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根治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要堵更要疏
面对频频发生的火灾,能否让社区居民对电动自行车楼内充电建立充分的风险认知,直接关系到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防患于未‘燃’”。
首先,必须正视电动自行车本身存在的技术风险。近年来,随着轻便电动自行车占领市场,体积小、充电快的锂离子电池正不断替代传统的铅酸电池,但人们也发现,锂离子电池对温度敏感,更易出现过热、着火和爆炸风险。近几年国家消防救援局的公开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火灾数据逐年上升:2022年,全年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电动助力车)火灾1.8万起,比2021上升23.4%;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又上升了17.4%。火灾数量上升与锂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增长是否存在对应关系?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猜测和反思,这亟须主管部门统计发布权威数据给出定论。只有给予公众对电池技术风险的充分知情权,才能让他们在产品选购和电池充电时做出理性判断,从“最前端”减少火灾发生的概率。
有媒体报道,每年的电动自行车火灾中,与充电相关的火灾占五分之四以上。因此,对于禁止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国家和地方都有明确法规,很多小区也会张贴提醒。2021年颁布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规定,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鼓励在高层住宅小区内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和充电的场所。这两个条款实际上为不少小区的实操探索指明了方向。比如,有的小区通过安装智能梯控系统“拦截”电动车上楼,一旦电动车被推入电梯,智能装置就会发出警告,无法关闭电梯门。又如,一些小区在一楼公共空地或地下车库区域开辟电动车集中充电场所,通过配置喷淋装置等消防设施设备,减少火灾发生概率。
然而,不管是安装智能梯控系统,还是建造集中充电场所,都需要小区召开业主大会,经全体业主表决同意后才能推进。由于各个小区中使用电动自行车的业主人数不多,要动用全体业主的维修资金安装梯控系统并不容易,想让超过三分之二的业主参与投票表决将小区的某块公共空间改造成集中充电场所,更是极难获得成功。也因此,鲜有小区主动将这类议题提上表决议程,而这恰恰是小区杜绝火灾隐患的关键。
最近,各地都在开展排查住宅小区火灾隐患的工作,主要是“针对违规充电、私搭乱建等现象,彻底排查,监督整改”。事实上,在小区居民的充电刚需面前,这些只能算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围堵之举。想要真正消除小区内违规充电的情况,需要负责检查的工作组从“检查者”变成“治理者”,沉到小区,和基层工作者一起向居民做好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让他们在“规范充电关系全小区安危”“集中充电理应集体埋单”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同意在公共空间建造集中充电装置,才能根治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现象。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住在杭州网",并保留"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