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楼市快报 > 浙江楼市  

凝聚共富力量 携手“镇”兴 浙江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持续向深度广度推进

2022-09-21 09:23 来源: 浙江日报 / 记者: / 编辑: 吴洵非

导语

截至八月底,全省已累计建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220个,达标城镇420个,累计实施项目35015个,完成投资8697亿元。

  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2020年以来,浙江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全省1010个美丽城镇建设。历经2年多深入推进,截至八月底,全省已累计建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220个,达标城镇420个,累计实施项目35015个,完成投资8697亿元,以县域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迈出坚实步伐,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省委省政府着眼高质量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已然成为浙江继美丽乡村建设之后的又一张“金名片”。

  埋头走路,还要抬头看路。

  今年是首轮美丽城镇建设工作阶段性胜利之年,同时也是第二轮美丽城镇建设工作的谋划启动之年。未来,全省将立足“整体大美、浙江气质”建设目标,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不断推动美丽城镇建设迭代升级,为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余杭区径山镇 

  集群发力 尽展城乡融合之美

  绿色是浙江的底色,近年来,随着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加强,河长制等在全国推广,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建设全域推进,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天气晴朗,走进白塔湖湿地公园,波光云影,鸢鸟纷飞,落日时分,芦苇荡和湖水组成一幅绚丽无比的巨幅画卷。这里是诸暨市最大的生态湿地,素有“诸暨白塔湖,浙中小洞庭”之美称,“西施之泪”这个诗意的名字也因此诞生。

  “这里是一个生态敏感区,又位于镇域管理的交叉区域,迫切需要在集群中建立生态共保对话机制,统筹生态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浙江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美镇办)有关负责人说道,诸北美镇集群化建设为“西施之泪”的一体化保护提供了协商的平台。

  诸暨“西施之泪”诸北美丽城镇集群,提出“多元驱动、跨越发展、协同推进、统筹城乡、生态共保”的总体发展战略,采用“多中心有机延伸发展”方案,以期构筑一个适宜诸北美镇集群发展的产业、空间、政策框架,为未来美丽城镇健康快速增长和转型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

  城乡之间,同样的蝶变正在精彩上演。

  眼下,杭州市萧山区正以戴村镇、河上镇、楼塔镇三镇三彩起舞,基于三镇创建类型相同、山水相连、人文相近、路网相通的现实基础,以“戴村郊野运动蓝”“河上文创民俗橙”“楼塔医养研学绿”等文旅特色为着眼点,构建“以一个规划为引领,打造一个响亮品牌,建设一个智慧平台,串起一条旅游线路”等为主要内容的南部美丽城镇集群发展模式,打造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联盟。

  融合之美,正在之江大地蔓延开来。

  经过2年多的美丽城镇样板培育工作,全省出现了一批发展基础好、示范效应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城镇,小城镇在承接城市、带动乡村方面的枢纽作用日益凸显,镇与镇之间也出现了初步的设施共享、产业协作与综合治理,美丽城镇也从单兵作战向集群发展方向迈进。

  “为了顺应美丽城镇组团发展趋势,省美镇办提出‘集群化创建与生活圈优化行动’,全面开展集群化建设,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协同互补,打造示范区建设最耀眼的明珠。今年启动了32个美丽城镇集群化典型案例培育工作。”省美镇办有关负责人说,提出从组团的理念升级到集群化的战略,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与此同时,省美镇办组织编制了《浙江省美丽城镇集群化建设评价办法》,坚持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共建共享、集成发展,协同互补、联动发展,整体智治、创新发展等原则,融合“五美”,提升集群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和创新性。

  萧山区河上镇众联村 

  县城崛起 新增长极未来可期

  “60岁以上老年人凭老年证,花12元就能在幸福食堂就餐,这里菜、汤、饭、面点等一应俱全。”到了中午饭点,衢州柯城新荷小区附近居民都陆续朝着新荷花街道邻里中心赶来。

  荷花街道是衢州市主城区街道,也是柯城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街道。荷花街道在美丽城镇建设过程中,以发展商贸流通业为根本,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配套为目标,大力提升医疗教育环境、优化居住养老环境,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

  去年,全省开展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明确要求美丽城镇向县城建成区扩面提质,这赋予了美丽城镇建设更多时代内涵,促使美丽城镇建设快速实现从“镇”到“城”的跨越、从单一镇域向整体县域的拓展。

