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成立浙江首个耕地保护法官工作室
导语
由3名法官和4名自规局工作人员组成,协同办案,推动当地涉耕类案件审理。
“耕地保护法官工作室”揭牌。 义乌市人民法院供图
3月31日,耕地保护法官工作室成员之一、义乌市人民法院法官虞啸安受邀来到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下称“自规局”),为一桩涉耕地保护案件答疑解惑。相关笔录是否符合规范、相关证据是否具备法律效力、相关程序是否依法依规……1个多小时的会商,干货满满。
耕地案件事关农民生计。日前,义乌市人民法院与市自规局联合成立耕地保护法官工作室,由3名法官和4名自规局工作人员组成,协同办案,推动当地涉耕类案件审理。据悉,这是我省首个此类工作室。
随着“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地数量不断创新高。2019年,义乌市率全国之先,在佛堂镇龙溪村开展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3年间,该市已建成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标准地9.8万亩,粮食亩产明显提升,资源消耗大幅下降。但在实践中,因缺少部门间充分有效的对接沟通,耕地保护的闭环机制还未形成。2019年至2021年,义乌市自规局共对88件破坏耕地类案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对破坏耕地涉及刑事犯罪的,有8件移送给了公安机关。然而,耕地类案件调查取证难,判决难度较大,义乌市人民法院判处破坏耕地类刑事案件仅为3件,司法护航有待进一步加强。
工作室成立后,义乌市人民法院将为义乌市自规局土地类行政处罚案件提供法律帮助,梳理执法流程,从源头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同时,义乌市自规局也将为义乌市人民法院的审判案件就耕地毁损、地类认定、修复评估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协助开展耕地修复损失标准金额研究。
义乌市人民法院还将定期通过“耕地保护法官工作室”向义乌市自规局通报镇街未按生效法律文书组织实施恢复土地原状的情况,并由义乌市自规局联合督促镇街执行落实。
“耕地保护巡回审判站”揭牌。 义乌市人民法院 供图
此外,义乌市人民法院还在义亭镇缸窑村配套设立了“耕地保护巡回审判站”,打通基层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要把庭审开到田间地头去,把普法工作做到村居社区里,第一时间让老百姓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从源头上预防耕地破坏的发生。”义乌市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