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楼市快报 > 浙江楼市  

从一数到十 这些杭州地标都在哪?你有没有都去走过?

2022-03-06 10:54 来源: 都市快报 / 记者: / 编辑: 叶佳琪

导语

杭州数千年历史和文化,层层叠叠地积累在这块土地上。来橙柿互动一起分享杭州的美好、生活的美好吧,跟着自己的积分等级,一个个造访这些杭州地标,是不是很有意思?

  九里松  杭州西湖西溪景区供图

  十里琅珰  杭州西湖西溪景区供图

  杭州数千年历史和文化,层层叠叠地积累在这块土地上。然而,历史并不遥远,它就藏在我们的身边。

  不知道橙友们注意到没有,每次进入橙柿互动App,在左上角的头像边,有一个会员等级,随着积分增加等级就会递增:一公园、二圣庙、三台山、四眼井、五柳巷、六部桥、七星缸、八卦田、九里松、十里琅珰。再往上,还有百井坊、千岛湖和万松岭,一共13级。是不是很有趣?你知道这些地方都藏在杭州哪里吗?有没有都去走过?

  今天就跟着“杭州Discovery”一起“从一到十”逛一逛。杭州Discovery,用心发现杭州。记者 余夕雯 摄影 陈中秋

  一公园

  湖滨公园,从南到北依次为一公园、二公园、三公园依次至六公园,其中一公园和六公园面积最大,所以名气也最大。

  一公园,最有名的景观之一,是集贤亭,被誉为西湖边最美亭子。集贤亭是紧贴着水面造起来的,这也是西湖上唯一一座建在水面上的亭子。双重檐、歇山顶,6根柱子支撑。远望就像是从湖面上长出来的,晚上灯光一打,恍如仙宫。

  2017年杭州入选《孤独星球》7个最佳新年旅游目的地,中国就这一个,当时封面图用的就是杭州西湖一公园的集贤亭。

  二圣庙

  乍一听二圣庙,很多老杭州人都不一定能说出它在哪里,毕竟,这里已经没有实体的庙了,只有一条路,叫二圣庙前,东起中河北路,西至中山北路,全长210米。

  宋代时,这里真的有一座二圣庙。二圣,有一种说法指的是唐代忠臣南霁云、雷万春。1966年曾名迎新巷,1981年复称二圣庙前。

  说起来,杭州素称“东南佛国”,佛道诸教兴盛不绝,寺观祠庵遍布,以“寺”或“庙”为名的街巷还有不少:潮鸣寺巷(寺原名归德院,宋高宗南渡曾驻跸寺中,夜闻钱江涛声,赐改潮鸣寺)、白马庙巷、金刚寺巷、梵天寺路、祖庙巷、菩提寺路、太庙巷、助圣庙巷等。

  三台山

  杭州的三台山,位于西湖以西,南高峰以东,因并矗3座山头而被总称为三台山。居中的山头海拔156米,俗称中台山;居北的山头海拔86米,俗称左台山;居南的山头海拔87米,俗称右台山。均由二叠系石灰岩构成。

  三台山安静而清幽,是杭州本地人私藏的桃花源。在山环水绕之间,还有很多人文景观:黄公望故居、武状元坊、于谦祠、霁虹桥、三台梦迹等。

  三台山还有一个蛮小众的寺庙,慧因高丽寺。1996年2月5日,在慧因高丽寺的遗址,现在的花家山庄里,出土了一尊巨大的石像。

  石像通高约2.30米,基座高约0.5米,人物造型是一文官形象,头戴幞头,身穿长袍,双手持笏于胸前,眉宇轩昂,容貌俊美。

  石像是谁呢?不少文物专家认为,这是一尊苏东坡石像,同时这也是全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苏东坡古代石像。

  四眼井

  四眼井是杭州最为古老的水井之一,位于下满觉陇一公里处,在虎跑路中段和满觉陇路相交处东侧。

  当地流传着一个小故事,在五代吴越国时,此处有一座甘露寺,寺内有一泉清澈甘洌,后寺废泉存,便筑井四眼,村也因此以井为名。

  许多年过去了,杭州的四眼井也随着历史的变迁,渐渐成为一道流逝的风景。四眼井一带,现在是西湖民宿的发源地之一,民宿隐匿在西湖群山间,幽静适然。

  五柳巷

  五柳巷的名字,源于宋时此处有一小御园,名为“五柳园”。据《杭州市志》记载:“五柳巷,南起斗富三桥,北折西接城头巷。名始于清,其地旧有五柳园,巷以园名。”1966年改名下友谊巷,1981年复名五柳巷。

  另据《梦粱录》载:“五柳园即西园。余考斗富三桥下有五柳巷,地近板儿巷,去金刚寺不远,或即其遗址也”,可知五柳巷附近原有金刚寺,只是限于史料不足难以确切定位,但由此可知该地区历史内涵之深厚。

  这里旧时为达官贵人居住之处,在那时候,五柳巷宛如杭州的秦淮河,茶馆、酒肆,歌舞升平。后成平民栖息之地,居者多为小手工业者和商贩。小巷历史遗迹众多,至今仍保留民国时期所建里弄建筑。

  六部桥

  凤山门边的六部桥,东面隔中河高架通六部桥直街,西连中山南路,历史悠久。

  南宋时期,这里是三省六部众多官员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因与三省六部行政官署东西相对,而被当地居民呼为六部桥。

