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原创频道 > 詹慧雯个人页面  

未来社区看“浙”里|金华:在多元国际化城市中,打造有温度的未来社区

2021-12-29 15:40 来源: 天目新闻 / 记者: 记者 詹慧雯 周杭 陈宇洁 / 编辑: 陈宇洁

导语

一起来看看金年地区的未来社区建设成果。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未来社区建设与共同富裕目标内涵高度一致,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8年,《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创建未来社区,首次以“未来”一词所蕴含的无限美好遐想,为社区发展指明奋斗方向;并于2019年3月,正式开展首批试点项目建设。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功能单元,是城市文化融合、市民凝聚力和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场所。打造未来社区,是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抓手,是破解基层治理难点堵点的有效路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空间载体。

  回顾两年多来未来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浙江先后开展四批共281个试点和创建项目,包括整合提升、拆除重建、拆改结合、规划新建、全域创建等多种类型,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

  究竟什么样的社区才是未来的理想社区?未来社区的生活是怎样的?已经入住的居民对生活是否满意?社区今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2021岁末,天目新闻奔赴浙江多地,实地探访未来社区建设情况。多方位、多角度呈现这项新生事物的新鲜面貌


总策划/吾维 杭州报道团队/詹慧雯 周杭 陈宇洁

  提起金华,你会想到什么?是酥饼、火腿、两头乌,还是古镇、温泉、影视城。

  其实,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美食和旅游资源之外,近两年,金华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成为了浙江中部一道令人不容忽视的亮丽风景线。

  尤其是自2019年浙江省推进未来社区建设以来,金华积极投入未来社区探索与实践,改善居民日常生活居住水平,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而生动的代表案例。

  截至目前,金华市已有22个未来社区试点项目。第一批、第二批共7个项目均已开工,第三批6个项目正积极开展实施方案评审。

  而在不久前刚公布的浙江省第四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中,金华又有9个项目上榜。

  2021年底,天目新闻记者走访了金华开发区山嘴头社区、金东东湄社区、义乌鸡鸣山社区、宾王社区等6个未来社区项目,带大家一起来看看金华地区的未来社区建设成果。

  开篇之作山嘴头社区

  无边界公园社区,不出社区就能办公

  金华开发区山嘴头社区,是金华地区未来社区的开篇之作。

  山嘴头邻近金华江南老城区,区域内保留有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第一座、华东地区最早建成的小型水电站——湖海塘水电站的旧厂房。设计师巧妙地利用老厂房结构,以“山水”建筑设计语言,在水电站遗址之上,建起了未来生活网红体验中心。

  2021年7月,山嘴头未来生活网红体验中心正式开放。沉浸阅读的未来书屋、温暖友好的共享阶梯教室、还有机器人手冲咖啡......使其一跃成为金华地区的网红打卡地。

山嘴头社区.jpg

  山嘴头未来生活网红体验中心实景图

  当然,比起网红打卡,金华市民更关心的是,家门口的未来社区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作为金华市未来社区的先行样本,山嘴头社区将九大未来场景一一落地,给出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

  比如,邻里场景上,规划南北双邻里中心,社区菜场、食堂、健身房、邻里超市等一站式配套;教育场景上,配建幼儿园、托育中心、幸福学堂、社区图书馆等全年龄教育体系;健康场景上,则与阿里合作打造社区“微诊室”,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等等。

  最亮眼的,还是建筑和创业场景。山嘴头打破了公园和社区间的边界,在大黄山缓坡之上规划了一座玉泉溪水文化主题公园,以一座“未来桥”的形式伸入社区内部,形成无界交融的“公园+社区”。

  与此同时,“未来桥”还将串联起规划建设网红大厦、双创中心等创业场景,配置共享办公位、会议室、5G直播厅等等,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兼顾工作与生活。

微信图片_20211229153029.jpg

  玉泉溪水文化主题公园展示图

  “我金华所有的老师、同学都在等山嘴头。”在杭州工作多年的小潘告诉记者,如果有这么好的一个社区,不出家门就能在创业办公的话,是一件很酷的事!他也很愿意重新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生活。

  “很期待房子建好的时候,穿过未来桥,去玉泉溪公园溜溜弯。”虽然离交房还有一段时间,但原住民老马已经忍不住开始畅想起山嘴头社区未来的美好生活了。

  小“联合国”鸡鸣山社区

  在家门口开设孔子学院,帮助老外学中文

  如果说新建未来社区还在畅想阶段,那么整合提升类未来社区,显然已经将畅想落地,并快速地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位于义乌江东街道的鸡鸣山社区,就是金华地区整合提升类未来社区的典范。

  鸡鸣山社区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512人,流动人口达2.5万人,其中包含29个少数民族群众2082人,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人员1388人,以及义乌工商学院1.3万名师生。

  因为多国籍、多文化、多元素,而被大家亲切地喻为小“联合国社区”。

鸡鸣山社区.jpg

  鸡鸣山社区实景图

  自2021年5月创建未来社区以来,鸡鸣山社区积极打造了“幸福学堂”特色教育场景,针对辖区内的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开设了“家门口的孔子学院”、“民族团结融书院”,为他们提供常态化的汉语言培训。

  “我非常喜欢这里的老师和环境,每天一下班就过来上课。”

