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职业者从全国各地涌向杭州这个“村”|房子回归生活系列一
住在杭州网8月24日讯(记者 詹慧雯 印梦怡)不久前,阿那亚首席品牌官、著名文旅策划人田海成,在2024博鳌康养大会上和大家分享《阿那亚,如何穿越周期》,“时代发生了变化,这是一个从富贵逼人慢慢开始走向返璞归真的年代。尤其是房地产失去了投资属性之后,人们越来越追求对于生活方式的表达。”
潮新闻记者 印梦怡摄
杭州作为全国宜居城市“模范生”,太多好房子、好社区值得说道。潮新闻推出《房子回归生活系列》,去采访各行各业的人对居住的选择,他们不关心房价涨跌,生活本身才是第一位。
我们把第一期瞄准了良渚文化村,这是一个拥有18个小区、超过2万名村民的大型社区。小红书上,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记录自己搬来良渚文化村,网上还流传着“杭州的尽头是良渚”的段子。所以,这个杭州郊区究竟为何成了他们眼中的乌托邦?
社交媒体截图
曾经:不理解朋友为何住这么偏
现在:来了再也不想搬
日前,记者采访多个生活在良渚文化村的村民,他们来自各地,身上各有各的标签,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这里是一个神奇的社交型社区,而且有很浓的自由职业氛围,村民们有五花八门的职业,却都能在这里找到感兴趣的圈子。”
2011年,赵美娟随女儿一起入住白鹭郡南组团。那一年,赵美娟59岁,放弃了宁海老年大学的木兰拳教学工作,来杭州帮忙带外孙女。
“一开始住到良渚来的时候,说实话挺不适应。朋友都在老家,在这里挺孤单的。”为了丰富业余生活,2011年10月,赵美娟在文化村组织了一个木兰拳队,开始进行木兰拳免费教学。最早只有20多号人,以老年人为主,到后来年轻人开始加入,队伍逐渐壮大起来。“有什么事情,大家都在一起有商有量,互帮互相的,特别好。”2016年,女儿全家搬到了西湖区居住,但赵美娟依然决定留在良渚文化村。“我准备以后要和姐妹们一起养老。”
采访对象供图
思侬,一名90后自媒体运动博主,2018年买了良渚文化村的房子。她告诉记者:“我有好朋友是村里最早一批的村民,所以很早就知道这里,经常往这边来玩。最初的记忆是来这边的路还是土路,路灯都没有,当初我还跟我的朋友说,你为什么住这么偏的地方。结果没想到,后面我自己也住到这边来了。”
“虽然良渚比较偏,但对我来讲,我就是想要稍微远离市中心的环境,而且这里房价低。住过来后,不断印证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也没有想过去搬到其他的地方,因为这里满足了我对居住的大部分想象。比如说有很好的自然的环境,有好玩的社群文化,可以非常多同频的朋友,而且有很多同样做自媒体博主的村民,我们会聚会交流,发现很多人都很厉害。”说到社群文化,她举例道:“村里有村民课堂,就是住在这个大社区里的人就可以报名感兴趣的免费课程,我报过攀岩课、舞蹈课。我打算之后自己也开课教村民们瑜伽跟普拉提。”
社交媒体截图
宫韶青,一个市中心长大的杭州土著,她对自己的描述是:“现在在村里过上神仙日子,这里藏龙卧虎,太有意思了。”2014年,为了给孩子找合适的学校,逃离过于“卷”的学习环境,她自称看遍杭州的学区房,结果没想到因此成了“村民”。
“我们两夫妻有一个摄影工作室,属于自由职业,所以不需要考虑通勤时间。住在这里之后发现太容易交朋友了,大屋顶每年有数不清的活动,还有村民学堂,村民之间常年互相串门聚会,现在在村里感觉走到哪是熟人,这比住在市中心有安全感的多。现在生活中非常享受的一件事,就是在村里教水彩画,在良渚附近到处写生。”
采访对象供图
“从2012年开课以来,村民学堂已经走过12年了。此外,大屋顶平静每年要搞300场活动。”良渚文化村大屋顶运营总监翁剑介绍。
在《大屋顶》公众号里,能看到良渚文化村密集的活动信息,比如近期的大屋顶狂欢夜、插画市集的活动预告,还有10月开始的2024做书图书市集·杭州站预告。在看2024年春季班,村民学堂已经有70多门免费课程,比如爵士舞、肚皮舞、少儿街舞等表演艺术,攀岩、网球、棒球等户外运动,葫芦丝、非洲鼓、手风琴等音乐鉴赏,还有很多人文艺术、生活方式类的创新课程。
采访对象供图
事实上,丰富多彩的村民课堂远远只是良渚文化村里社交生活的一角。还有数不清村民们自发发起的活动,也有一些群体的圈子已经火到省外,引来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纷纷落户良渚。
从广州、成都搬来杭州
90后、00后独立开发者齐聚良渚
玉鸟集是良渚文化村最新开业的商业街,体量并不算大,却聚集了近20家咖啡店,到处可以看到带着电脑办公的自由职业者。
日前,记者走进相对出名的一家名叫杭一末EMoment的咖啡馆,推开门满眼是办公、交流的年轻人。创始人是三位前阿里员工。去年8月,他们开始提出“疯狂星期四,超级代码日”的倡议,每周定期为码农、设计师、Web3创业者们提供聚会、交流的平台。
潮新闻记者 印梦怡摄
创办人道纪回忆,一开始只有5、6个人,后面渐渐人多了起来,最多的时候有60-70号人,连户外区域都坐满了。“不止有杭州的,还有很多专门从其他城市赶来的独立开发者。”
00后独立开发者谢政,在去年12月来杭州参加了一场“疯狂星期四,超级代码日”活动之后,立刻决定从广州搬来杭州,寻找他的创业合作人。
采访对象供图
“在良渚文化村,我有一种追星成功的感觉。以前在社交媒体上关注的非常欣赏的开发者前辈们,现在能够面对面去聊。”用谢政的话来说,良渚简直就是独立开发者心中的‘硅谷’。“搬来之后,我的社交频率都比以前多了好多倍。”
在良渚,谢政不仅结识了他的创业合伙人,还组建了一个4人规模的初创团队,团队成员基本上都是00后,来自五湖四海。团队里有3个小伙伴已经落户杭州了,谢政的落户申请还在办理中。
“我们的计划就是一直扎根良渚了,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人生活,都会放在良渚。合伙人已经落好户了,我也在办理中。”谢政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开发的Bonjour数字名片小程序,每一张名片上都会印上“Design by Bonjour in Liangzhu”。
潮新闻记者 印梦怡摄
90后独立开发者邵锴,也是今年新搬到良渚文化村的。“比较幸运,我们一开始先住在民宿,第二天就租到一套探梅里的两居室。”
邵锴的创业小团队来自成都,他表示相比于成都,杭州现在更有独立开发的创业氛围。“在这里可以很快找到社交圈,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时候社交活动多的,都有点影响我们做产品了。”邵锴打趣地说道。“最近我们正在刻意减少自己的出门时间,决定还是先把产品做出来再说。团队研发的一款个人OKR目标管理app—Vis4.0版本,预计今年10月份上线。”他告诉记者。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住在杭州网",并保留"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