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楼市快报 > 国内楼市  

以旧改促进民生改善风貌保护 上海虹口百年弄堂赓续海派文化

2021-09-13 15:49 来源: 东方网 / 记者: / 编辑: 徐文罡

导语

​海派文化赋能新商业,让建筑“活”起来

  老旧砖块层层摞起、雕花楼梯褪回最初色彩……最近,“修旧如旧”的颍川寄庐完成修缮,这栋114岁的老宅再现昔日辉煌,更期待着被当代艺术与创意填满。根据规划,这里将成为承载小型艺术馆、创意工作室的新空间,为街区注入新的活力与温情。

  颍川寄庐所在的虹口区18街坊,是一处旧改地块——2014年完成旧改征收,2018年完成土地出让,由崇邦集团进行商业开发,并负责对地块内颍川寄庐、扆虹园、英式三联排等12幢保留保护建筑进行修缮。如今,这个地块被唤作“今潮8弄”,寓意这里的8条百年弄堂在“有机生长”中重塑街区,赓续海派文化。

  在虹口区,旧改范围与风貌保护区、风貌保护街坊高度重叠,涉及提篮桥、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和36处风貌保护街坊。旧改在改善民生的同时,也成为促进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重要途径。尤其近年来,“征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成为共识——18街坊、山寿里、昆明路以南等地块经历旧改后,居民们挥别不体面的逼仄生活,历史文化风貌建筑也迎来了焕发新生的契机。

  “我们将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善待历史遗存,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最大化激活地区活力,实现新旧融合、共赢共生。”虹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坚持征收、规划、出让“三联动”,按照“整体保护、积极保护、活化利用”原则,对地块内历史建筑分级分类进行保护,在“留”的基础上做好“修”和“用”,将历史风貌保护、城市功能完善和空间环境品质提升有机结合,将城市文化、历史底蕴嵌入焕新后的城市空间。

微信图片_20210913110518.jpg

  海派文化赋能新商业,让建筑“活”起来

  小到装饰物原色,大到房屋结构,修缮18街坊的工人师傅都尽可能根据史料复原细节。相关负责人说,首先要把建筑肌理保护好,才能把建筑和建筑里的故事留下来。18街坊老建筑的修缮团队曾参与沪上多个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商业体开发项目。“今潮8弄”力求在重现街区风采同时,形成海派文化赋能新商业的模式,打造沉浸式文化艺术体验场地,提升区域人文氛围。

  这些年,上海在推进城市更新中,通过“人走房留、应保尽保、功能置换”等模式,开展了一系列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工程,在空间上“修旧如旧”,在功能上“活化利用”。在虹口区,通过旧改征收完成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就是一个成功案例: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时,也更好地保留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作为犹太难民“海上方舟”的历史记忆。近日,当年参与旧改的居民前来参观,大家踏上“老土地”,一眼认出了自家门洞,一下子找到了用过的煤气灶……老屋变身为展现精彩故事的纪念馆,居民们格外自豪。

  北外滩昆明路以南旧改项目近期生效,居民们在喜别蜗居、打包整箱时,也纷纷将属于这里的记忆留存下来——不少人向纪念馆捐赠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老物件,有些是当年犹太难民在上海使用的,有些是他们从海外带来的。“捐给纪念馆是为了更好保护这些老物件,旧改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老建筑。”一位居民说道。

  更好赓续“文化基因”,提升城市软实力

  通过旧改征收促进风貌保护,不仅要尽最大可能保留历史建筑,也要通过规划让这片土地传承历史、赓续文脉,凸显区域特色。

  18街坊百年前地处“公共租界”,是大量左翼文化青年从事进步出版事业之地——水沫书店曾创办左联刊物《前哨》,南强书局出版过《社会主义史》等一系列进步书籍。根据规划,街坊中的扆虹园将在保护性修复原有两幢楼房后,结合新建部分建造上海文学博物馆。扆虹园不远处的英式三联排,则将修复为虹口区文史馆,打造沪上文化艺术新地标。

  时至今日,人们对城市更新有了更多向往与期待,以新地标回应多元需求。特别是在上海这座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更要充分考虑民生功能、公共服务的留存拓展,让空间更温馨、更富活力,更好提升城市软实力。

  “今潮8弄”已然小有名气。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这里是虹口区露天电影惠民放映点之一,举办环卫工人专场传递城市温情;7月,这里发起“无边界青年创想中心”项目,一批被发掘的“民星艺术家”积极探索艺术与街区的融合……通过文化赋能,这片区域实现“有机生长”,街区成为更多人能读到、听到、看到、体验到的海派文化新场域。

  日前,虹口区旧改指挥部负责人参观了18街坊建设工地,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看到美好愿景即将成为现实,作为旧改人更意识到肩负的责任与意义——造福居民,也造福城市。”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