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杭州楼市 > 城市新闻  

创新非遗活态传承形式,杭州萧山推进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

2021-11-01 10:38 来源: 萧山日报 / 记者: / 编辑: 徐文罡

导语

创新非遗活态传承形式

  自去年9月入围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名单以来,我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为基础,创新非遗活态传承形式,深入挖掘区域文化亮点,传承好、保护好“潮文化”,阐释好、发扬好由“潮”而来的萧山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非遗活态传承形式

  晚饭过后,临浦镇横一村鼓声震天,热闹非凡。只见村民们将荷灯缓缓放入七星池中。不一会儿,水面上各式荷灯流光溢彩。随后,一场包含越剧、街舞等精美的视听盛宴上演了。

  这是临浦镇横一村一年一度的荷灯节。活动结束后,临浦镇文化管家柴燕丹便打开萧山区非遗综合数据库,录入信息后再上传照片。“临浦镇有荷灯节艺等9个非遗项目,每次活动后,我都会核对完善数据再进行存档。”柴燕丹说。

  有序推进非遗数智化发展,是萧山创新非遗活态传承形式的缩影。近年来,萧山积极探索文教融合发展模式,目前全区有17所学校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联合高校开展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等活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传承人梯队。联合文化管家,将花边、剪纸等非遗课程融入到日常培训课程体系之中。今年9月,萧山数字文化馆上线,设置“萧山非遗”专题网页,集合非遗商品、文创品的综合展销小程序也正在开发之中。

VCG211343043515.jpg

  深挖“潮文化”历史内涵

  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世界上最早的漆弓,中国最早的甑……每逢周末,坐落于湘湖畔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迎来了热闹时刻。游客们络绎不绝地来馆内打卡,近距离感受八千年独木舟的风韵。

  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是萧山最具特色的“潮文化”。2009年,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跨湖桥遗址保护厅直接建于遗址之上,做到原址保护。馆内还陈列着300余件和跨湖桥遗址相关的文物,享有最大程度的原状陈列和最全面的文物保护措施。

  除了跨湖桥文化,萧山还有着钱塘潮涌文化、运河文化、古越文化等丰富珍贵的“潮文化”,集中体现了“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全区共有66个各级重点文保单位、143个市级文物保护点,分布于各镇街,充分体现萧山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绵延的地方文脉。通过深挖这些“潮文化”的历史内涵,为创建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夯实基础。

  接下来,萧山将紧紧围绕成功创建“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这一目标,深入提炼、总结、挖掘“潮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时代新意,从空间布局的“一核”“两带”“三区”、文化旅游融合的“两馆”“三镇”“四村”、萧山非遗金名片的“四艺”“五绝”“六味”三方面,打造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的重点项目,不断擦亮这张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金名片。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