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常青”,滨江做对了什么?
住在杭州网8月5日讯(记者 王玛咪)川流的庆春路、奔涌的钱塘江、静谧的千岛湖、焕新的胡家坪……
从滨江集团总部出发赶赴其振兴乡村的「一号工程」,4个多小时的车程,变幻的窗景,似镜头闪过巨幕,以蒙太奇般的手法,串联起这家企业从梦想到实践,从起步到腾飞,从造富到共富走过的30年。
1992年8月以8万元起家的滨江,在2022年上半年进入历史高点,总资产规模达2247亿、净资产208亿,位列全国房企排名13位。同时逆市摘取杭州23块宅地,坐稳市场头把交椅。
数据之外,30岁的滨江,有更多元的价值。行业发展中,滨江坚持做高端品质标准制订者和行业品牌领跑者;城市建设中,滨江践行为老百姓造好房子,服务30万业主,推动城市化进程;社会进步中,从大凉山到胡家坪,从帮扶到共富,滨江以公益之心,担历史使命。
波澜壮阔的时代场景下,跌宕起伏的行业浪潮里,广阔芜杂的社会生活中,掌门人戚金兴以机警远见的经营智慧、积极有为的处世哲学、通达广博的家国情怀,带领滨江从区属企业到浙系房企领军,从8万起步到跻身千亿,实现30年持续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国民营房企最典型的常青案例之一,滨江到底做对了什么?以30年为坐标系,观照滨江发展历程,那些穿越时间长河的朴素底色,以简单深邃的方式,告诉了我们答案。
与时代同行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往不恋。
1992年07月某个夏日,30岁的戚金兴,骑着本田摩托从杭州街头呼啸而过,此时的他,正为“开公司”筹备各类批文。
2008年05月29日,46岁的戚金兴,和公司高层现身深圳证券交易所,此时的他,即将敲响滨江集团“上市”的钟声。
2022年08月01日,60岁的戚金兴,和各界朋友相聚在海拔880米胡家坪村,此时的他,分享着投身乡村振兴的点滴。
隔着时空的三个场景,戚金兴做着同一件事:读懂时代的召唤。
滨江集团成立30周年庆在胡家坪村举行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生在钱塘江边长在钱塘江边的戚金兴,深刻理解顺势而为的奥秘。
与时代同行30年,滨江经历了广义上的四次创业。
①建立公司。抓住改革开放后,政府着力解决群众住房难的机遇,1992年07月戚金兴带领初创7人团队,从无到有,组建了滨江。之后依托杭州城市东部整体开发,和多个村合作建房,积极参与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实现人、财、资源的原始积累。
②改制企业。1994年升级“区办区管”,1996年成立集团公司,1999年实现改制。不断扫清体制性障碍,滨江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③提升品质。2002年,敏锐嗅察到市场对高端豪宅的渴求,滨江在钱江新城打造了浙江第一个真正的精装豪宅,金色海岸面市获得极大市场轰动,至今仍是滨江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产品,奠定了滨江的市场地位,同时开启了品质引领之路。
④打造规模。2008年5月29日,滨江在深交所挂牌,资本为规模化铺设了道路。2019年滨江首次突破年销售千亿,2021年跃升1690亿元。滨江开发项目278个,服务足迹遍布50城,服务业主30万户。做优、做精、做强房地产主业之时,推进“服务、租赁、酒店、养老、产业投资”多板块协同发展,释放规模效益。
滨江集团成立30周年庆在胡家坪村举行
每一次革新,都是滨江对时代的回应,超越时代理解问题,遵循时代解决问题,带给了滨江显而易见的红利。过去30年,滨江规避重大风险,并获得超预期回报。如今规模和实力都足以影响行业的滨江,有能力也愿意拿出财富回馈社会。
在正向良性的价值循环中,在使命和愿景的感召下,戚金兴说未来5—10年将是滨江最好时期,这是对企业发展的期许,更是对时代前行的信心。
以奋斗为本
凡天下事,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
“每个人最大的虔诚,是做好自己手头工作。”没有长篇累牍的诗意阐述,30年来贯穿滨江企业文化的,只是这么一句朴素话语。
滨江人信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们以个体勤厉聚合起企业竞争力,构筑了滨江坚实的护城河。
2021年,滨江以近1100人的队伍完成1691亿销售。连续三年人均产值过亿的骄人业绩,基于每个滨江人的勤劳奋勉,也来自扁平化的高效管理。在滨江,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拿1.2倍的工资。当土地红利、金融红利渐次消失,管理红利加持下的滨江,比同行更快捕获新的增长点。
业绩是抽象的,付出是具体的。自创业之初,至丰收之时,戚金兴始终躬身入局,在过去的几年里,一如既往坚持样板房和交付验收,双休日也总是整个省内跑。
滨江人勤厉,他们不止日复一日埋头耕耘主业,也时不时抬头仰望星空,乐于并善于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些没有商业回报的“好事”。
过去一年,戚金兴和滨江人,做了创业30年来最为特殊的一个项目。在海拔880米处,投入5个亿,改造一个村。
戚金兴作为总设计和总指挥,不辞辛劳地在杭州与胡家坪村间往返,团队则不舍昼夜付出和劳作,目标是把淳安县胡家坪村打造成国家标准“乡村振兴”标杆村和浙江“共同富裕”美丽乡村先行示范村。
胡家坪村改造前后对比
如今的胡家坪,公路已拓宽通车,游步道投入使用,精品民宿顺利开业,水库大坝主体完工,上塔自然村崭露新颜,年轻劳动力返乡,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若非亲眼见证,很难想象青山云海之间,这翻天覆地的巨变,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的。
家里的危房经过改造,换掉了屋顶易风化的石板,地面还铺上了高档的生态砖,在上塔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詹桂生大爷,遇到城里来的客人就不断竖起大拇指感谢滨江:“我们家族在这150年了, 没敢想有一天住上这样的新房子!”
