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里乡村,奔向共富共美生活
导语
预计到2025年,浙江将建设1000个以上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未来乡村,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的生动局面。
2003年6月,浙江首次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力争把一批村庄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家园和谐、生态文化繁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村新社区,开启了我省乡村建设的崭新篇章。
19年来,浙江乡村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走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开启“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新阶段,从“三大革命”到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从美丽庭院创建到美丽乡村示范带打造,从一个个村脱颖而出到一片片区域携手共建共富共美……一幅幅迈向共同富裕现代化的美好乡村图景,正在浙江大地徐徐舒展。
内涵不断深化
“千万工程”打造万千美丽乡村
“千万工程”的推进,在浙江有明晰的发展脉络。
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浙江启动“千万工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改善为重点,选择1万个左右的建制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200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第二轮“千万工程”,在全省全面开展村庄整治建设,重点整治村庄“四乱”: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经过三年多努力,到2010年,浙江绝大多数村庄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基本完成全省村庄整治任务。
201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启了我省乡村建设的“美丽”时代。2011年至2020年十年间,“千万工程”推动全省乡村沿着“千村精品、万村美丽”主线持续深化。
到2021年底,浙江已累计建成美丽乡村先进县58个、示范县56个,示范乡镇610个、风景线665条,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15841个、特色精品村1835个、美丽庭院250多万户。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9月,“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
在颁奖典礼上,安吉县递铺镇鲁家村村民裘丽琴代表浙江省上台领奖,她动容地说,“千万工程”使他们村庄从一个脏乱差的小山村,蜕变成了“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美丽乡村精品村。
联合国时任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参观走访了浙江不少村镇后,对浙江的绿色发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赏,“我在浙江浦江和安吉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模样”。
安吉县余村村
进入“十四五”时期,浙江乡村建设开始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
2021年,浙江印发《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21—2025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步伐。
2022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1000个以上未来乡村,着力打造“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美丽”的现代版浙江乡村“富春山居图”。
去年来,立足“千万工程”这个根和魂,浙江加快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全省先后启动100个试点村、278个创建村建设,实现未来乡村创建涉农县(市、区)全覆盖,形成了一批可学可看的先行实践。
浙江广大乡村在守正中创新,在引领中奔跑,书写“千万工程”的时代华章。
坚持绿色发展
“千万工程”推进强村富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在“千万工程”的引领和推动下,浙江各地打响生态牌、乡愁牌、田园牌,农房变客房、田园变公园、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经营生态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成为广大乡村推进强村富民的有效路径。
对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来说,共同富裕成色如何、质量怎样,乡村是重要的“试金石”“检验剂”,具体而言,产业是乡村振兴的“路”和“桥”。
走进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农文旅产业相伴相融、相得益彰的气息扑面而来:稻田里开小火车,养鸭池边喝咖啡,废弃农舍变身“多肉王国”……作为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创建试点,横一村以打造“萧山·未来大地”为品牌定位,现已成为周边知名的美丽乡村打卡点。
近年来,浙江打好“强村富民”系列“组合拳”,通过政策引导,推动项目资金进乡村,实现产村融合,开辟乡村共富的新赛道。比如淳安县左口乡,结合研学和直播教学基地建设,设立乡村振兴馆、网红培训室、网红直播间等场所,成功打响“千岛湖直播小镇”品牌;宁波市鄞州区湾底村,以桑果种植基地为依托,打造植物园、天宫城堡、非遗博物馆等农文旅融合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去年实现村集体年可用资金近3600万元。
与此同时,浙江着眼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片区化、组团式推进村庄发展,力争“1+1>2”的集群效果。在天台县始峰街道,当地以安科新村为中心,精心打造安科未来片区,整体规划建设和运营“一溪两岸九村”,建设植入唐诗码头、唐诗e站、盒子空间等应用场景,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经营性收入达2000余万元,实现沿线九村串珠成链共同富裕。
这些年,在“千万工程”赋能下,浙江的强村富民路径越发清晰——
积极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推广“强村公司”、抱团发展等做法,以“土地入股”等模式,开拓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2021年,浙江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47元,连续37年居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值降至1.94,连续9年呈缩小态势;村级集体经济年总收入707亿元,集体资产总额8200亿元,98%以上的行政村年收入超过20万元;全省休闲农业共接待游客3.8亿人次,总产值453.2亿元。
乡村经济的稳步发展,为全省经济稳进提质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央视小“村晚”走进余姚市横坎头村
迈向共富共美
“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未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当下,在“千万工程”引领下,浙江正积极打造未来乡村。
在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走进村里的“智慧小屋”,村民凭医保卡或身份证,就能享受自动售货、售药以及体检服务。为方便村民流转闲置农房,当地还开发“宅富通”数字化应用,村民登录“浙里办”APP,就能线上发布房源,生活尽在“掌”中。
这是浙江以数字变革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的一个缩影。率先推进浙农码、浙里康养、浙有善育、浙里未来乡村在线等社会民生多跨数字化应用场景落地,以数字化改革的理念、思路、方法、手段,浙江正全面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和治理体系重塑。
在慈溪市周巷镇万安庄村,该村抓住未来乡村建设机遇和政策红利,重点聚焦农村“一老一小”问题,统筹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和优质服务下沉,构建了全生命周期惠民共享服务。村里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270余位孤寡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并定期提供上门洗头、量血压等志愿服务,辐射周边26个村社逾2300位老年人。
这是浙江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活品质同质化的一个缩影。推动养老服务中心、婴幼儿托育点率先在未来乡村实现全覆盖,将困难老人、婴幼儿优先纳入监测体系,为老年人提供远程生活关注、健康动态监测、意外紧急呼叫等常态化健康服务……浙江以“一老一小”为重点,一大批乡村民生场景得到建设和提升,充满浓郁共富味、未来味、浙江味的未来乡村建设增速提质。
预计到2025年,浙江将建设1000个以上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未来乡村,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的生动局面。
“未来乡村源于‘千万工程’19年的生动实践和深厚积累,与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一脉相承,是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拓展、标准升级,是当前浙江推进乡村建设,引领美丽乡村整体迭代升级,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攻方向、主要抓手。”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进入新阶段,浙江将持续深化“千万工程”,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努力为美丽中国绘就“浙里”风景、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浙乡”智慧。
(本版图文由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提供)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