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2500岁名城焕发青春,苏州开出什么“健康方案”?
导语
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
4月2日,苏州两会落幕。正值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获批40周年,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上台阶,成为今年苏州两会的热点议题之一。以更高的站位和视野,全方位做好人、物、文化的保护,系统谋划古城的功能定位、保护体系,坚持活态保护利用,加快功能性建设,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今年2月初,苏州就邀请国内外规划、建筑、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知名专家,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支招把脉。多位专家提出,要把古城保护纳入城市发展整体战略,进行通盘统筹考虑。
“瞭望君”注意到,这个以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名召开的专家咨询会,云集顶级专家学者——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住建部总经济师杨保军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
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伍江
中科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常青
中科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教授段进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王凯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李晓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韩冬青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叶斌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苏州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杨新海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张松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
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研究院院长,苏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吴永发
……
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席、新加坡大学建筑系咨询委员会主席刘太格,著名美籍华裔设计师、贝氏建筑事务所总裁贝建中视频参会。
下一个40年,苏州古城保护如何落笔?“瞭望君”在咨询会现场,记录大咖们开出的“健康方案”。
吴永发:苏州古城保护,我有16个字建议。整体保护。特色化、生活化,要做加法。人口密度,产业单位哪些要搬迁,要做减法。交通是不是便捷,产业要转化,要做乘法。低碳环保,要做除法;活化利用;有序推进。古城是千年延续下来,也是不断演化的结果,要有序推进古城保护;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提升。
贺云翱:古城保护要加强专业化和科学化,强化基础研究,发挥考古学、历史学、产业形态学、发展动力学等支撑作用,以更多科学的介入突破瓶颈、解决难题。要进行世界古城的比较学研究,不仅要研究中国城市,更要思考如何成为世界性城市,和国外名城进行对话、比较、互鉴。
张松:要把古城保护放在城市发展整体战略,放在国土空间整体布局中通盘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城镇、街、区、巷都是有机生命体,要把让这些元素更协调,这有利于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苏州古城如果做到像苏州园林这么精彩精细,就非常美好了。期待苏州把古城建成一座活着、开放的博物馆,一个有江南文化、魅力、个性、活力的繁荣大景区。
叶斌:对居住类地段的有机更新、古城单位外迁后城市活力的塑造,是古城保护的难点。对此,我提两方面思考。第一,制度再造。要尊重产权,做好对不动产权利的重建。政府应设计制度,鼓励产权重建、产权清晰以后产权人的自我修缮。建议苏州建立新区反哺老城的制度,出台不动产交易、登记以及相应的老城更新地方标准。第二,关于设计。居住类地段有机更新,要有相应的策略。要有民居修缮的导则、古城设计的特殊制度。社会规划师长期跟踪、服务当地,把古城和外围的古镇、古村,以更大力度串联起来。
韩冬青:名城保护,本质上是把保护性工作和活力再造、生命再生变成同一件事。保护,意味着古城再生。苏州要把有2500多年积淀的古城带入现代社会生活,成为当代生活新的示范。要推动制度设计、政策设计以及专业工作领域技术体系的系统性。这样综合系统、相互匹配的工作,需要政府给予大量的支持和引导。要建立可持续、开放式的工作机制,把政府的力量和专业的力量更多融合起来。
李晓江:每个人都是在一个物理空间、社区结构里成长起来,我们的人文精神、社区精神都和这个物质的空间相关。古城保护和更新,要关注怎么留住人,怎么留住企业,怎么留住产业和活动。这些离不开物资资本,这方面我们积累了很多,但还要注意社会、人力、自然资本的提升。社会资本的提升,和城市更新、社区建设、基层社区治理密切相关。
王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苏州来讲,要协调魅力、动力、活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老城场景的营造,形成动力和活力。历史街区的复兴和新生,要把历史文化魅力和现代城市生活发展动力,和老百姓需要的活力结合起来;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地段、历史建筑的整体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传统建筑空间的保护和修复的关系。街区、建筑的保护,要和市政基础设施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绿色交通结合;城里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与城外的传统村落、山水环境、农耕文化的保护、利用要结合起来,既能系统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又能形成互补的新消费场景。
段进:今天苏州古城主要矛盾,是古城保护前提下如何复兴的矛盾,关键词是古城复兴。这是针对古城发展活力而言的。古城复兴强调在保护前提下的复兴,更加强调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折腾物质的空间,而是更加有效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和更新相比,复兴不但注重物质,更强调活力,强调其中的人,包括里面的原住民,他们是古城发展很重要的精华和核心。
