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思维就是一个打通中国的互联互通思维。”

  如何保护和利用大运河,擦亮运河文化品牌,为运河沿线区域发展注入更多内涵。今天(12月7日),在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国际论坛上,各路专家从大运河的治理保护、可持续发展及未来新机遇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上面这句话,是在杭州居住了38年的澎湃新闻副总编辑胡宏伟提出的观点,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IMG_7859.JPG

  胡宏伟表示,京杭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河,它最大的作用是连接,贯通南北的经济和发展,更是推动生产力要素组合的一种理念。因此挖掘和传承运河文化,不能从单一角度去思考,“所以说,大运河思维就是互联网思维。”

  “大运河的意义就在于互联互通。”在论坛现场,正式发布书籍《来自中国的明信片:大运河纪行》的作者David Pickus也建议,将大运河保护区扩大,融入更多人的生活中,同时吸引更多的全球专家或游客来认识大运河。

  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齐欣则提出,将公共文化产品引入公共文化资源,这是文化遗产的核心。处理好文化遗产到文化体验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让人多停留一小时,第二是如何让人来第二次。

  针对大运河的利用和保护,新华书画院副院长、新华江南诗书画院院长郭献文提出的建议是,运河是一个需要线来串起旅游和文化的产业带,要把沿运河城市一个个串起来;第二点要注入文化内涵。同时在产业开发过程中,要防止出现开发性破坏或建设性破坏的悲剧。

IMG_7861.JPG

  京杭大运河在杭州境内有54公里,杭州正在积极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杭州市运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小辉今天也透露,未来二十年,杭州将有三篇文章要同时做好——
  第一是根据国家大运河文化带战略,把杭州大城北地区20平方公里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核心区。“五年或十年以后,大家会看到在杭州城北有一个大运河文化带首要展示区。”

  第二是做好水的文章,今后运河水系要作为旅游产品好好来开发。

  第三是根据“拥江发展”的战略,负责大运河沿岸的区域开发,在遗产保护和遗产利用连接中凸显出自己的情怀。

  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国际论坛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运河集团承办。本届论坛主题为“聚焦大运河产业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