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锐:之江“软硬件”两手抓,是年轻人理想栖息地
住在杭州网7月8日讯(记者 武恒光)7月4日,潮新闻联合绿城共同举办“世界的江 澎湃新浪潮”——中国·杭州·之江板块价值研讨会,围绕之江新城战略规划、产业生态、发展前景展开讨论。
会上设置了主题为《江岸生活之江所向》的沙龙环节,政府、企业、媒体等相关代表以之江新城的发展路径、城市配套、产业价值要素为基础,描绘出江岸时代的全新生活范式。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赢商环境首席专家、开放部主任冯锐参与沙龙并发表了观点。
之江产业多元并驱
文创、科创双开花
从农业、旅游业,到文创、科创产业蓬勃发展,之江区域多产业并举,其产业实力到底有多强?潜力有多大?
冯锐介绍称,除了传统的农业、旅游业持续升级,之江区域在文创、科创产业上双开花。
文创产业是之江区域最突出的特色,既有浙江音乐学院、中国美院这样的高等院校,也有艺创小镇、凤凰国际社区等产业基地,围绕着这些学院、产业平台,出现大大小小的文创公司2000多家,每年有超过500亿元的产值。
云栖小镇
近些年来,之江也在持续产业转型,发展科创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比如代表性产业高地云栖小镇,目前有300多家科技企业,主要面向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
除此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科创产业平台在之江布局,比如国科大杭高院双浦校区、中国船舶海洋信息装备产业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院区)等。
“这些都属于撬动性的平台项目,落地以后会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持续吸引高端要素,包括人才、技术、数据、资金,以及科创型的公司、应用型,场景落地型公司来集聚。”在冯锐看来,之江的产业支撑基础十分扎实,密集的产业平台项目在之江部署,其未来的投资潜力也比较大。
“软件”“硬件”两手抓
打造年轻人理想栖息地
之江区域产业进阶的过程中,整个板块的气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直观就是交通路网,以及城市各大基础配套不断得到完善。
交通上,从最早的之江路到现在拥有之江大桥、紫之隧道、地铁6号线,此外,不仅地铁12号线在建,还有梧桐路隧道正在选址规划中。医疗配套方面,有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商业有之江银泰百货和西投银泰。这些硬件上的配套,让之江越来越宜居。
同时,之江区域文化氛围浓厚,不仅有中国美院,还有杭州之江文化中心坐落在此,包括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非遗馆、浙江图书馆、浙江文学馆,这些硬件上的配套给居民提供了文化公共服务,丰富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软性”需求。
一方面,之江区域聚集的科创、文创企业,提供不少前沿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之江“软件”“硬件”两手抓,已经形成良好的居住氛围,兼具生态价值与城市功能,源源不断吸引年轻人工作在之江、生活在之江。
“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讲,之江能够满足年轻人多元化的需求,是年轻人比较理想的栖息地。”冯锐说道。
知海棠:绿城开启之江品质江岸生活
2025年,绿城集团以“第八朵海棠”之姿,于杭州艺文核心区之江板块呈现江岸美学新著。
项目直线距钱塘江岸仅约800米,坐拥十三中教育集团、银泰城商业体、三甲医院及浙江图书馆/博物馆/非遗馆/文学馆四大文化地标构成的黄金生活圈。
作为之江度假区首个全封闭式阳台住区,项目以容积率2.2规划18栋精装高层,主打106-164㎡改善户型。设计融合三大创新理念:立体景观体系、艺展型泛会所、定制级精装标准。
目前西湖区单价3万元级改善市场再添标杆,全维度实景示范区即将开放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住在杭州网",并保留"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