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杭州楼市 > 城市新闻  

一个社工一天要填多少表? 杭州上城全面推广“一表通”应用场景

2021-06-16 11:23 来源: 杭州日报 / 记者: 孙钥 李婷婷 / 编辑: 吴承宇

导语

进一步探索深化,在杭州构建数字化应用场景的良好生态。

  “一表通”给基层减负,让社工有更多的时间走访居民。

  制图 焦俊

  工作人员正在对“一表通”应用场景进行调试。

  “千条线都过一根针。”

  这句话,如今成了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如何让社工腾出手、迈开腿?少一些表格上报,多一些任务落实?

  最近,上城区举行数字化改革推进会,正式将已在闸弄口街道取得实战效果的“一表通”应用场景推广到全区所有街道和部门。这也是两区合并之后,新上城第一个在全区推广的应用场景。

  都说,场景越来越大,切口越来越小。

  “一表通”就是这样一个围绕“基层减负”需求,以基层表单填报为切入口的应用场景。通过数据一体化集成,表单简化填报,它要解决的问题很明确,目标也很精准,就是给基层社工减负、增效和提能。

  “能不能只登录一个平台?”

  一个社工一天究竟要填多少表?做多少台账?

  以社区正在全力推进的疫苗接种工作为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社工告诉记者,光这一件事,社区要填五张表,社区新冠疫苗接种排摸表、新冠疫苗预防接种摸底统计表和汇总表、港澳台及外籍人员疫苗接种登记表、2021年6月第一剂次接种登记表。

  对此,上城区数据资源局新来的“双一流”党政储备人才何元渊,深有感触。

  小何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去年3月,他来单位上班后,直接和同事一起去了丁兰街道白马庄、枫景园、华亭社区,蹲点一个月拿出了一份调研报告。

  “我第一次了解到,社区工作真是挺辛苦的。”他说,三个社区合署办公,主要是方便居民办事,但对社工而言,工作量不少。

  都说“最多跑一次”,居民少跑腿,数据来跑腿。随之而来的是,同一社工为居民代办事项,每天要切换、登录20多个不用的平台账号,系统登录频次翻倍、社工使用账号也随之翻倍。如人力社保,就有浙江人社工作台和杭州人社统一门户;民政有3个平台,分别是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系统、杭州智慧民政综合平台和杭州“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等。

  谈起牵头做“一表通”的初衷,何元渊说,希望最终能只登录一个平台,所有的事项都在这里办结,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在这里查询。

  全区1277张报表,究竟是如何“砍”掉2/3的?

  那么,社区究竟要填多少张表?有多少张表是真正需要的?

  上城区在闸弄口街道先行先试(本报2020年11月16日1版曾做过报道)基础上,打造了全区“一表通”应用场景。他们有个“四步走”——

  第一步是形成底数。

  上城给“一表通”做了一个“数据池”,在这里面,汇集了“基层治理四平台”的“人、房、企、事”和省市跨系统赋能数据、区级部门业务数据和街社两级基础数据。同时,向全区14个街道征集基层需要上报事项,经过多方确认,一共涉及34个部门共1277张表。

  第二步,理出核心业务。

  其中,梳理出确实需要区街社联动的高频报表415张,取消了444张报表。

  目前,已上线“一表通”的51张报表中有16张报表实现自动填充。比如,社工个人情况、专项社工个人建立填报表和社区工作者人事台账,这三张表通过数据打通,只需实时更新一张报表,另外两张表直接填充。

  这样一来,以闸弄口街道为例,街道各科室平均每月减少160小时的填报时间,社区平均每月减少78小时填报时间。

  还有418张低频报表,因为不具有全区共性,接下来将采取“一事一办”“专表专办”的原则,视情况逐步纳入全区“一表通”系统。

  第三步,跨部门数据协同。

  上城通过“一表通”和“基层治理四平台”双向协同,完成30余万条数据治理,协同人社、民政等跨系统数据118.2万次。比如人社等参保数据,会第一时间协同到社区。这样一来,社工就可以对辖区18-60岁人员进行实时比对,一旦有居民出现失业状态,马上对接问需求,政策补助送上门,提升服务主动性。

  以闸弄口街道为例,目前社工每月填报、核查时间降低20%以上。

  第四步,制度重塑。接下来,上城还要建立区级部门报表准入机制,不允许随意增加基层负担。

  下一步,上城将进一步深化表单梳理,加强表单字段去重比对,按照应用类别形成区街社三级共性高频报表清单底库,并动态更新完善。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持续探索基层“数字治理”应用,丰富“一表通”功能,深化打造多跨协同场景,同时,提升“一表通”标准化水平,形成更多智能组件,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受益”。

  期待“无缝衔接” 构建智能生态

  “一表通”,是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体现,也是基层减负提能增效的现实需要。类似这样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智治”水平的创新实践,在杭州市各区县层出不穷。

  比如越来越多的街道社区,结合基层实际,着眼一个个小切口,探索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这是符合街道实际的个性化探索;而全区层面,是面向该区所有街道和部门统一的标准版。两级平台是否可以实现“无缝衔接”?资源是否可以实现共享?如何避免因区级和街道两级独立,而造成的重复建设?

  这些问题,期待未来进一步探索深化,在杭州构建数字化应用场景的良好生态。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