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原创频道 > 王玛咪个人页面  

岁末年终特稿①:想起2009,才明白什么叫透支

2011-12-31 13:07 来源: 住在杭州网 / 记者: 王玛咪 / 编辑: 周煜

  住在杭州网12月31日讯(记者 王玛咪)

  当时间定格在12月31日22:00,杭州主城区商品房成交23346套,总库存44746套!其中住宅库存27792套。

  无论是商业还是住宅,库存量都再创历史“新高”。

  而这样的“新高”数据,在岁末惯有的成交低谷里,仍在不断更新、叠加、攀升。

  尽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2011年楼市的“严寒”,却很自然地让我们回忆起2008年的“冰冻”。

  降价、铜九铁十、无理由退房……2008年涌现的这些崭新的关键词,同样贴切地归纳着2011年楼市特征。

  赫拉克利特的千古名言曰:“人不可能两次迈入同一条河流。”是什么,让杭州楼市,在短短三年间,陷入了同一个困局?咀嚼着同一种苦果?经历着同一份煎熬?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的因缘,也许要回溯到“疯狂”的2009年。

  2009年,那是绝处逢生喜极而泣甚至有些得意忘形的一年;2009年,那是媒体不断用“创纪录”、“最高”、“被开盘”这样让人心跳的字眼去描述和记录他们所见证的楼市场景的一年;2009年,那是打七折与涨两倍被压缩在同一年份里的一年;2009年,那是退房闹剧与抢房“杯具”同时上演的一年;2009年,那是完成从3.2万多套的存量房到“一房难求”大逆转的一年;2009年,那是买房在一夜之间变成“最显赫”事情的一年,是连老奶奶都想着“买房投资”的一年。

  “疯狂”背后,是政策的“唯一宠幸”。回顾2003年开始至今的房地产调控史,九年中只有09年是唯一国家没有调控房地产的一年,相反,是政府想方设法去支持促进房地产发展的一年。

  在政策的扶持之下,短短的十二个月间,杭州房价达到历史新高,大大超过了此前的高点2007年。

  2009年,市场从春节时的冰点升腾至沸点,只用了短短半年。09年5月,杭州楼市商品房成交10058套,创下月成交历史新高。09年第二季度商品房成交25425套,这个数据,已然超过了今年全年的成交量。 (本网统计,截止2011年12月31日22:00,杭州主城区商品房成交总量为23346套。)

  2009年5月,刚刚从调控中缓过气来的宋卫平,对于同行蠢蠢欲动的涨价行为,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去涨价,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宋卫平认为市场复苏来之不易,大家应该好好去珍惜,不要再去破坏这种平衡。

  巨大的涨幅,巨量的成交,巨大的利益诱惑,轻而易举打败了这种短暂的理性,包括绿城自己,包括宋自己。

  09年全年,杭州主城区一手房成交突破6.6万套,二手房成交也历史性地成交5万套;土地市场上,地王频出,主城区土地收入785亿;还有无数个身价以数十万、百万乃至千万级暴涨的财富故事在此间上演。

  2009,无疑是“丰收”的一年。而如今回过头去审视:这“丰收”里,又有多少是“透支”?有多少是“过量”?有多少是“贪婪”?有多少是“不该”?

  人在头脑发热之时,在贪婪之时,总会做出令自己后悔莫及之事;同样,一个行业在经历市场狂热之时,也总会埋下需要长时间品尝“苦果”的种子。

  如果不过度消费和依赖金融杠杆,美国也许就不会有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之痛;如果2007年7月9日雅戈尔不豪掷重金以“面粉比面包贵”的价格拿下杭商院地块,09年年初也就不必体会“地块买贵”的那种“悔肠”之痛。

  同样的道理,如果09年市场回暖之时,开发商懂得休养生息之道,不盲目涨价透支利润,当下就不必承受调控之痛;如果09年市场沸腾之时,政府不贪图眼前利益,频频拉高土地价格,当下就不必经受不断流拍之痛;如果09年市场疯狂之时,购房者不被“一夜暴富”的故事激发出一劳永逸之人性弱点,趋之若鹜地去购入去投资去助推市场狂澜,当下就不必忍受限购限贷之痛。

  当然,这一切“如果”不过是基于一种良好的意愿,一种“事后诸葛亮”式的精明和通达。

  现实的规则却是:因果必报,有债必偿,自食其果。

  “苦难”的2011无疑是“狂欢”的2009酿下的“苦果”,拼命吞食之后的结局总是要“吐出来”之后才会舒服。毋庸置疑的是,在未来可预见的日子里,这笔2009年透支的“债”仍需偿还,行业仍将经受“还债”带来的压抑和拮据。

  然而,行业也从不会自陷绝路,除非放纵而不自持。年末的这一天,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为《绿城集团报年会特刊》撰写刊首寄语《自助者,天助》。文中宋回望2011,指出绿城最该反省之处,是调控政策“烈”度缺乏预判,导致在面对严厉调控时十分被动。同时宋在文章中称2012,绿城会有很多变化,购地开发、商品房开发、中高端等将更多地被是轻资产、代建、保障房、服务产品的创新升级、多元化所取代。2012绿城的首要目标触底为“力求生存”。

  作为杭州地产圈的“带头大哥”,绿城正在尝试做出的转变和探索,对行业则意味着一竿风向,一种警示,一份启迪。

4699517_640779.jpg

  同样的声音来自我们“希望·2012”的年会现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是我们第一次听到开发商自动自觉发出“承担”之声,虽夹杂几分无奈,但正是担当之承诺,是“知天命”的顺势而为,是“低下高贵头颅”之后的反思和沉淀。

  对于房地产行业,在历经了两次重演的“苦难”之后,首当其冲的是“铭记历史”,因为“背叛历史,就意味着要挨打”。从年末各方的言论,我们可以预见2012年的杭州楼市,注定会理智多一些,淡定多一些,放下多一些。新一轮的反思之中,正在构建新的希望。

  短线的看跌之后,当行业重新洗牌规整、降低做地成本、更合理和规范地操作项目,房价将朝着走平的趋势前行;而从更长远着眼,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和迅速增长的居住需求的矛盾不会改变,随着收入的不断提升,老百姓期待高性价比安居的梦想不会改变,这都将促进行业朝着坚挺的方向行进。

  想起2009年,我们才知道什么叫透支;经历着当下,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偿债的艰辛;

  由透支而带来的偿债期到底有多长?我们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楼市熊市。

  不过,如若对市场和政策调控之手保持谦卑的心,如果能吸取两次面粉比面包贵的狂热的教训。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在度过这个寒冬季节后,不再第三次踏进同一条河里。

4701169_216060.jpg

4699012_996891.jpg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住在杭州网",并保留"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