集团半山钢铁基地上,浙江云计算中心、杭钢云计算中心两座超大型数据中心加快建设,为全省数字经济基建提供算力新保障。
从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到如今的“1+3”现代产业体系的创新格局;从曾经遍地开花的产业平台,到如今连点成片、串珠成链的“一核一带一极”产业中心,再到百亿级大项目接连落地开花,拱墅“做大蛋糕”,全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今年以来,拱墅正加速导入新兴产业,锚定商贸金融、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产业主赛道和“一核一带一极”空间主平台,集中推进重大工程28个,总投资超166亿元。
抢抓电竞入亚运会的历史机遇,拱墅区加快电竞产业布局,腾讯、网易、完美世界等全国电竞头部三强纷纷签约落户。
4月10日,拱墅区与腾讯合作项目以云签约方式签署协议,推动杭州打造国内领先的电竞数娱产业集聚区。腾讯将通过持续投入、场景开拓和生态牵引,协助杭州完善本地电竞产业体系,探索“电竞+”新消费、新业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创新融合发展。5月20日,拱墅区与完美世界控股集团举行合作项目云签约仪式,完美世界将发挥产业优势、品牌优势,落地电竞业务,全力支持拱墅做大做强电竞数娱产业。
除了持续巩固总部经济、商贸金融优势地位外,拱墅区还将目光投向“数字经济 生命健康”产业新蓝海。依托阿斯利康在医药行业的龙头效应及杭州数字经济的资源禀赋,拱墅围绕阿斯利康创新孵化平台引进产业链,打造区域生命健康产业高地。
平台方面,拱墅区集聚资源,打造大运河数智未来城。今年3月,大运河数智未来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名单,实现拱墅在省级高新区方面“零的突破”。22.05平方公里的园区,将依托顺丰创新中心、浙江云计算中心、阿斯利康、华东制药及韩国大邱生命健康、海王生物浙江总部等,着力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和智能制造三大产业。
保障上,政策服务直抵人心。
促进产业发展,拱墅推出新一轮“1+3+N”产业政策(“1”即商贸金融产业政策,“3”即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产业政策,“N”即科技创新、电竞、算力经济、楼宇经济等其他要素配套政策),扶持力度更大、覆盖企业更广、扶持举措更全。
缓解企业压力,拱墅在最近这轮疫情后第一时间推出《高效统筹防疫情稳经济累进纾困促发展28条政策措施》,涵盖汽车消费、商贸零售、直播电商等多个具有拱墅特色的产业领域,力求稳定市场主体,全力推进经济稳进提质。
不仅要有及时的资金保障,更要提供人性化的精准服务,实实在为企业解决痛点难点。
在疫情防控期间,拱墅区按照“即申即办、首审负责”原则,第一时间受理、审核、上报,连夜为企业发放《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全力确保防疫物资物流畅通。同时,深化“三联三领三服务”机制,畅通政企交流渠道,精准服务企业需求。32位区领导带队为259家重点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上门送政策、送服务、送保障,对全区近5年新引进的企业开展全面摸排,掌握企业运行情况,提供全方位的纾困解难服务。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锚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拱墅正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奋力描绘高品质的共同富裕“实景图”。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