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 环杭 口水 摇号 专题 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住在杭州网 > 楼市快报 > 国内楼市  

百年张园、今潮8弄、书隐楼,这些城市更新案例藏着什么样的密码

2023-01-14 15:24 来源: 上观新闻 / 记者: / 编辑: 刘庆

  曾见证沪上第一盏公共电灯点亮、第一辆自行车亮相、第一次华人公映电影的海上第一名园“张园”,历时四年修缮和更新,最近重装回归;上生新所,近百年前是高雅宁静的“哥伦比亚生活圈”,新中国成立后变身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如今成为上海网红打卡地之一;今潮8弄,曾是一条历史百年老弄堂,经一番创新性更新改造,变身沪上文化新地标。

  在两会会场,“城市更新”是代表委员讨论的热词之一。这些年来,上海涌现出一批富有特色的城市更新案例,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上海样本”。

  目前,上海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已进入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更新为主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里,如何平衡好保护与发展、个性与共性、活力与品质的关系? 

  温度与亮度

  “一江一河”滨水空间贯通工程,是这两年上海最亮眼的民心工程。让居民游客称道的,不仅仅是有了更好的滨水空间漫步体验,还有沿途中小小驿站带来的温暖贴心。

  比如“望江驿”,2017年浦东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后,为解决市民如厕、休憩等游览舒适度问题,按“1公里1处”原则,在沿线可达性高的位置,建设了22座建筑造型统一、功能标准化的公共服务设施“望江驿”。小小驿站,用温暖的空间承载起人的需求,集合了图书馆、公共厕所、公共休息室、自动售卖机、雨伞架、信息发布栏等便民设施,行至滨江,这里是市民游客不可或缺的落脚点。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更新,城市更新的最终目标是城市人的更新。”市人大代表、上海昆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洪程栋说,城市更新不仅要有品质和亮度,更要回应市民的真实关切,彰显“温度”。

  更新改造后的愚园路街区这几年颇受关注。人们发现,这条百年街区带火了不少潮流店,而运营方为居民度身定造的网红菜场运营不久就关闭了,居民对菜场的时尚设计并不买账,倒是从梧桐树下搬进室内的小吴鞋匠铺、小赵裁缝铺留存了下来。这也引发了运营方的反思,什么样的店才经得住考验?仔细观察,一轮轮更新迭代中,留存下来的店铺往往都是充满生活气息、富有人情味的。而这些带着市井烟火气的小店也为这条街的特色注入了“亮度”。

  “在城市更新的空间形态和社会形态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一味追求高大上,可能‘烟火气’不足。”代表委员认为,好的城市更新项目就应该以人为本,兼顾城市“亮度”和“温度”。

  传承与发展

  城市更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历史建筑保护要花大力气,这就需要处理好历史遗存保护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更新的‘留’,就是保护历史文脉,传承文化底蕴;城市更新的‘拆’,并非简单粗暴地拆后重建,而是在完善城市功能布局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城市记忆,同时,也要积极研究如何对建筑功能进行有效的活化利用,充分释放经济效能。”市人大代表、上海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时筠仑认为,对上海而言,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的有效模式是在保护、保留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将城市功能完善和空间环境品质提升进行有机结合。 

  “百年张园”是一个鲜活案例。历经四年的保护性修缮,张园西区于去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前去观赏的游客发现,这里原汁原味地还原了上海城厢生活,如早期张园的最高建筑“安垲第”,还原制作了同比例缩小的精美模型,让历史重现。

  为修旧如旧,张园“一幢一档”共计完成170幢历史建筑2053个房间的查勘测绘工作,形成了完整的张园历史建筑资料库。“对风貌保护区开展全覆盖查勘建档,这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例。”时筠仑说,张园对每一处建筑重点保护部位,例如壁炉、雕花木挂落、木门窗及铜质五金件、原始卫浴设施、特色地坪和墙面等都进行了编号和拍照存档,并加强场地全覆盖监控和保安巡逻,防止人为损坏和偷盗,确保历史建筑的细部特色和文化遗存得以完整保留。同时,它通过高度复合的业态规划,融合城市商务休闲功能、消费功能、文化功能,将“城市更新”与产业植入相结合,使更新片区从被动等待“输血”向自身主动“造血”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历史传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该如何平衡?在市人大代表、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沈果毅看来,这两者并不矛盾。“历史建筑大多都是里弄建筑,它们在百年前也是新型房屋,带着当时浓重的历史痕迹,符合当时百姓的生活需求。现在我们做的就是进一步提升,注入现代的生活方式,在保留原来的形神和脉络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范式。”

  沈果毅以乔家路地块的书隐楼为例,这是“明清江南三大藏书楼”之一,也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久失修,房屋多数已经摇摇欲坠,院子里杂草丛生。“进行修缮维护之前,我们做了很多前期技术论证,听取专家意见,挖掘历史资料,力求全面把握建筑原有完整面貌和历史信息。”沈果毅说,每个历史建筑在更新之前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甄别,能保留的尽量保留。但风貌保护不是原貌保护,更多是保留老城厢的肌理,并注入符合当下工作和生活需求的功能。

  修缮中的书隐楼

  在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开发中,涉及相当数量的居民外迁安置费用、市政设施改造费、历史风貌建筑的修缮维护费用等大量资金,仅靠政府财政支出难以为继。市政协委员、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文勇认为,城市更新也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让市场主体去发挥、去唱戏,拓展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个性与共性

  千篇一律的户外店招,曾广受诟病。审议中,不少代表提到去年通过的新版市容环境条例,其中一条明确:户外招牌设置导则应当体现区域环境、建筑风格以及业态特点,为设置者展现个性和创意提供空间,避免样式、色彩、字体等同质化。

  无论是店招,还是街边五彩斑斓的小店,都代表了丰富而多元的城市审美,也是衡量一座城市开放度、包容度和创造活力的指标。市人大代表、长宁区沪剧传承中心团长陈甦萍说,更新项目“千篇一律”,原因之一就是社区参与度不够。如果在更新中做不到一街一议、一幢楼一幢楼讨论,就可能损害一个城市的多样性,建议建立社会公众参与机制,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更新的主动性。

  “老旧房屋改造并非流行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要一事一议,充分尊重原来建筑的历史文脉。”在沈果毅看来,老空间的历史肌理可能有一些共性,但是放大到整个社区环境来看,本身就有不同特色,因此城市更新会比一般的开发建设项目有更多的个性。

  从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看,更新目的已从比较单一的物质环境改善,发展到空间、经济和社会环境全面提升;更新方式从大规模整体性的推倒重建,到分阶段适时的渐进式更新;更新主体从单一主体,到政府、市场、社区多方合作。 

  “如何在多维目标中找到实现利益动态平衡的结合点,是影响城市更新项目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市人大代表、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局长徐毅松说,当前的城市更新是全要素的更新,每个项目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导向不一样,目标不一样,成果也就不一样。为此,市规划资源局成立了工作专班,与各区的城市更新项目进行对接。“对于情况各异的更新项目,在认定范围、统筹主体等方面提出规范要求和指导意见,而在更新的方式和路径上,则赋予各个区政府更多的自主权。”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住在杭州网",并保留"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0571-85399752。