  来自也门的奥山,兴奋地和记者聊起了自己的上课经历。奥山是一名会计,在鸡鸣山学习汉语已经有一年时间了,现在已经达到了汉语中级水平。

  “听得懂一些,说起来,不行。”同样来也门的阿不都,刚学习中文不久,口语说起来还不流利,交谈时常需要辅以英文、手语并用。

  阿不都告诉记者,自己在义乌做生意,语言成为最大的工作、生活障碍,非常感谢社区耐心地帮他解决这一难题。

微信图片_20211229153129.jpg

  鸡鸣山社区幸福学堂线下教学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线下教学之外,不能到场的外籍学员,亦可以打开“鸡鸣山国际融合社区”公众号,在手机上通过课程直播、回看等方式,无差异、无地域限制地学习。

  而除了汉语言培训之外,鸡鸣山还开设了小松树课堂、儿童舞蹈课、乐高课、常青课堂、健康沙龙、电商直播课等等,满足社区内儿童、长者、创业者等不同年龄居民的需求。

  “我们和义乌工商学院、义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都是常年合作关系。”

  通过与鸡鸣山党委书记何文君的深入交谈,记者了解到鸡鸣山在打造未来社区中的一大亮点在于,灵活地整合了辖区内、以及社会上的各项资源,将其打通、互助。

  以汉语言培训班为例,一方面,社区与辖区内义乌工商学院合作,引进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在社区定期开设汉语培训课程。

  另一方面,设置以“社区公益积分”兑换“培训课程”的模式,促进境外人员参与“国际洋娘舅”等基层治理志愿服务。在为境外人员、少数民族同胞免费提供汉语言培训的同时,也成功地激发了他们参与社区共治的热情。

  人间烟火宾王社区

  停车场变小广场,下楼就是云诊所

  如果说,鸡鸣山是义乌多国籍社区基层治理的典范,那么一江之隔,位于义乌主城区稠城街道的宾王社区,则以辖区内繁荣的夜市经济、房东经济、网络订餐经济,以及高密度聚集的不同国家、语言、肤色人群,实力诠释了什么叫“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宾王社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保留义乌城市记忆、为数不多的老旧社区之一。知名的三挺路夜市,就在其辖区范围内。

  2021年5月,宾王社区被列入省第三批拆改结合类未来社区创建名单,开始重点对辖区内义驾山片区进行改造。

  义驾山是昔日“城中村”,密集分布着义乌最典型的“四层半”自建房。各类自建房“摩肩接踵”,再加上杂乱无章的停车,使得过去的义驾山片区常常令人望而却步。

  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营造出一片公共文化空间?成为义驾山改造的重点。

  宾王社区选择了一宗比邻变电站与垃圾箱的小型停车场,在现场搭起木台、竖起钢架,铺设立体绿化、光伏玻璃,将其改造成了义驾山小广场。

  2021年7月30日,义驾山广场正式启用。在这里,白天老年人们晒太阳聊天、孩子们嬉戏玩耍,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夜晚年轻人娱乐活动一场接一场,更是热闹非凡。

微信图片_20211229153156.jpg

  义驾山小广场实景图

  短短2个月,一个昔日只能停放26辆车的杂乱停车场,升级为了社区的“会客厅”。一个小小的微改造,却大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围绕着义驾山小广场,一圈底层商铺建起了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智慧健康站、幸福学堂、宾王书坊、生活工坊,大至看病、培训,小至修个门锁、家电,共享工具包,甚至老年人的智能手机使用指导,社区都想到了。

  “以前看病都要去医院,现在下楼就是云诊所,看病、买药、量血压,太方便了!”

  一位正在使用5G互联网云诊室量血压的社区居民,绘声绘色地向记者描绘起家门口的云诊室,给他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

  值班医生罗医生告诉记者,这里不仅能通过云诊所量血压、在24小时智能药箱买药,还有一系列的医疗仪器,可以实现居民日常健康体检、慢性病的健康监测。

  社区专门在此配备了全科医生和护士,开展日常诊疗工作,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智能屏,由市三甲医院的医生进行远程诊疗。

微信图片_20211229153200.jpg

  卫生服务站实景图

  “为了让未来社区建设更接地气,我们前期收集线上、线下2000余份问卷,切实地了解与排摸居民日常生活的痛点、难点。”

  宾王社区党委书记王登,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过去半年,他们在未来社区建设工作的各项考量与出发点。

  比如老小区没有物业、房屋维修难,社区道路狭窄、停车难,网络订餐高峰期,外卖员电瓶车充电难等群众普遍反映的集中问题,均在本次义驾山片区改造中得到了改善。


  记者手记

  金华未来社区建设中的代表案例,远不止以上三个。

  这一次探访中,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还有: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场景,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的金华和悦社区;位于义乌老城区核心,以公共立体交通、商居融合为特色的义乌下车门社区:武义江畔,以产业新城为主打的金华东湄社区等等。

  你很难想象,一个只有9个工作人员的社区,是如何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居民活动积极性,做到每天晚上党群服务中心大楼十几个教室灯火通明,各年龄段兴趣培训班上课声此起彼伏的。

  也很难想象,一个只有7个人的街道未来社区专班,是如何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攻坚部门数据壁垒,走访入户收集1万多条基础数据,最终实现线上27个应用,线下5大未来场景全落地的。

  越深入调研了解下去,越让人不禁感叹,金华人的低调务实、敢闯实干!

  金华市城乡风貌办未来社区专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接下来,金华还要结合数字家庭建设,推进全域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将特色亮点、经验做法加以总结推广,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

  同时,也要建立数字化改革部门与未来社区创建项目之间的协同机制,尽快实现金华市数字化改革成效落地未来社区。

  每当义架山小广场被清晨的暖阳照亮,居民围坐一旁唠唠家常;每当鸡鸣山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清脆的中文阅读声响楼道……

  一个个美好的家园,一张张幸福的脸庞,这不正是未来社区建设的核心意义,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吗?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