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楼市快报 > 北京  

百年公交,车轮滚滚满载首都蝶变

2021-12-31 16:23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 记者: 涂铭 莫鑫 张骁 / 编辑: 吴洵非

导语

与党同龄的北京公交,是我国地面交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缩影。

  一身“中国红”的北京公交“大1路”从天安门前驶过,远远看去,车型宛若一条灵动的海豚。以“1路”为代表的北京公交一路驶来,亲历了北京交通百年发展的风雨兼程,也见证了北京城市变迁的日新月异。

  1921年北京电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线路通车筹备近4年后,1924年12月18日,北京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1路(前门至西直门)开通,这是北京市第一条供城市居民乘用的公共交通线路,全长约7公里,运营着10辆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车头挂了一只铜铃铛,司机只要一踩踏板,铃铛便会发出“铛铛”的响声,提醒行人闪避。“铛铛车”的名号由此而来,北京城市公共交通事业也正式起步。

  100年,北京公交运营线路从1条跃升到1700多条,位居全球城市首位;公交车规模从10辆发展到2.3万辆;服务乘客从运营初期的每年10万人次增加到历史最高的49亿人次。

  与党同龄的北京公交,是我国地面交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缩影。

  100年,见证者共话情怀与热爱

  2021年初冬凌晨,北京城市灯火渐熄,气温低至零下10摄氏度,孟贵隆家里却格外热闹。她刚刚做好夜宵,等待丈夫和儿子下班。

  孟贵隆的儿子张鹏和丈夫张继国同时走进家门,脱下外套,在“围炉夜话”中结束了这一天。

  张鹏、张继国都是北京公交44路的驾驶员,张鹏的爷爷张存善更是44路公交的“元老”。“一家三代公交人”成为北京公交系统的一段佳话。

  1982年9月,张存善退休后,年仅18岁的张继国从山东老家来到北京“子承父业”,一干就是近40年。张继国曾创下纪录——行驶100多万公里安全无事故、绕着京城走了5万多圈。

  在爷爷、父亲的共同熏陶下,张鹏从小就有很深的“公交情结”。高中毕业后,机缘巧合下参加公交招聘,干了近6年的售票工作。2018年10月,张鹏也坐进了驾驶位。

  如今,他们一个在二环路外环跑,一个在内环跑,常有同事开玩笑说:“嚯,这爷儿俩,每天绕着二环路‘内外联动’啊。”

  回望职业生涯,张继国不禁感慨:“时间过得太快,城市面貌也变化得太快,当年咱们开的是冒黑烟的柴油车,如今都变成纯电动车。”

  从2017年开始,为助力北京环保事业发展,44路外环和内环公交车相继换成纯电动车。“这车环保又好开,追赶父亲纪录的信心更足了。”张鹏说。

  100年来,北京公交从“铛铛车”走来,正努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城市客运出行综合服务企业。2021年,北京公交共运营线路1719条,线路长度28406公里。“十三五”期间,公共电、汽车行驶里程总和超过60亿公里,客运量总和超过146亿人次。

  北京公交,早已成为这座城市以及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来到北京小伙马腾腾的家,记者仿佛步入北京公交历史博物馆。他珍藏的一个大箱子里,塞着数十本收藏册,里面有10万张北京各时期的公交车票。

  “别看车票很小,上面却印着公司名称、票种、站名、面值、票号等多种信息。车票上的每一处小变化,都记录着历史的变迁与发展。”马腾腾说。

  从月票、纸质车票,再到“一卡通”,如今的刷码、刷智能手表……那张方寸之间印满铅字的小票券正成为过去,马腾腾想丰富收藏越来越难。但他发现,即便智能化高度普及,北京公交仍保留着提供纸质票的功能,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在历史长河中,百年时光也如白驹过隙。对张继国“一家三代公交人”,对视北京公交车票为“珍宝”的马腾腾来说,这百年间有他们对奋斗精神的传承,对公交事业发展的情怀,也有着对北京日新月异发展的自豪。

  100年,服务为民初心不改

  北京怀柔的大山深处,公交H13路沿着山路蜿蜒而上,司机常景生注意到车站前有两个熟悉的身影。他把车停好,站起来向车内乘客解释道:“这位乘客腿脚不便,我下车帮忙背一下,耽误几分钟请大家理解。”