常青:西方经历19世纪的工业化改造,古城风土早已大变,而一个多世纪后中国古城在工业和后工业时代,如何超越这个“阶差”,保护和活化风土脉系,是难度极大的挑战。苏州把古城格局与功能提升,风土保护与活化利用,古迹存真与新旧共生,整合成一幅完整的“拼贴图景”,兼顾保护与发展的历史重任和时代需求。建议对这幅10多平方公里范围的拼贴图景再加调适和优化,这对古城保护就是最大的二次创新,可为纠正古城保护中存在的碎片化和孤立化弊端提供示范。
伍江:苏州正在推进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可以摸清楚苏州有多少宝贝。苏州还要往前再走一下,对宝贝进行价值定位,应保尽保,分级保护。建筑、城市的空间价值就在使用,没有使用本身会很快被毁坏。要给保护空间更好的产业定位。定制式、高端化生产,很可能在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空间里生产。上海把“建筑给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有温度”作为城市发展重要方向,希望这种思想在更多地方得到推广,让我们的城市保护历史传统,延续历史的文化,同时也始终有温度。
刘太格:1979年我就来过苏州。苏州给我的印象,就像一大块很美丽的玉石,建筑、园林、道路综合在一起,就是一件艺术品。我听说苏州老城周围建筑不能超过24米,这是非常高明的决策,这样我们一进老城,就会产生回归历史的错觉。今后苏州老城保护,要注重老建筑的修复,严格采纳国际的修复标准,保留老建筑的原汁原味,尊重国际修复理念,保留“真古董”;不增加过境道路,把过境道路放在老城外面,不再继续对老城进行切割,完整保留老城的优美环境。
阮仪三: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卓有成效。1986年,苏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得到国务院的同意批复。这么多年,每一届政府没跳出这个框架。这个框架,就是保护苏州古城很重要的策略。当时提出古城限制24米以下,依据就是5层楼加屋顶。在这个要求下,我们把整个古城框住了,把古城的风貌完整留下来。古城改造要进一步研究和调整保护机制。当前面临缺钱、缺人、缺办法的问题。如果认为保护是一个技术手段,就把保护弱化了,应把保护上升到很高的层面,要有专项的基金,有保护的要求,有保护的规划,最终要按规划来做。
杨保军:苏州要以绣花功夫精细雕琢古城,展现江南文化魅力,推动整体保护,将苏州古城打造为向世界展示中华营建智慧,体现适宜栖居的人居典范。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把城市作为有机的生命体来看待,稳步推进城市的保护和更新,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逐步修复城市生态,完善城市功能。对于体现城市特定发展阶段,反应重要历史事件,凝聚公众情感记忆的既有建筑,以及有保护价值的老街区、宅子不要随意拆除。要着力打造保护更新的样板工程。我国城市已由大规模增量建设为主,转变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阶段。希望苏州不断探索适应历史城区整体保护的城市更新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完整,城市风貌特色鲜明,文化赋能焕发光彩的全国性示范性的历史城区。
……
对苏州古城,要像对待老人一样,带着感情去敬畏、去照护。老人要吃补药,不能下猛药,不能开刀;要学会做工笔画家,不是推土机工人。要拿着挖刀修老城,不是拿着挖土机修老城;要以人为本,让人愿意留在老城,喜欢住在老城,让年轻人更多走进老城,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受益者。当天的专家咨询会上,苏州市领导对专家的很多观点表示赞同,并表达对苏州古城保护的系统思考。
为世界贡献古城保护苏州方案,苏州有自信有底气。“一张蓝图绘到底”,苏州古城依旧保持着春秋时期建城以来“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古迹名园”独特风貌,与宋代《平江图》基本相符,是全国唯一的2500多年城址未变的古城。
因为卓有成效的古城保护,苏州获得中国首个“李光耀世界城市奖”,成为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获授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称号,平江路、山塘街跻身全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
“我们既要总结历史,更要观照当下、展望未来,以归零的心态再出发。”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工委书记、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说,我们一届任期5年,只是苏州古城2500年的千分之二,要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敬畏之心善待历史遗存,延续城市文脉,让现代文明与历史传统相得益彰,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的青春,让苏州古城成为一个健康活力的老人。
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苏州迫切需要“再出发”。这方面,苏州正在深化认识、展开系统实践——
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古城墙是苏州悠久历史的见证,2月中旬,《保护区、姑苏区古城墙保护实施意见(试行)》出台,明确引入分级管理,根据文物保护等级、现状、用途和周边环境,对古城墙进行分类管理。
始终坚持整体保护。根据去年发布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总体方案和专题工作方案》,姑苏区打造古城保护精品内核,平江街道联合相关企业推进专业的“微设计”,对13条古巷进行更新改造。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口袋公园,如苏式绣花,为古城增添“小而美”,为古城百姓打造休闲好去处。去年,姑苏区新建、改造33个口袋公园。今年,姑苏区规划新建、改造20个口袋公园。
始终坚持系统观念。今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将进一步强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做好苏州古城保护更新总体设计,加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完善报批,组建姑苏名城保护集团,支持古城5A景区标准建设,塑造苏式生活典范;
用足绣花功夫,呵护古城街巷肌理,推动保护提升工程,创建文物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实施苏州文明探源工程,推进“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和“海上丝绸之路”扩展项目申遗,建设苏州考古博物馆及考古遗址公园、常熟西泾岸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开设苏作馆总店,推出一批具有江南特质、苏州品质的“吴门力作”。
“一河一巷尽入画,一街一坊皆盛景”。对于走过2500年岁月的苏州古城来说,40年弹指一挥间,苏州人用智慧和坚守,让白发古城焕发勃勃生机。期待下一个40年,苏州古城保护保持定力更多作为,让世界看到一个“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魅力名城,让人们体验到“食四时之鲜、居园林之秀、听昆曲之雅、用苏工之美”的苏式生活。
(责任编辑 徐文罡)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