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杭州楼市 > 楼市新闻  

摸清国土空间“家底”,上海划定202万亩耕地保护空间

2021-11-24 14:28 来源: 文汇报 / 记者: / 编辑: 叶佳琪

导语

数据显示,上海主要土地类型包括耕地242.9万亩、园地22.6万亩、林地122.7万亩,以及湿地7.3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9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4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9.1万公顷。

  国土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统计局昨天联合发布《上海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上海主要土地类型包括耕地242.9万亩、园地22.6万亩、林地122.7万亩,以及湿地7.3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9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4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9.1万公顷。

  依照分布情况看,92%的耕地分布在崇明、浦东、金山、奉贤、青浦和松江;72%的林地分布在崇明、浦东、奉贤、青浦;97%的湿地分布在崇明、岛屿岛滩、浦东。

  2009年,我国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根据《土地调查条例》等有关规定,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国土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自2018年起在全国部署开展,调查形成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更新的国土调查数据。

  从涵盖范围看,“三调”已不局限于土地,而是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进行了统筹衔接,逐步凸显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的理念。这样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对提升规划资源精细化管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二调”以来的十年间,上海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34万亩,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为契机,综合提升耕地质量,达到全国中上游水平。

  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调查反映出上海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使命,即在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双重压力下,要始终绷紧耕地保护这根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红线。以“三调”成果为基础,上海已划定202万亩耕地保护空间,包含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3万亩部管储备地块、49万亩市管储备地块。根据去年出台的《关于本市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加强耕地保护的若干意见》,将对这部分耕地实施最高等级的严格保护——严格限定允许占用类型,严格规范补划和审批程序。

  此外,全市建设用地总量较“二调”增加了16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总体相适应。但节约集约程度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城市开发边界外现状低效建设用地规模依旧较大,用地布局和结构仍需调整优化。

  为此,上海将继续加强规划管控,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加强国土资源利用计划联动管理,提升国土资源利用计划管理对规划实施的保障能力,确保临港新片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和“五个新城”重点区域建设。同时,集约高效利用产业用地,鼓励土地混合利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动城市更新。

  值得一提的是,十年间,上海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湿地等地类合计净增加58万亩。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