  为此,省美镇办下发《关于将加快发展县(市、区)政府所在镇(街道)列入美丽城镇建设范围的通知》,明确将25个县(市、区)政府所在镇(街道)纳入美丽城镇创建名单,并且制定下发《浙江省山区26县县城建设评价办法操作手册》,明确县城建设评价程序与评价方法,作好扩面提质“大文章”。

  今年5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而浙江早在去年就开始推进美丽城镇由镇向城迈进,首先建设山区26县的县城,实现县城城镇全覆盖。从这一点来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我们常常将高质量发展挂在嘴边,但怎样才算高质量、怎样才能实现高质量?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指明了这样一条路径:着力塑造引领未来的新增长极。

  “引领未来”,彰显着发展雄心。对于美丽城镇而言,新增长极“新”在哪?又如何打造?美丽城镇建设聚焦新型城镇化跑道,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围绕山区县县城能级提升,打造环境整洁有序、服务配套完善、产业支撑有力、人文特色突出、整体智慧治理的高品质高能级的绿色低碳美丽县城。

  “去年已经建成山区县县城美丽城镇省级样板4个,今年样板创建申报23个,希望借此能不断推动县城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质量领跑全国。”省美镇办有关负责人说道。

  临海市尤溪镇尤溪老街及非遗展示 

  日新向富 全域花园富美而来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打造全域美丽全民富裕大花园。深化“千万工程”,加强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联创联建,打造现代花园城市群。

  走进濮院古镇,香海寺环河而建,四周古木葱郁,大雄宝殿前即是钟鼓楼,一砖一瓦都修旧如旧。千佛阁、大悲阁,这些庄严肃穆的禅堂经过有机更新后,添加了现代时尚元素,建设成为禅意美术馆、禅意酒店,待景区开放后将汇集能人志士品茶论道。

  一话古镇一话情,濮院的故事起于南宋时期驸马濮凤南渡定居。从“濮绸故里”到如今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濮院通过总投资200亿元、总面积3000余亩的古镇有机更新项目,以求实现市场、产业、文化与旅游“四位一体”的商贸古镇梦想。

  在桐乡,左手诗意,右手繁华。

  作为全球首个5G智慧小镇,乌镇开通全国首条县级城市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基本实现免费WIFI和5G信号镇区全覆盖;全国首座5G+智慧生态公园等多个信息化科技场景在乌镇先行先试……在美丽城镇建设过程中,乌镇始终坚持“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全域信息化”的建设理念,大力开展“互联网+”美丽城镇建设。三年来,乌镇美丽城镇建设实施提升项目共90个,总投资近148亿元。

  同属一片江南水乡,乌镇十公里之外,便是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因地缘相近,两座美丽富饶的小镇并肩驶入嘉湖一体化合作快车道,共同折射出浙江追求共同富裕的不竭动力。

  今年5月,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浙江正导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传输电缆通信传输电缆智能化工厂项目举行签约仪式,未来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超12亿元,年税收超3750万元。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在全区唯一省级工业平台——练市镇智能机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长城新能源项目等相继落户,在建项目现场,施工队加紧施工,力争跑出“加速度”。

  见微知著,一个个动能十足的美丽小镇“火力全开”,共同构筑着全域美丽全民富裕的大花园胜景,未来,美丽城镇建设还将继续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联动推进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等美丽载体建设,加速形成“浙江气质”。

  踔厉奋发启新程,笃行不怠向未来。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旗帜的引领下,浙江将持续深化“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聚焦“重要窗口”要求,持续开展新时代美丽城镇发展等战略研究,推动理论、实践“双提升”,奋力用“浙江之窗”照亮“中国之美”。

  嵊泗县五龙乡 

  美镇风景,看“浙”里

  “两山理念”

  引领环境美

  累计新建绿道11033公里,新增城镇道路7413公里、污水管网3.23万公里,国家级卫生城镇占比达50%,省级卫生城镇实现全覆盖,居全国省份第一。

  “生活圈”

  圈出生活美

  累计新建居住小区9585万平方米、农房集聚区4108万平方米,新增等级幼儿园760个、卫生院762个、实体书店781个、邻里中心681个。

  “产城融合”

  塑造产业美

  累计新增龙头企业161个、小微企业园162个、智能无人工厂231个,全国千强镇占比达到18.8%,浙江城镇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以文化人”

  展现人文美

  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累计改造提升历史街区、特色街区1041个,创建3A级以上景区镇135个,塑造独一无二的城镇辨识度。

  “整体智治”

  推进治理美

  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城镇智慧治理,累计新增智慧应用场景1492个,枫桥式基层站所686个,党建统领的“四治融合”治理模式成为全国示范。

  (本版图片由省美镇办提供)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