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杭州”
导语
让我们稍微列举杭州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来告诉大家一个越来越好的杭州。
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7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彬)7月6日,当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消息从阿塞拜疆的会场传回,千里之外的杭州为之欢呼雀跃。
而就在大家还在为良渚古城遗址津津乐道时,8日,某杂志一篇题为《正在成为网红的杭州,与一线城市渐行渐远》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引发关注。
宋代以降,杭州一直就是一座备受世人关注“网红”城市。且抛开这篇逻辑混乱、没有数据支撑的奇文,让我们稍微列举杭州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来告诉大家一个越来越好的杭州。
Part1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通俗简单的八字,已经印刻在了国人骨子里。无论是山海关外的老叟,还是海南岛的幼童,当提到苏杭江南美景时,都心向往之。
记者五年前来到杭州,有幸与 “杭州”相遇相知。这里有西湖,大运河,还有良渚古城遗址。现在,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交相辉映。
不过,五年前初来杭州时,最震撼的不是西湖、雷峰塔,也不是龙井茶、杭帮菜,而是街头卖玉米红薯爷爷的摊上都摆上了的移动支付二维码,是斑马线上的“车让人”场景。
后来的杭州,不仅衣食住都实现了移动支付全覆盖,连“行”这方面也不例外,地铁、公交和高铁等,都可以移动支付,相关推行在全国也是最早的。这个“早”,见证着杭州的追赶时代的步伐,还有杭州速度。
近日,据澎湃新闻报道,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指出,从2011年到2018年,移动支付正在打破传统的“黑河—腾冲分割线”,东西部金融服务可得性的差距缩小了15%。
也就是说,西北部区域的巨大发展潜力正在被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唤醒。
再来讲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年春节记者回到山东老家,在那个小县城里,公交车上也出现了移动支付,还有“车让人”也成为一时潮流。那一刻,才让人真正感受到“杭州经验”现实延伸的活力。
无论是移动支付,还是车让人,都源于杭州,且正走向全国,这是杭州的幸运,也彰显出杭州的软实力。
Part2
城市发展和人口规模方面,杭州这两年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
2018年杭州全年GDP达13467.78亿元,全国排名第10位。而在人口方面,2018年末,杭州全市常住人口980.6万,比2017年末增加33.8万人,2019年妥妥迈入千万人口行列。
收入方面,2018年,杭州市居民可支配收入54648元,位列全国城市第6位。2018年,杭州市全社会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2951元,与2017年的65515元相比,增加7436元,同比增长11.4%。
某机构于发布的《2019国人工资报告》显示,全国月薪过万人数占比城市排名中,上海月薪过万人数占比最高,前六名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南京、杭州、广州。
在58同城招聘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一季度人才流动报告》中,杭州的企业平均支付月薪是8684元,是薪资涨幅最快的城市,并成为热门求职城市。
产业方面,现在杭州成为一个鼓励和包容创业创新的城市,已形成以杭州为中心、估值数亿美元的数字生态。杭州也形成“热带雨林式”的创业生态,给更多的创业者以力量。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最新统计显示,杭州共有独角兽30家。杭州独角兽企业中,跟数字经济相关的占比达96.7%。
然而,数字效应对于杭州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其还体现在社会民生方面。比如,支付宝等平台,还让杭州的政务和生活服务焕然一新,让城市更具科技感和未来感。
杭州不仅成为移动支付之城,还成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领跑者。对于数字政务,相信很多杭州人都深有体会,记者曾去过省人才市场办理迁户口业务,进去不到十分钟就办理完成。
我们都知道,政务服务也是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抓手。在今年年初公布的长三角26城市营商环境排名中,杭州也位列第二。
无论怎么说,数字产业如今如此蓬勃发展,造福社会民众,孕育它的杭州功不可没。
Part3
前几日,良渚申遗成功,新老杭州人的朋友圈都沸腾了。还有,前一阵子杭州近江海鲜市场拆迁,汽车南站拆迁,杭州人也纷纷表达了惋惜之情。无论是兴奋还是惋惜,都源于大家对于这座城市,在“宜居”上的认同。这是一座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城市,其正在向更多有梦想的年轻人展开怀抱,并彼此成就。
从住行等大方面来看,先说房价,这几年杭州城市骨架拉得比较大,不否认,市中心新房房价5万+,但从全杭州来看,仍有不少房价洼地。比如新房2万上下的临安、富阳和大江东以及崇贤等,还有新房3万上下的未来科技城、丁桥和城东新城等,梯度性较强。
摇号政策,也在捍卫着杭州购房的公平与透明。刚公布的地价、房价“双限”政策,也是在为更多人“住在杭州”托底,守护房价健康平稳。
而根据中国房价行情数据,上月杭州房价均价为30,248元/㎡,同比下降6.29%,在全国城市6月房价排行中排名第8,约为北京深圳的二分之一,约为上海的五分之三。
性价比之高,可见一斑。
出行方面,杭州地铁建设如火如荼。5号线首通段刚刚通车,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杭州将形成“10条轨道普线+1条轨道快线+2条市域线”共计13条线路,总长度达516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实现十城区全覆盖。
落户方面,杭州早前将落户门槛降低至大专学历,这意味着更多人有了扎根杭州的选择和机会。
杭州“未来社区”建设也如火如荼进行,给老旧小区改造提供新的可能,给新兴小区注入新生活力,其对未来的创造值得期许。
……
在过去的一年半里,杭州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2018年人才净流入率高达3.9%。在生活环境好、就业机会多、人才落户容易等优势下,有专家直言:“杭州最能留住人”。
数据不会骗人,这么多人在用脚投票。
Part4
一座城市的魅力与温度,要从最细枝末节去体味感受。拿几个新闻来说,近日,杭州交警首创利用电子围栏强行干预防疲劳驾驶的举措,并设立10处全免费停车区供疲劳驾驶的车主使用;去年,浙江一医生吃退烧药坚持做手术,被“强制休息”……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这些细微之处,我们最能看到一座城市的努力与进步,还有一座城市的包容与人情味。这些细节,每一个杭州人,也都看在眼里。而杭州好不好,也不在于外来的评价,而在于杭州人的口碑。
所以,应该致敬杭州这个努力奔跑的城市,也致敬每一个在杭州努力奔跑的你。
当然,杭州不是完美的,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问题,杭州也不会否认,作为杭州的一员,我们也不必遮掩。我们要相信,杭州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早在两年前,杭州市委市政府就连问自己六个问题,寻找与建设一流城市的差距:
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有没有达到一流?
统筹谋划的理念思路有没有达到一流?
敢闯敢试的改革劲头有没有达到一流?
担当负责的实干精神有没有达到一流?
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能力有没有达到一流?
城市治理的能力有没有达到一流?
这些问题个个振聋发聩,且是在当时外界对杭州一片赞美之声的背景下提出的。可见,杭州不仅是包容的,也是具有自我反省和批判精神和能力的。我们相信,这样的反思与自我批判,会永远延续下去。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杭州”,这是对杭州的信任,也是对杭州的未来期待。当然,杭州还在发展,杭州还在跨越,未来的杭州,也将更加美好。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