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穿越”绍兴半世纪!这些老照片里有你的回忆吗?
导语
近日,由绍兴图书馆主办的老照片的故事——葛阳生绍兴记忆摄影特展在绍兴历史文献馆一楼大厅展出。
赶“潮会”、知青上山下乡、千人畅游贺家池、分田到户……近日,由绍兴图书馆主办的“老照片的故事”——葛阳生“绍兴记忆”摄影特展在绍兴历史文献馆一楼大厅展出。特展以新旧两种视觉,辅以摄影人亲撰的照片故事,将观众带进历史时空维度,穿越时光,感受绍兴从一个江南小城蝶变为一个“既古又新”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历程。
摄影是历史的画笔,也是时光的记录。葛老先生用相机将历史的瞬间一一定格,一张张承载着绍兴人集体记忆的照片背后,也有着他对艺术的执著、对故乡的热爱、对家国的信仰,更有着万千绍兴人对未来无限的希望和期待。
用“活”照片,讲“活”历史
随着展板望去,从解放时期到上世纪末,老照片在眼前逐一呈现,每一张照片都真实记录了老绍兴的城市风貌和百姓生活,将那个年代令人难忘的惊鸿一瞥集纳一起,成为厚重的人文、社会、历史价值的视觉承载,极具代表性和年代感。
据介绍,此次展览聚焦绍兴历史变迁,选取了葛阳生结合工作所拍摄的大量农村题材的照片,主要是现越城区马山、斗门、孙端街道的社会纪实。44组摄影作品时间跨度长,涵盖内容广,采用旧时黑白照与现代彩照同台展出的形式,既记录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记录了当地在经济、文化、教育、人民生活发展等领域的重要成果。
在现场展出的老照片中,有四张不同年代拍摄的人物照,让不少观众耳目一新、驻足观赏。葛阳生把这四张偶然拍得的照片归纳为“四个老太追时尚”。
“拍摄最早的一张照片上,标注是1987年,一位老太正俯身在地摊上挑选磁带。第二张摄于1997年,一位老太在家庭卡拉ok聚会中拿着话筒开唱。”葛老娓娓道来,第三张摄于2007年,70多岁的老太在旁人的指导下,打开电脑上网冲浪。第四张照片,拍摄的是葛老妻子在市老年大学的一个同学,正在“玩转”智能手机。“普通人生活变化的背后是社会的跃迁。”他说,这偶然定格下来的“四个老太”的各自精彩,展现了在历史发展中,普通人平凡却又幸福的瞬间。
此外,围海造田、水乡的体育活动、原绍兴县海涂农场第一次飞机播种、计划经济时期粮票等历史记忆也一一“重现”。记者看到,乡村掀起厕所革命,步步走来,智能公厕兼具美观实用;农村医院提档升级,从简陋的卫生院到功能多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外婆家”,从小划船、埠船等水路到公共交通、轿车……
看着这些老照片,老一辈所见是许多回忆与情怀在心中涌现,年轻一代所见是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心境或有不同,却无不为这一个个无言的画面所震撼,所感动。
镜头会说话,耄耋老人的摄影情结
方寸之间,万千世界。一部相机不离身。今年83岁的葛阳生,身体硬朗,耳聪目明。作为一个大半辈子的摄影发烧友,他是绍兴市最早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之一。从1966年开始,时任马山公社文书的葛阳生就端起了相机,这一端就是57年。他的镜头,始终对准的是农业、农村与农民,用相机捕捉民俗风情与人文面貌。
“第一次接触照相机,那是一部借来的凤凰照相机,在当时农村,相机是珍贵的物件。”葛老回忆道,年轻时,被分配到马山农村基层工作,省吃俭用好几年,在1972年,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相机,白天拍会议、拍活动,晚上就一头扎进暗房,冲洗照片,有时候一搞就要熬个半宿。
“把历史真实地记录下来”。葛老还是绍兴第一代摄影通讯员,曾在《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绍兴日报》《柯桥日报》(原《绍兴县报》前身)等多家媒体上发表过近5000张新闻照片,获过中国县(市)区域报图片新闻三等奖。半世纪过去,昔日的小伙成了耄耋老人,那一份深沉的热爱和情怀从未改变。
站在展板前,葛老一手轻握着单反相机,一手指着展板,笑着说道,“弹指一挥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40余年的历程,绍兴从一个江南小城发展成现代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我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有幸用相机见证了这一切。”
心里有热爱,脚下有泥土,手中有光影。在葛老的镜头下,流水或许带走了光阴的故事,但那些阡陌古巷、流水小桥、斑驳老宅仍浸润在绍兴人的记忆中,成为绍兴人民奋斗和古城跃迁的最好见证。
本次展览得到了绍兴市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领导王继岗表示,葛阳生“绍兴记忆”摄影特展新旧对比、图文并茂、形式新颖,照片内容丰满有温度、有故事、有场景,体现出葛老对摄影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家乡故土始终如一的热爱、对反哺社会初心不变的情怀。这份“穿越”60年的珍贵记忆,再现了绍兴城市变化的历史瞬间,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绍兴人民艰辛探索、铸就辉煌成就的不懈奋斗史,是市民群众进一步了解绍兴、读懂绍兴的重要渠道,也是一份展现给今人、流传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悉,接下来,绍兴市文广旅游局将联合绍兴图书馆等相关部门,充分整理、挖掘葛阳生创作的绍兴老照片,集结成册,并以此为载体,推进党史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为绍兴全力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高地注入文艺力量。(图片来源: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