  “其实,常师傅不用说我们也都理解。李建兵是这车的老乘客了,他的情况我们都知道。”车上的一位乘客说。2008年,李建兵不幸遭遇车祸,导致下身瘫痪,每周都要坐公交车去做康复治疗,一直都是他父亲推着轮椅陪着去。

  常景生每次遇到李建兵父子出行,都会主动背李建兵上下车,这一背就是13年。

  李建兵说,这些年来,他打心眼儿里感谢常师傅。这条线路的其他驾驶员师傅遇到他也都会帮上一把,像亲人一样照顾他,让他不再为出行犯难。有他们的帮助,李建兵的生活态度也变得更积极乐观了。

  常景生和乘客李建兵结下的“公交情”,是北京公交“一心为乘客”的企业精神缩影。“以人为本,乘客至上”的价值理念,如今已内化于公交司机的每一站接载中。

  “进站距离50米时提前减速,停车2秒后开门,关门3秒后再起步。”每一位北京公交司机都对这项“523工作法”了然于胸。

  “因急刹车导致的乘客受伤事件前些年时有发生,公交集团专门推出一系列措施和工作方法,保障乘客的安全。‘523工作法’就是从司机的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操作方法。”北京公交集团安全服务部经理杨斌介绍道。他也是这项工作法的首创者。

  自北京公交成立以来,服务手册承袭至今,日臻完善。在北京公交的转型升级中,处处可见他们对于服务理念的贯彻与优化。

  1958年8月,北京市公共汽车公司开辟了第一条夜班车线路,以解决夜间职工上下班的交通难题。在之后的60多年里,北京的夜班线路不断增加,现如今,37条夜班公交线路,编织起总长892公里的夜间公交网,为深夜坚守岗位的奋斗者“照亮”回家的路。

  进入21世纪,北京公交发展进入“新赛道”,从建成并运营全国首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到开通北京市第一条“袖珍公交”,再到首开全国定制公交先河,北京公交一直探索引领多样化出行方式,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如今,北京的“多样化公交”已形成集商务班车、休闲旅游专线、高铁专线、节假日专线、就医专线等于一身的创新品牌,近500条线路。

  百年风雨征程,世纪沧桑巨变。北京公交精神薪火相传,秉持的“让更多人享受更好的公共出行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一代代北京公交人就这样在各自岗位上诠释着北京公交“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的责任精神。

  100年,与党和人民一路同行

  和平时期,北京公交车是为人民服务、保障乘客出行的“工具”;革命战争时期,它也曾是传播进步思想、为新中国成立保驾护航的“武器”。红色基因,早已植入百年北京公交的血脉。

  据《北京公交百年大事记》记载,1921年6月21日,北京公交的前身北京电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数年后,电车公司内出现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传单,地下党组织悄然组建……公交车成为“车轮上的堡垒”。

  1949年,回到人民手中的北平城百废待兴。当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军代表接管时,全市只有49辆有轨电车、5辆公交汽车能行驶,北平城的公共交通处于完全瘫痪状态。

  为了尽快恢复公共交通,迎接解放后首个国际劳动节,1949年3月,电车公司发起“修复百辆车”运动,职工仅用40余天就完成任务。然而,国民党残余反动势力派出特务,将刚修好的百辆电车烧毁了59辆。当时,这件事惊动了周恩来同志。

  长期研究北京公交历史的胡耀东说,当周恩来同志赶到现场调研,让电车职工深受鼓舞,大家迅速启动第二次“修复百辆车”运动。5月1日,修好的车辆在时任北平市委第一书记彭真题名的“五一劳动号”有轨电车引领下参加游行庆祝活动。9月底,百辆车修复完成,成为新中国成立时的一道风景线。

  据北京公交集团统计,从电车公司地下党组织公开时的35名党员,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党总支、四个党支部、77名党员,到2020年底已有41个党委、25个党总支、360个党支部、14787名党员。

  坚持党的领导,是北京公交的底色。而党员作为“交通铁军”的中坚力量,不断在重大活动、突发事件面前发光发热。

  连续44年,北京公交集团旗下的北汽集团承接全国两会交通服务任务,先后完成北京奥运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重大保障任务。司机师傅的方向盘里,有国家形象。

  很多人说,新冠疫情发生后,世界按下“暂停键”,但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仿佛按下“快进键”。2020年初,为应对疫情挑战,北京市决定启用小汤山医院,北京公交担起医务人员应急运输保障任务。

  作为突击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张国伟从北京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春杰手中接过队旗时饱含热泪。72名突击队员、47辆车、57天,每天24小时保障医务人员用车,共运送医务人员61048人次。