  六部桥在南宋时正式的名字叫都亭驿桥(淳祐《临安志》记载:六部桥旧称都亭驿桥)。都亭驿是南宋朝廷接待北方诸国来使的驿馆。当时驿馆就在桥东,故称之为都亭驿桥。

  南宋灭亡后,六部桥的高光时刻也远去了。据(民国)《杭州府志》记载:六部桥明代称为锦云桥,元代称为通惠桥,清代复称六部桥至今。

  现存的六部桥是清代重建的。1986年,中东河综合治理指挥部按原桥样对六部桥进行了整修。整修后的六部桥东西走向横跨中河,为单孔石拱桥。

  七星缸

  七星缸在玉皇山上,紫来洞口上面,因北斗七星之形而得名。传说紫来洞原先叫“飞龙洞”,因为那时洞里住着一条飞龙。这条飞龙每隔10天,总要飞出洞来,吐出火珠,火落到哪里,哪里就火烧。古时杭城都是木结构的房屋,飞龙出来一次,杭州城里就有许多人家遭殃。

  公元941年7月,杭城大火,烧到吴越王钱元瓘家里,54岁的他惊吓过度而得病,8月就去世了。

  传说,清雍正年间,一位术士在观察了整个杭州城的八卦走向后建议,玉皇山紫来洞位于整个杭城八卦中的离位,而离位属“火”,玉皇山的整个山势又像一条龙,火龙窜动才惹得整个杭州城深陷火灾的阴影之中。

  为此,时任浙江巡抚的李卫决定铸七口缸放在玉皇山紫来洞东北角,用来镇住“离龙”。

  在洞口放七星缸,缸内注满水,以此镇龙。20世纪80年代玉皇山修筑盘山车道后,那7只古旧的缸被搬走,换上了崭新的7只铸铁大缸。

  八卦田

  八卦田是南宋时的皇家籍田。籍田指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相传天子籍田千亩,诸侯百亩。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祭拜天地,并亲自下地耕种的仪式,称为“籍礼”,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正月,宋高宗赵构为表示对农事的尊重和对丰收的祈祷,采纳了礼部官员的提议,开辟籍田于国都南郊(即今天的八卦田遗址处),在每年春耕开犁时,亲率文武百官到此行“籍礼”,执犁三推一拨,以祭先农。

  明代八卦田逐渐成为杭城著名的景点,著名文人高濂在其著作《四时幽赏录》中有《八卦田看菜花》一文,记录当时的美丽景象。明嘉靖年间,提学使阮鄂建太极亭于宋郊丘故址阜上(中阜规圆)。明万历年间,知县聂正汤重修太极亭,今已不存。明以后,籍田一直作为良田由附近居民耕作。

  2007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玉皇山南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基础设施修缮、绿化充实调整及农作物配置和文化陈设展示三部分,工程占地面积为98178㎡。

  整治后的八卦田遗址公园分为主入口广场区,古遗址保护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农耕文化展示区等“四大板块”。

  南宋时作为皇家种植的田地,八卦田内种植的是“南宋九谷”:大豆、小豆、大麦、小麦、稻、粟(小米)、糯(糯稻)、黍(shǔ)和稷(jì)。但在公园整治复种时,最终只剩下七谷,因为其中的黍和稷(jì)存在的争论非常多,有的记载称黍和稷是同一品种,有的称黍是黄米,稷可能是红高粱,也可能是小米,即使是专家也没法确定。

  九里松

  西湖以西,从洪春桥至灵隐天竺,有一条清空绝俗的古松径,名九里松。

  九里松是杭州最古老的风景林带,成景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袁仁敬任杭州刺史,政务之暇,爱去灵隐天竺一带游览,于是命人在灵隐道两旁植上松树。久而久之,松霭连云,成为西湖群山中的独特景观,被称之为九里松。袁仁敬还在洪春桥建起了横跨道路的九里松亭,百姓多称之为一字门。

  在元代,“九里云松”列入“钱塘十景”之一。民国以后,又复衰败。抗日战争杭州沦陷期间,九里松的松树被侵占杭州的日军砍伐殆尽,“九里云松”景观徒有虚名。

  1950年后,九里松经两次补植与整理,第一次是在两旁栽植无患子等行道树,第二次是征用洪春桥至灵隐沿路两边土地各40米,行道树改栽马尾松。

  20世纪70年代松毛虫毁坏松林,后改种从美国引进的松树;80年代末,人行道外种植槭树等落叶阔叶树,树下层种杜鹃花,构成“九里云松十里枫,林下片片映山红”的新意境。

  十里琅珰

  杭州人眼中的最美登山古道,就是十里琅珰。

  琅珰岭,山岗南起五云山,北至天竺山,蜿蜒约数公里。相传这段路,是古时候挑担货郎摸索出的一条山路,十里山路,入耳都是货郎担子“丁零当啷”之声,所以又名“十里琅珰”。

  老底子的“十里琅珰”,就是指五云山到上天竺之间的这段山路,差不多10里左右,所以叫“十里琅珰”。后来,从九溪、云栖竹径、梅家坞、龙井上山,都能爬到十里琅珰,所以干脆把这些能通到十里琅珰的支路都归在“十里琅珰”里。

  截至昨天,橙友段位最高的是“九里松”,等有橙友到了“十里琅珰”,我们再来细说后面的百千万。

  一个个造访这些杭州地标,是不是很有意思?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