“还有一群人,在几千里外,也感谢着滨江。”回应詹大爷的,是来自大凉山的阿比牛牛,她是2017年滨江捐建的25所幼儿园的其中一名教师,此次作为代表,她在胡家坪接受了滨江再度捐赠的500万凉山教育专项基金。
作为一名实干家,戚金兴把成事看作一种义务,把成功视为成事的副产品。无论开发地产,还是投身公益,都要求落到实处。正是这种专注于当下的干事风格,让滨江总能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实现持续的成长、更新、蜕变。
守人心之初
仁义立信,兼容坚凝,从利己到利他。
“企业发展中,要考虑的不只自己,还有客户、员工、合作者,以及整个社会!”抱持这样价值取向,30年间,滨江周围聚拢了庞大的客户群体、稳定的员工团队、优质的合作伙伴,人聚财聚,共同创造了鎏金岁月。
“我自己买过万家星城、城市之星在内的十多套滨江房子。介绍亲朋好友和员工购买的滨江房子,加起来有几百套了。”30年司庆现场,一名业主真情回顾了自己与滨江的结缘。
在浙江市场,滨江拥有这样一批数量惊人复购率极高的“滨粉”,他们用真金白金以及稀缺“房票”追随着滨江,令同行很是羡慕。
“滨粉”的信任,来自“市场不好的时候,让业主多赚一点”的胸怀,来自“购房者把两代人的积蓄、六个钱包的钱交给了我们”的警醒,来自“让老百姓都能住上一套好房子”的坚持。
“滨粉”幸福,滨江员工更幸福。大家习惯把滨江叫成“别人家”的公司,饱含着艳羡。滨江员工,自己也很自豪,总把“我们老板”挂在口头。
除了收入丰厚福利优渥,员工在组织中得到的尊重以及自我实现,构成滨江凝聚力的核心。一方面注重公平,一方面有情有义,保持伙伴心意相通,不只是凭合约工作领取薪水的同事,而是朋友,是兄弟,甚或出生入死的同胞手足。
滨江团队之稳定,在人员高流动的地产界,也被视作一股清流。第一个员工张红,在公司干了30年,去年退休后又成为滨江第一个返聘员工。2008年,深交所敲钟的高管团队,如今仍然一个不少地坐在司庆30年的主席台上。戚金兴、朱慧明、莫建华,更以携手同行30年,成为房企版的“中国合伙人”。
滨江再度捐赠500万元凉山教育专项基金
同行中,滨江也有很好的人缘。经常有合作方小伙伴公开表达敬意。早两天,去胡家坪考察后的杭州某房企老总,发了一条朋友圈,结语是“要向优秀的滨江持续学习”。
成为本土房企领军后,滨江和起步时一样珍视合作伙伴。“跟滨江合作特别简单,只要把事情做好,滨江从不亏待我们。有的项目,滨江的利润还没工程高,但滨江不少我们一分钱。”杭州湾建筑葛总说,和滨江合作多年,不要请客吃饭,不要送礼,只要求做好工程品质。
“仁义”是自我修为,“信”才能支撑起所有互动关系持续而健康。在戚金兴当下的价值排序中,“信”仅次于生命。正是“信”,让滨江与合作方、员工、客户,建构起一个坚凝的共同体,也是这30年来,滨江再造的“滨江PLUS”。
离开胡家坪时,远远望见那棵百年红豆杉,岿然站立在上塔村口,它一端深深扎向土壤,一端高高伸向天空,巨大的树冠,常年油绿,在微风中摇曳。
戚金兴和夫人,站在树下,与客人们挥别,他还将在这片土地上实践更多的梦想。
这世上,真正成功快乐的人,大抵都是如此,他们敢于想象,付诸行动,并且坚韧不拔。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住在杭州网",并保留"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