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净”字做文章 嘉兴打造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导语
3月30日下午,在嘉兴实验初中范蠡湖校区入口处的一片潜流湿地,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嘉兴项目组项目经理郑涛向记者介绍这个海绵设施。
自2015年4月,嘉兴成为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嘉兴市紧紧围绕“净”字做文章,采取“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技术思路,逐步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重塑“水清、岸绿、鱼游、景美”的江南水乡风貌。经过三年的海绵城市建设,嘉兴城市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老百姓幸福感明显增强,正着力打造平原河网地区水质型缺水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典范。
试点前后主要断面水质改善
“这个水从范蠡湖抽取后,经过阶梯式的潜流湿地,逐层渗透和净化,以达到削减污染物净化水质的作用。”3月30日下午,在嘉兴实验初中范蠡湖校区入口处的一片潜流湿地,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嘉兴项目组项目经理郑涛向记者介绍这个海绵设施。
从远处看,这片湿地像已经收割过的稻田,以阶梯式呈现,水流从高往低,湿地内景观宜人,最终这些水流进东侧的一个排水口,再进入范蠡湖。在这个排水口内,“北京清控”放置了一台监测设备,它可以监测被潜流湿地净化后的水质的SS(悬浮固体)指标,可直接传到后台系统里,再经过数据的对比,可以分析出海绵设施对水体污染物消减的作用。
“从监测的数据来看,海绵设施的源头削减效果明显。”郑涛坦言。记者了解到,试点区内SS负荷削减率、COD(有机物质)负荷削减率均与综合径流总量控制率成正比,随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增加成对数增长。根据试点要求,嘉兴市试点区年径流总量目标值为78%,而目前实际监测结果显示,试点区内SS负荷削减率、COD负荷削减率均与综合径流总量控制率成正比,当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71%时,实际SS削减率达到了82.41%,COD削减率也达到了83.5%。
嘉兴市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期间整体水环境情况较之前取得较大改善,试点区各监测断面水质明显提升。以试点区水功能区为例,嘉兴市试点区共有平湖塘、南湖及海盐塘三个水功能区,根据水利部相关批复要求,平湖塘目标水质为Ⅳ类水,海盐塘和南湖的目标水质为Ⅲ类水。通过第三方检测公司对上述三个断面每两周一次的人工样本采集和后期分析,化验分析发现它们的主要评价指标都达到了相关标准要求,被认定为整体地表水水质达标。
以“海绵+”“+海绵”提升城市品质
在试点建设中,嘉兴市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充分贯彻落实“海绵+”“+海绵”的建设理念,提升城市品质。
南湖大道是嘉兴主要入城口,在改造之前,这条路只见车流不见人游,主要原因是道路两侧景观档次不高,道路局部积水。为此,南湖大道在海绵改造中通过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并结合对道路景观的提升,将南湖大道打造成为展示嘉兴海绵城市成效和城市景观风貌的示范窗口。
“我们梳理人行道和绿地系统的空间关系,优化了绿地内的植物生态,最终达到路、水、植物和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在晴好天气,不少在附近的居民都会到南湖大道游憩。
据悉,嘉兴借海绵城市建设之机,在城市道路改造过程中,充分融合了“海绵因子”,改造市政道路26条,总长度50公里,在解决了城市内涝的情况下,同步提升了道路品质及景观功能,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提高百姓出行效率。
另外,通过植物园、中央公园、环城路绿带等公共绿地及滨水空间改造,城市居民的休闲游憩空间大幅增加,城市变得更加宜居。
探索出一系列适用的海绵技术
在试点过程中,嘉兴市针对淤泥渗透能力差、地下水位高等特点,积极寻找对策措施,探索解决方法,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领域开展技术研究,探寻适合本地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先后完成相关专利申请10余项,设计方法、技术产品多项,并进行成果转化,广泛应用于试点建设中,有效缩短了工期,保证了施工质量。
据悉,通过三年多的试点建设,适用于嘉兴低影响开发技术的主要有绿色屋顶、植草浅沟、雨水花园、构造性透水路面、植被缓冲带、雨水湿地/雨水塘(做好区域竖向规划的前提下)、砂滤沟或井等。
例如,在实践中发现,透水材料路面价格较高,而嘉兴的土壤为黏性土,绿地施工、养护时极易造成透水路面堵塞,造成后续养护成本较高。因此,嘉兴较适合采用构造性透水路面,在试点中,嘉兴创新设计并使用了高承载力储水式道路,开发了利用其结构空隙进行透水的架空砖透水路面。
嘉兴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嘉兴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颇为显著,但嘉兴始终认为短期效应不是城市追求的目标,生态环境建设一刻都不能放松,要让长效治理机制扎根落地。因此,嘉兴在三年试点建设基础上,总结经验模式,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本地的制度标准、技术体系和人才体系,将应用于海绵城市的推广。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