  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暴发聚集性疫情,北京公交接到转运市场滞留人员任务。这一次,同样事发突然。很多公交司机在不清楚把人运到哪里、个人安全如何保障的情况下,毅然请缨参战。

  北京公交453路车党员司机张景龙发动“转运第一车”,运送65人次至通州隔离点。工作6小时后,他又担起前往房山隔离点这一最远路程的转运任务。

  那天,他穿着防护服驾车300多公里,转运1000多名滞留人员。忆起那段日子,张景龙告诉记者:“当时顾不上害怕,只关心怎么把乘客安全送达。”

  这样的故事,在北京公交人中有很多……

  今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北京公交投入车辆601部,运输参会人员1.75万人。当日下午2点,其所承接的63项运输任务、438个运输环节全部按计划准时完成,他们觉得这是对党的生日最好的一份献礼。

  100年,亲历国家腾飞

  提到北京公交,无论长期在京生活、还是短期来京旅游的人,总能想到横贯长安街的1路公交车,老北京人爱叫它“大1路”。

  “大1路”是北京公交的门面,也是首都北京的名片。开通几十年,“大1路”的行驶轨迹从未离开“神州第一街”,但车型却多次迭代升级。

  从最早的“捷克喀罗莎”,到“KB670”黄河通道车,再到白色斯太尔、京华CNG单机车、黄海铰接式客车、福田LNG通道车、“中国红”纯电动公交车……每一种新车型都曾在“大1路”领跑,北京公交也引领着我国地面公交发展。

  眼下,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即将开幕,北京将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这背后也有属于北京公交的“双奥故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绿色奥运”主题引领下,以北京公交集团和北京理工大学为主体的团队成功研发、生产50辆新型电动公交车,首次采用快速更换电池的方式,建成我国第一座快换式充电站,在奥运村执行交通服务任务时,未发生一起中途故障。奥运会后,这些车辆被投放到常规线路继续使用。

  为服务好北京冬奥会,北京公交和有关方面历经4年组织开发、试验、生产、应用,拉动供应链体系全程参与“产学研用”工作。目前212辆“吃的是氢,排的是水”的氢燃料公交车准备就位,即将投用。

  “基于氢燃料电堆的核心技术,我们的车可以在零下30摄氏度环境中实现120秒内快速冷启动,适用于冬奥会高寒、山地、长行驶里程等特点。”北京公交集团战略发展部负责人徐正祥说,北京公交正收集氢燃料车的工况数据,为未来车型平稳快速发展和技术突破积累经验,这批车完成冬奥保障后,也将服务于常规线路。

  10多年间,北京能源结构深刻调整,车辆逐步向“零排放”推进,北京公交在国内首次批量使用纯电动汽车、大批量应用混合动力公交车。截至2021年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接近90%,成为世界最大的“清洁公交车队”。

  “两次奥运,北京公交提供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车型。这看似是历史的巧合,其实也是发展的必然。”徐正祥说,北京公交从未停止对创新发展的探索。

  乘客从“站头登车二三时,两眼望穿脖梗直;为省金钱六七角,如似婴儿盼奶吃”的等车烦、乘车难场景,迈向一键规划、在线支付、实时查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出行体验。

  公交技术装备从“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下车六七次,八九十人推”发展到绿色化、智能化、轻量化,公交车从主要依赖进口发展到全部国产化。

  场站面貌从临时借用东华门外十几间极为简陋的旧营房,发展到立体化、综合性、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公交集团全面启动深化改革,更是迈入发展快车道。在全国率先上岗公交乘务管理员,在全国首发公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全国首用公交车主动安全预警系统,开通北京首条现代有轨电车,创新司机安全行车奖励机制,开启后勤专业化管理改革,建设公交停车楼……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领下,北京公交加速拓展脚步,为深度打造公交生态产业链,启动涞水公交智造产业园项目;京津冀交通卡全部实现互联互通;首次拓展水上巴士业务,深度参与雄安新区交通建设……

  作为中国公共交通行业代表,北京公交还与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UITP)签署合作备忘录并承办UITP全球峰会,让更多国家了解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新时代发展,在全球公交事业中传递中国声音、分享中国智慧、交流中国方案。

  “北京公交将不忘服务乘客初心,牢记国企光荣使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北京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春杰说,“十四五”时期,北京公交集团将努力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城市客运出行综合服务商,让流动的北京公交,成为社会主义大国首都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